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78年購入第一台單眼相機開始就和街拍結緣的莊粵盛,這三十幾年來都用手中器材在記錄所處城市的歷史軌跡。他認為,街拍是深入觀察城市的一種方式,透過所拍攝到的照片,能讓我們替這座城市留下記憶,它是一種見證,同時也是反映了個人心境歷程的重要依據。

 

提起勇氣的四字真言

說來或許真的是緣份吧!就在莊粵盛購入第一台單眼相機的那個年代,當時社會環境風起雲湧,同時也發生了許多大事情,包括台灣退出聯合國、黨外政治勢力崛起⋯⋯等等,而且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有了街頭社會運動,於是,攝影界也在原有的主流『沙龍攝影』之外,興起了標榜關懷社會、紀錄真實的『報導攝影』,而他剛好搭上那波風潮,選擇和同儕一起走入街頭、鄉野間,拍攝生活紀實題材,那不僅是他攝影萌芽的重要基石,同時也是至今仍維持攝影熱情的最大動力。

擁有相當豐富街拍經驗的莊粵盛,相信對於這個題材一定有許多心得可以和各位讀者分享,於是向他請教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大家在剛接觸街拍時都會面臨到的:如何才能擁有舉起相機的勇氣?因為對大多數人而言,要在街頭將鏡頭對準不認識的陌生人,心中多少都會有股障礙存在,而如何跨出這個重要的第一步就顯得相當重要。「的確!這種現象在街拍初學者身上確實很普遍,而我的建議就是“循序漸進”四個字。」他認為,剛開始不妨先從熟悉的地方著手,例如自家、學校、公司等熟悉場所的周邊,因為所面對的人有一定比例是熟悉面孔,心理上也較有安全感,等拍攝一陣子覺得已都能泰然處之,就可以逐漸將活動範圍向外擴展出去。再來就是對象的挑選,他建議初期可以先從靜態(靜物)開始拍攝,像是地區樣貌、靜止的人(群)⋯⋯等,這樣的好處有二,一是成功率較高,二是培養按快門的信心(企圖心),待得心應手之後,再進階挑戰動態題材。最後則是鏡頭焦段的運用,“先拍遠景,再近拍特寫”是他相當推薦的方式,剛接觸街拍時,由於自信心和勇氣尚較不足,以中長焦段鏡頭捕捉畫面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想要讓畫面有一定的張力和互動,無可避免要改用標準甚至廣角鏡頭以較近距離拍攝才能獲得,且過程中也能明白不同焦段對於畫面構成的影像,會逼自己思考更多,而作品就在這無形之中到得到進步。

街拍攝影師 莊粵盛 :用影像為城市留下映記

街拍攝影師 莊粵盛 :用影像為城市留下映記

街拍攝影師 莊粵盛 :用影像為城市留下映記

亨利· 卡提爾· 布列松的街拍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他能精準掌握瞬間快門,因為「決定性的瞬間」不僅只是按下快門的時機,還包含了發現可以拍攝畫面的能力。

 


找尋記憶的根源

當成功跨出第一步之後,接下來要學習的便是如何在街頭尋找拍攝畫面,以及按快門的時機。法國知名攝影家亨利·卡提爾·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的街拍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他能精準掌握瞬間快門,因為「決定性的瞬間」不僅只是按下快門的時機,還包含了發現可以拍攝畫面的能力。莊粵盛說以他自己為例,經常在腦中維持著幾個預設好的主題,就等待適當的時機去執行拍攝計劃,例如現今人手一機的手機文化、捷運生活、清晨的台北街頭⋯⋯等,又或者會隨著時間變遷或消逝的『城市記憶』,像從1980 年代就開始拍攝至今的西門町,他覺得仔細觀察不同時期青少年的服飾打扮,就是十分有趣的議題。

「有人說,台北是個沒有記憶的地方,許許多多的記憶場景不斷被摧毀,而攝影卻讓我們記下每個值得回憶的當下。」因此他曾經記錄基隆河的變遷,兩度的截彎取直及市區重劃,讓整個河岸地貌有極大改變,令人有滄海桑田的感嘆!有多少攝影人記得河兩岸高樓林立的地方,曾經有許多磚窯、煤礦?又例如在中山北路林田桶店的老匠師,多年來一直以傳統手工製造的木盆、木桶,對抗大量生產的塑膠製品,其他像是舊社區、眷村的沒落、傳統工藝和生活方式,他認為都值得去記錄的主題,因為比起大家都搶著去拍的大景、楓葉、夕陽、荷花,這些較少人關注並會隨著時間而消失的題材,若再不去記錄,只會流逝更多值得保存的記憶。「拍一些若干年後看到會讓人感動的照片,我覺得會讓攝影歷程更具意義。」莊粵盛堅定說著。然而關於這些尋找畫面的靈感又是從何而來?他表示除了來自自身對家鄉、環境的關心之外,“閱讀”和“生活經驗”都是尋找拍攝靈感的來源,像他平常會注意媒體報導,而市政府出版的『台北畫刊』、電視節目如『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以及劉克襄等達人的旅遊書籍,也都提供了很多的拍攝線索。

