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次的例子裡,我們解說了「照明」跟「控光」的差別。既然想要控光,其實我們就不能對「光質」不了解,所以這次我們就來談談它吧。一般仿間的書,通常會把光線分成「硬調光」與「軟調光」,雖然這麼說是沒有錯的,不過單以兩種屬性來概括,感覺就是太籠統了一些。
我在Broncolor(註:棚燈名牌)的網站上,看到網站上有一個頁面寫到關於光質的「The Famous Five」,我自己感覺這會比單純將光線分為「硬調光」與「軟調光」來得更明確,在這邊跟大家分享這個The Famous Five囉!
The coverage 涵蓋範圍
簡單來說,拍真實比例的汽車,跟拍1:18的模型汽車,你需要做出來的光源大小也會是相差18倍。因此使用光源時,會去評估這個光源cover了多大的面積,而在這個面積裡面,光源的明暗又是如何分佈!
▲涵蓋範圍小
▲涵蓋範圍大
▲涵蓋範圍比物體小的燈當作燈源,通常照明會比較不均勻,可以看到周邊都是暗的。
▲涵蓋範圍比物體大就可以有比較均勻的照明效果。
The edge transfer 邊緣過渡
一旦把光源照到主體上,就會產生亮部與暗部,而從亮部到暗部這中間,會有一個過渡的變化區域,我們稱之為漸層的灰階。隨著光源不同,灰階的部分也會有不同的表現。下面的示範照中後者變化就比前者來得快。
▲變化緩
▲變化快
The shadow definition 陰影
陰影的銳利與否,一般是取決於光源的面積大小,下面三張圖分別是:裸燈(點光源)、柔光罩(面光源),柔光罩對牆壁跳燈(超大面光源),可以看到陰影的形狀隨光源變大漸漸柔化消失。
▲裸燈(點光源)
▲柔光罩(面光源)
▲柔光罩對牆壁跳燈(超大面光源)
The Shadow Contrast 陰影的對比
這邊大家應該可以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銳利的陰影不見得對比就高」,這點可能跟大家一般的認知並不太一樣,不過從下面兩張圖就可以看出,這兩張圖陰影的形狀雖然一樣,但是對比卻不同。所以事實上影像的對比跟陰影的形狀是可以分開控制的。
▲高對比
▲低對比
The highlight 高光區
▲長條型的柔光罩跟方型的柔光罩。當然高光區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到陰影、涵蓋範圍等等,不過這個要素主要考量的是當拍攝會反光的物體時,高光區的形狀往往就決定了物體上反光的形狀。
到這邊你會發現當我們在評估光線時,其實我們很在意的是「陰影」和「反光」,而不是光線多強(高 GN?高瓦數?)。在拍照的時候,我們是嘗試「控制」 陰影和反光,而不是誓死要「消除」陰影和反光,這也是一個跟一般打光時不太一樣的概念。我常常會聽到有人不滿意一張照片,單純是因為主體有陰影,這樣說是不正確的;應該說這張照片「沒有將陰影控制好」才對 :P。
畢竟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而且在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會需要銳利且濃烈的影子來傳達我們的概念,不是嗎?
相關文章
aloke
◎複眼攝影工作室-商業攝影服務
◎目前是個專業的攝影師,業餘的藝術家。喜歡思考,也喜歡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