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攝影在於記錄旅途中的點點滴滴,讓生命留下不同的回憶,所以在器材選擇上會以輕巧為優先考量。以Canon EOS 100D來說,搭配EF-S 18-200mm F3.5-5.6 IS單顆旅遊鏡即可,這不僅能有效減輕行囊負擔外,也能讓拍攝者更專注於影像創作上。另外,若心有餘力,不妨可多帶顆EF-S 10-22mm F3.5-4.5 USM超廣角鏡頭輔助,以間接補強廣角端上的不足。

Q1:除了相機∕鏡頭之外,旅拍還需要準備哪些輔助配件? 

A:對應某些拍攝主題,光只有相機和鏡頭是不夠的,還得搭配其他配件輔助才可以,因此在規劃行程時,就要先預想該景點會有那些可以拍攝題材,進而攜帶合適的輔助配件或器材。例如螢火蟲是這趟旅程的拍攝重點,那麼三腳架和快門線就是不可或缺的;若是想要記錄當地的晨昏美景,黑卡和漸層減光鏡則可以幫助你拍出更完美的晨昏作品。假設景點有機會遇到瀑布或溪流,可以考慮帶上ND減光鏡,嘗試「溪曝」拍出如絲綢般的流水;如果很幸運碰到晴空萬里的好天氣,不妨帶上C-PL偏光鏡,能夠拍出更加湛藍的天空。

C-PL偏光鏡、ND減光鏡、漸層減光鏡、三腳架與快門線,是目前旅遊攝影會比較常用到的輔助配件。C-PL偏光鏡、ND減光鏡、漸層減光鏡、三腳架與快門線,是目前旅遊攝影會比較常用到的輔助配件。

透過C-PL偏光鏡的輔助,可讓天空更加湛藍、樹林更為翠綠。透過C-PL偏光鏡的輔助,可讓天空更加湛藍、樹林更為翠綠。


Q2:不能開啟閃光燈補光,那該如何手持拍出清晰、銳利影像?

A:外出旅遊總會碰到一些微光場景,像是餐廳、博物館等等,想要拍到清晰、明亮的照片,使用閃光燈是最直接的方法。不過碰到有些場所是禁止使用閃光燈,或是不想因為閃燈而破壞現場氛圍時又該怎麼辦?其實很簡單,只要在拍攝時將光圈開大、鏡頭防震機制開啟,接著再拉高感光度輔助,理論上就能拍出帶有情境氣氛的微光作品。不過要注意的是感光度越高雜訊也會伴隨而來,建議可以開啟高ISO消除雜訊功能,並找到自己可以接受的高感光度畫質。以EOS 100D來說,約是ISO 1600到3200可以同時確保影像畫質和拍攝彈性。 

在低光源環境拍攝,拉高感光度就可以拍出有氣氛的微光作品。在低光源環境拍攝,拉高感光度就可以拍出有氣氛的微光作品。

為了確保高感光度的影像畫質,在拍攝時,可將MENU選單中的高ISO雜訊消除功能同步開啟。為了確保高感光度的影像畫質,在拍攝時,可將MENU選單中的高ISO雜訊消除功能同步開啟。

 

Q3:如何才能拍出與眾不同的旅遊攝影作品?

A:出發前先觀摩其他人拍過的美圖佳作,或是參考當地明信片的取景構圖,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最佳的拍攝角度,拍出具有一定水準的照片。但不應該就此滿足,如果想拍出別具特色的作品,就要放寬自己的視野,尋找別人沒發現的角度和構圖,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從相同的視角進行拍攝。除了仰角、俯角或水平低角度的運用之外,也可以變化不同的鏡頭和焦段取景,連帶多變的光線方向,說不定能發掘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畫面。而且每個景點也不一定會有重遊的機會,多拍幾張才不會留下遺憾。

多嘗試不同的構圖和拍攝角度,才有機會拍出特色與個人創意。多嘗試不同的構圖和拍攝角度,才有機會拍出特色與個人創意。


Q4:如何善用鏡頭特性來表現當地特色的建築物?

A:由於各地方的建築外觀、形式、風格都不盡相同,因此拍攝建築物也就成為旅遊攝影的熱門題材。使用不同鏡頭拍攝出來的建築物當然有不同感受,如廣角鏡頭近大遠小等立體感的特性,形成的楔石效應可使建築物呈現高聳入天的效果;望遠鏡頭將距離感壓縮的特性,則能忠實表現建築物的外觀,有如使用移軸鏡校正楔石效應後的照片;魚眼鏡頭則是擁有比廣角鏡頭更誇張的變形,若將魚眼鏡頭朝天際拍攝,會使四周的建築物通通彎入畫面中心的天空,甚是有趣。至於使用哪種鏡頭拍攝建築物較為適合,沒有絕對的定論,端看玩家們喜歡何種效果而定。

使用廣角端在近處拍攝建物時,會讓建物有高聳入雲端的假象。 使用廣角端在近處拍攝建物時,會讓建物有高聳入雲端的假象。 

 

Q5:如何運用光線來增加建築物的立體度與可看性?

A:對於一個拍攝建築物的專業攝影師而言,除了懂得利用鏡頭特性來展現建築所需的宏偉氣勢或內斂氣息,更要懂得利用合適的光線來輔助意境的表現。拍攝建築物前,需得觀察不同時間,日照對建築物的影響有何變化,一般白天許多人都喜愛使用順光或是黃昏時刻的斜光來表現建築物,各有不同風情。如果發覺所有光源皆不適合建築物本身,建議玩家也可等到日落後,天空呈現一片寶藍色時,再使用長時間曝光捕捉建築物夜間風采,只不過在夜間拍攝時,需注意建築物本身是否有其他照明設備打光,倘若無其他光源照明,且建築物本身不算太大,玩家還可使用離機閃光燈來進行補光。

黃昏時刻由於光線較為柔和,讀者亦可透過局部特寫方式來表現較具特色的地景建物。 黃昏時刻由於光線較為柔和,讀者亦可透過局部特寫方式來表現較具特色的地景建物。 

(下一頁還有更多小技巧!)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