合歡山原為泰雅族原住民之獵場,民國45年中橫公路霧社至大禹嶺支線闢建,由於地形地勢獨特,加上交通便利,行車即可到達,成為全台冬季最著名之賞雪地點,除雪季外,合歡山高山景緻及其冷溫帶氣候,亦為賞景、夏天避暑的勝地,其四季景觀變化多端,假日遊客絡繹不絕,無論國內外,使其成為全台灣最高的停車場,也是喜歡高山攝影的攝影師們最簡單的選擇之一。
合歡山屬於台灣百岳名山,合歡群峰包含:合歡山主峰、合歡山東峰、石門山、合歡山北峰、合歡山西峰共五座百岳,另外還有兩座位於石門山旁未列入百岳的合歡尖山、石門山北峰。由於民國45年中橫公路霧社至大禹嶺支線闢建,帶來交通的便利,行車便可到達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地方,讓原本早期需步行走上好幾天的合歡群峰瞬間變成了親民的大山,高山上四季變化多端的景色,也是我非常喜愛拍攝的題材之一。
▲豐富多變的雲層,是合歡山拍攝的題材之一。
▲圖中左起為奇萊北峰(黑色奇萊)及松雪樓。
▲合歡山北峰步道。
▲武嶺停車場銀河。
▲合歡山北峰-玉山圓柏。
「為什麼你的山景照片總是拍的比別人漂亮?」
「為什麼你的照片總是讓人這麼有感覺,你是怎麼拍的?」
時常有人這麼問我這上面這兩句話。其實,山岳攝影除了晨昏夜景較需技巧之外,所有漂亮的景色都是老天給的,只要是好天氣,光線對了,山上的風景相機怎麼按都怎麼漂亮,當然有人就會問你相機是怎麼設定的。我就是用最不需要技巧的技巧A模式(光圈先決)了。高山上的景色變幻莫測,爬山行進間也不可有太多的時間能讓你好好的停下來測光、設定參數等等。所以行進間我都是以A模式在拍攝,這個時候設定就交給相機,最重要的構圖就要你自己好好發揮了,大山大景首重就是要詮釋出山的氣勢、山的壯闊、山的稜脈,這才是讓人看了山景照片有感覺最重要的地方。
▲圖1
▲圖2
圖1的封面照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一張照片,我總是喜歡讓人走進我的畫面裡,人也是在山岳風景照裡不可或缺的靈魂之一,拿圖1跟圖2來比較,圖2缺少了拍攝夕陽的攝影人,是不是就像缺少了靈魂一樣單調。有些時候在熱門景點,人多是不可避免的,何不試試把人帶進畫面裡,而不是只想拍空景,結果大家拍回去的照片都一樣,照片好像都缺少了什麼東西,這點是現在攝影人要好好想想的問題,盲目的追求跟大家同樣的景色,但拍到手後,感覺如何呢?
▲三五好友一同拍攝夕陽雲海,這是我最愛的畫面。
▲攝影界的各路英雄。
▲有人物的點綴,更顯之景色的壯闊。
▲熱門景點伴隨的就是人潮,試著將人帶入畫面,是不是又更生動了。
▲摯子之手,畫面更之動容。
構出山的完美比例 詮釋山的美感曲線
收起廣角 你會看見山更多的美
只拍風景時,總會覺得就廣角一鏡到底就好,恨不得能包山包海。山也有所謂的完美比例,利用山的稜線、道路等,構出山的美感,而不是景有多廣鏡頭就包多廣,這樣並不一定能完美詮釋出山的壯闊。學習跟山談戀愛,感受山的靈魂,拍出有生命的照片。
▲圖1
▲圖2
▲圖3
▲圖4
就以上面四張照片為例,圖1是用最廣角拍攝,畫面很廣,可是前方的山形並沒有延伸的美感,對我來說照片就少了一種味道。圖2~3都是以合歡山北峰的反射板為主體,再利用登山步道的線條,構出有延伸感的畫面,加上雲霧的變化,畫面是不是又加分的許多。這個角度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角度,有一種像是國外很不台灣的感覺,合歡山北峰步道全長2K,適合登山健行,賞景拍照,前面0K,不過1.2K坡度較陡,較少運動的人可能就需要鍛鍊一下才走得到了。
▲一樣是北峰,利用步道拍出延伸感,再加上人,畫面是不是會說話了。
▲抓出山延伸的稜脈,讓畫面更有張力。
▲利用線條襯托出反射板為主體,就像是也置身畫面裡了一樣。
▲不同天氣有不同的美感,有人總問我合歡山拍不膩嗎?我各人覺得,山是一種用心感受的地方,景色每分每秒都千變萬化,又怎麼會拍膩呢!
▲玉山圓柏日出
▲不同時間、光線、雲霧,一樣的景色,詮釋出都是不同的感受。
▲拍得廣並不是什麼都好。
▲一樣的地點、景色,要懂得抓住雲霧變化的機會快門,再找些主體拍出畫面的延伸感,山岳照片才會更之壯闊。
高山杜鵑之美
合歡山除了是國內賞雪勝地,每年四、五月更是合歡山觀賞高山杜鵑的好時節。由於海拔超過三千公尺,因此春天的腳步來的比較慢,所以高山的杜鵑花相對開得比平地晚此。高山花開之時,風景迷人,賞心悅目,假日人潮也是把合歡山給塞爆了。
▲合歡東峰舊廢棄纜車。
▲合歡東峰。
▲拍攝於合歡北峰,杜鵑花夕陽。
▲合歡北峰。
▲合歡東峰,杜鵑花晨曦。
(下一頁帶你欣賞秋季合歡山的優美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