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鎮向來以柿餅、粄條、宗教等三大地方文化特色著稱全台,而「手工製柿餅」的傳統原味更是新埔鎮由來已久的產業文化之一。柿子原本就是中國原產的水果,後來經過韓國傳入日本,在十八世紀時傳入歐洲和美國。早期先民從大陸來台,就知道有柿餅這一回事,但是因為台灣地區屬於海島型氣候與中國的內陸型氣候有很大的差異,因而產生了台灣本地所特有的「柿餅產業文化」。台灣柿子大部份集中在嘉義、台中、苗栗等地,新埔地區產柿並不多但卻成為本省柿餅加工業的重鎮,其實就是仰賴新埔得天獨厚的丘陵地形。

氣候乾燥,得天獨厚

新埔鎮臨鳳山溪北岸,由平埔族之道卡斯族與客家人共同開發,已有二百五十年的歷史,居民以務農為主,在丘陵地形及鳳山溪流域的地景中,除了一年兩穫的稻作外,尚充分利用丘陵地形的特質,種植柑橘、水梨、柿子、茶等旱地農作,在生活上,為充分的利用土地耕作所得的資源,乃將所剩的農作物,用醃漬、日曬、風乾等方式加以保存或再利用,正如大家所知的酸菜、醬菜、粄條等,柿餅正是如此應運而生。

旱坑里一帶是晒柿餅農家集中之地,目前新埔鎮約有20多戶從事柿餅加工業,而旱坑里就佔了18家之多。光看地名就可以猜到這裡的氣候很乾燥,據老一輩的長者表示「這裡的土壤不會吸水,下了雨,水不會滲入土壤,就算挖得再深也沒有水。」從前這裡的居民只能靠著唯一的一口井過日子,不時還得下山挑水,直到數十年前有了自來水,情況才獲得改善。

乾燥少雨的氣候,再加上新埔鎮旱坑里每年在九到十二月就會吹起具有自然烘乾效果的乾燥風(九降風),使得這裡在冬季享有內陸型氣候的優勢,彷彿是超大型的天然烘乾機,非常適合柿餅的製作,當然品質也在其他地方之上。

新鮮的柿子若是直接吃, 據說味道並不好吃。
▲新鮮的柿子若是直接吃, 據說味道並不好吃。

隨著日晒的時間愈久,柿餅的顏色也愈深。
▲隨著日晒的時間愈久,柿餅的顏色也愈深。

有的柿餅做法是白天日晒,晚上送入烤爐碳烤。
▲有的柿餅做法是白天日晒,晚上送入烤爐碳烤。

 

意外收獲

不過晒柿餅這行業,因農村青年嫌工作辛苦、收入又少,在大量外移下,曾經有一度幾近凋零。為有效推動新埔鎮休閒農業產業之發展,在數年前地方政府曾經邀請各媒體攝影記者來拍攝並報導晒柿餅的文化。結果照片一公布之後,許多攝影愛好者認為這是一個非好的題材,紛紛組團前來拍攝,等於再為柿餅這個行業做了一個極大的宣傳。

另一方面,新埔鎮農會每年都會舉辦新埔柿餅文化季,特舉辦促銷新埔柿餅系列活動,配合生態觀光年的推動及農民運動會與民同樂的形式整體行銷包裝,將新埔鎮特產、文化風土人情、觀光旅遊資源介紹給廣大的民眾。結合鄰近各農遊景點,展現新埔獨特風情,創造產業、旅遊及文化等面向的商機。

除了柿子、柿餅之外,農家生活的點點滴滴,也是入鏡的好題材。
▲除了柿子、柿餅之外,農家生活的點點滴滴,也是入鏡的好題材。

由於被太多人拍過了,老闆的女兒老練地端起篩子,十足具有模特兒架式。
▲由於被太多人拍過了,老闆的女兒老練地端起篩子,十足具有模特兒架式。

 

愛用國貨

早年當地石柿產量有限,無法大量製造柿餅,直到民國75年,自外縣市引進供給過量的牛心柿,搭配旱坑里的柿餅製造技術,才打響了新埔特產的名聲。但還是以石柿的韱維多、肉質也更細緻,是柿餅饕客的首選。

這幾年來大陸柿餅一直衝擊本土加工柿餅,也造成本地柿餅加工戶困擾。大陸農產品雖然有價格優勢,但常常有黑心貨,最好還是直接向產地直接購買或洽農會訂購比較有保障。新埔地區每年只有9到11月有晒柿餅的活動,如果讀者也能到實地拍攝,別忘多帶幾盒回來與朋友分享。


每到假日攝影團和旅遊團擠滿了整個場地,有些地方還會準備鋁梯,讓你拍個夠。
▲每到假日攝影團和旅遊團擠滿了整個場地,有些地方還會準備鋁梯,讓你拍個夠。

 由於從小就被訓練,現在不但削的快,而且絕不斷皮。
▲ 由於從小就被訓練,現在不但削的快,而且絕不斷皮。

延伸閱讀

回憶秋季楓紅 福壽山 我們明年見!

探尋紅楓秘境 中橫台八線108K處

那些 我所看見的 視界 :秋色

風景攝影常見的 白雲晚霞 拍攝教學

中台灣賞楓聖地:福壽山農場

本文同步刊載於DIGIPHOTO雜誌NO.27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