街拍攝影師 莊粵盛 :用影像為城市留下映記

街拍攝影師 莊粵盛 :用影像為城市留下映記

努力創造機會快門我們都知道美好的瞬間可遇不可求,所以學會掌握瞬間快門的時機,亦是街頭攝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因為若是發現了值得記錄的畫面但卻沒有掌握瞬間快門的能力,那將會令人扼腕。莊粵盛表示以街拍來說,快門時機大致上可分為“偶遇”和“等待”兩種,前者是大多數人在進行街拍時最常使用到的方式,也不可否認和運氣有很大的關係,但若想要讓自己的街拍作品能更具水準和意涵,後者則是必需要去學習的課題。像是在某個光影斑爛的街角等待行人走入畫面,以便讓照片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又例如在十字路口等待上下班尖峰時刻,以便拍出繁忙的街景⋯⋯等,都是要靠等待才能得到的機會快門,甚至有些想法更是需要依靠等待,才能將預想中的畫面實現。「我不排斥守株待兔式的拍攝方法,這並不違背一個基本精神:就是不去刻意改變場景,或要求街頭人物擺拍。事實上,馬格南(Magnum)通訊社的一些街拍大師,普遍也都有守株待兔的拍攝經驗。」也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才會在他的作品中看到許多好像都是那麼剛好發生的畫面,但真的一切都是偶遇的嗎?我想,只有真正街拍過的人才會明白,何謂創造機會快門的箇中道理。

同時莊粵盛也希望大家了解,機會快門其實是無所不在的,它不受時間,更不受天候的限制,因此許多人視為拍照畏途的下雨天,反倒是他相當喜愛的街拍時機。他認為,街拍既然是以生活題材為主,而下雨天也是生活的常態之一,豈有不拍的道理?「街拍是最不受天候限制的,它不像拍風景要看老天爺的臉色,許多少見而有感覺的照片,往往是在天候不佳時所攝得的,錯過可惜!像我欣賞的紀實大師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就很喜歡在濃霧、下雪這些特殊天候出去拍照。」因此他在上攝影外拍課的時候,都會對學生說:「風雨無阻,請自備雨具。」只要做好萬全的防護措施,下雨天,也可以是拍照天。

街拍攝影師 莊粵盛 :用影像為城市留下映記

街拍攝影師 莊粵盛 :用影像為城市留下映記

 

 

尋找影像的真諦

投入街頭拍攝已三十多年的他,就如前所述從70 年代到現在的社會風氣和環境已大不相同,在心境上的轉變自然也有心得和我們分享。據他表示,年輕時學習報導攝影,一心想要發掘真相、報導不公,那時認為彷彿可以用相機拯救世界,因此當時大多以比較尖刻的眼光去檢視、批判社會現象,拍照態度也較為犀利,因為照片『張力』是必要的。然而經過時間的洗禮,生命經歷了許多的滄桑,認清了現實世界的不完美,以及自身能力有限,更體悟了人生的真實面貌,對於攝影也不再有浪漫的憧憬,所以現在的他,其街拍心態是隨緣隨喜,照片並不特別強調張力,當然也沒有甚麼視覺震撼了,相反地,平靜、溫潤、淡然的影像風格,是他現在喜愛的手法,有種細水長流之感,平淡但卻耐看。

延續這個話題,最後向他請教了關於瓶頸之於街拍,他是如何面對的呢?「遇到瓶頸時我通常會暫停拍攝,除了可以自我沉澱外,也能藉由多看多想來找到新的突破點。」除此之外,聽取旁人建議有時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像我會拿作品給不懂攝影的人看(例如我女兒),請她說出對照片的看法。正因為他們不懂攝影,所以會直接忽略了器材、技術層面,直指照片的內涵、故事性和視覺延伸,讓我們得知照片能否打動人心。」

街拍攝影師 莊粵盛 :用影像為城市留下映記

街拍攝影師 莊粵盛 :用影像為城市留下映記

 

延伸閱讀

街拍攝影師×李易暹:遊走城市中的劇照師

用影像詮釋 生活美感: 黃兆基專訪

奧斯卡台灣代表《冰毒》導演趙德胤專訪:剖析紀實與藝術間的虛實關係

人像本事×Jeff Liu:攝影之於我,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

 

莊粵盛

莊粵盛是資深攝影教師,曾任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主要拍攝領域為生活紀實、街頭攝影及人像等議題,目前在東吳大學、台北科技大學推廣部、以及Nikon School 等多所攝影教室擔任課程講師。
FB》www.facebook.com/ys.chuang.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