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焦
像拍攝曬柿餅這樣的人文類題材時,常常都會加入人的元素,不過大家有沒有遇到過,不小心把人拍得糊糊的經驗?這其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你沒對到焦,現在相機和單眼都變得很傻瓜,連對焦功能其實也是如此,以拍攝人物來說大多的對焦方式就是偵測出人的臉型,但是當誤判或是你拍攝非人物主體時,這時候拍攝出來的照片主體就有可能會是糊的,所以自動並不保證一定會幫你拍到你想要的畫面,因此我的對焦方式都會用單點自動對焦,選擇相機機身上的多點來做對焦動作,這樣可以確保相機是否有對到焦點,更能夠保證是我要的對焦點。
▲現在相機和單眼都變得很傻瓜,但都是自動模式時,不代表每次對焦都可以很準確的。
對焦就是告訴相機焦點要放在哪裡,這樣拍攝的位置才會清楚,就像你把手指舉1放在眼前,當你眼睛的焦點放在手指頭上的時候,手指頭會是清楚的,但背景就會變模糊,相機也是一樣的道理,透過對焦的動作才能確保畫面是清楚的,對焦方式就是半按快門鈕,當聽到逼逼聲音後就是表示對到焦點,這時只要用力按快門鈕就可正確地拍攝到你對到焦的畫面。不過有時你也會發現在半按快門後仍無法對到焦,這種情況大多數原因都是你的焦點範圍內的畫面全白或是全黑,導致相機無法找到焦點。解決辦法是找到有線條交錯的位置,用該位置來做對焦點,此外還有在太暗的環境中,也會有無法對焦的狀況,這時可以開啟對焦輔助燈,對焦時候輔助燈會照亮主體來讓相機找到對焦點。
▲把手指舉1放在眼前,當你眼睛的焦點放在手指頭上的時候
,手指頭會是清楚的,但背景就會變模糊。
相機的對焦和人眼唯一不一樣的是,相機可以控制鏡頭的光圈來決定焦點清楚的範圍,因此當大光圈時焦點清楚的範圍就會變的很狹小,這時不清楚的地方就會變成所謂的散景,這也就是大多人所追求的淺景深,而當小光圈時焦點清楚的範圍就會變得比較大,這時焦點、前景或背景就都可以清楚的帶入鏡,這也就是所謂的深景深。
▲大光圈時焦點清楚的範圍就會變的很狹小,如圖上A清楚B模糊。
▲小光圈時焦點清楚的範圍就會變的比較大,如圖上A和B都清楚。
常用的對焦方法
選擇相機機身上的多點來做對焦動作,這樣可以確保相機是否有對到焦點,以下為最常使用對焦方法:
- 移動對焦點:目前單眼相機都有多點對焦,以Sony A77 II甚至到79點對焦點,因此你可以在這麼多點移動對焦點來選取你最適合的對焦位置,該方式優點為對焦比較容易準焦,缺點則是因為要移動對焦點,所以對焦速度上會慢一點。
- 中間對焦後位移:在舊式相機甚至底片機,對焦點可能只有中間那一點,但構圖上我的主題可能不會在正中間,所以可以先利用中間對焦點做對焦後,在位移到你要的構圖位置,這方法的優點是對焦速度上會比較快,缺點是在大光圈或是望遠微距時,因為位移後距離改變而造成移焦問題,造成拍出來的主體會是模糊的,所以在大光圈時建議不要使用該方式對焦。
▲其實移動之後,相機和主體的距離已經不同,有可能會造成移焦
,因此在拍攝淺景深的照片要注意這點。
對焦的範圍
對焦有範圍嗎?有的,中階鏡頭上都會有對焦尺,通常你轉到最底,一邊就是為微距端,而另一端就是為無限遠端,對焦點就是在這個範圍移動。微距端就是 你拍近物的時候,對焦點就會停在這位置附近,相反的無限遠端就是你拍廣角畫面焦點放在遠處一整片時,所以在拍攝廣角風景非主體畫面,利用手動對焦停在無限 遠端也是可以拍出清楚的影像照片。
▲對焦點就是在微距端和無限遠端這個範圍移動。
▲對焦尺停在的數字,代表的是拍攝主體與感光元件的距離,
例如上敘照片該對焦距離為0.28公尺。
▲每台單眼都會有的標誌,它代表的是感光元件的位置,和主體的距離就是從這做起點。
其它照片
▲用魚眼表現線條張力。
▲後山的柿子園。
▲認真的小攝影師。
▲柿子妹妹。
▲客家花布曬柿子。
▲曬柿子。
▲柿子去皮中。
▲剝完皮的柿子。
位置
拍攝時間為九月底到十二月,位置為〈北二高〉關西交流道(79K)下→右轉118線往新埔,到約12.5K處的天主堂右轉竹13線往旱坑里→經新星國小後的叉路右轉順著竹13線前行,在約5.9K處左轉下坡依指標前進即達。
GPS資訊:N24.840880度,E121.076680度
(N24度50分27.1秒,E121度4分36秒)
感謝
最後想和味衛佳的大姊及二姊說,謝謝妳們這幾年來總是願意辛苦的當MD,只想代表攝影人和你們說聲謝謝,另外寫完這篇才發現,我的人像照片拍最多的好像是大姊。
延伸閱讀
阿偉蘇
一個簡簡單單的平凡工程師 因為喜歡拍照讓生活變的不簡單 你是因為旅行而攝影 還是為了攝影而旅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