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有的人終其一生選擇沈默不語直到死去,有的人滿腔熱血,選擇用影像或是詩詞甚至音樂,娓娓道出對於生命的歌頌。你呢?你甘於平凡還是選擇創作來對世界發聲?拍電影聽起來像妄想,但光想像而不做才叫空想。實踐成就感的方式在於創作,而創作的方式則有脈絡可徝,快來一起實現夢想吧!。

看見未來的無限可能性

你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拿出手機錄影拍攝?想保存美好回憶,或稍縱即逝的精采瞬間,隨按隨拍上傳的社群網路分享生態已改變不少人的生活方式。網路頻寬的躍進,從早期撥接系統與 BBS 文字介面,到現今線上影音的普及,慢慢的,人們也不再被僅僅的圖片和文字所滿足,新科技讓專業錄影的門檻大幅下降,也提高了人們對錄影藝術的參與度。

美聯社今年五月報導中提到,近年美國部份高中和大學新開設手機電影課 [ Cell Phone Cinema ],其中課堂器材只需要一台手機和保持畫面穩定用的三腳架;不少國家也都會舉辦微電影節與數位短片影展,讓這股微電影的創作風氣逐漸在世界蔓延。「手機不僅能錄影甚至還可以看電影」,這句話若出現在三十年前,那還用著黑金剛大哥大,通話還限定只能30分鐘的時代,根本會覺是天方夜譚吧!2013 年調查統計中顯示台灣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達 51%,較去年同期 32% 大幅成長,看樣子全民導演這句話,似乎未來不將再是空談。


▲手法簡單但有震撼力,初學錄影藝術的重點在概念清楚表達,而不是一心只顧畫面華麗卻內容空洞。

人人都會看電影,但不見得會拍電影

《七堂課學會微電影:全面掌握好萊塢電影法則》,是一本有意思的書,此本書一邊詳細說明了美國西岸電影片廠,制度化的影片製作流程,但卻也同時教導著美國東岸的獨立製片方式,可謂互相融合。獨立製片沒有像主流片廠制擁有著雄厚的資本,所以如何控制預算的方式相當重要,書中教你如何省錢,卻可和主流電影達到類似效果,我把它稱為善意的提醒。此書完全就是過來人語重心長的經驗分享啊!
但獨立製作的優點在於內容不用被資方所限制,所以更能隨心所欲掌握自己所想要的拍攝,不過小製作低成本並不意味著粗糙和不專業,我覺得不管大家使用何種工具來錄影,手機也好或是相機也好,甚至更高級的配備,而不管製作的是長片還是短片,原則和大方向仍然相同,不外乎是(1)前期規劃>>(2)錄影拍攝>>(3)後製處理這三大階段,只要按部就班照著書本反覆練習,相信即能慢慢對拍片流程有所掌握。

 

▲有MV界皮克斯之稱的OK GO樂團,向來以創意取勝,仔細觀察他們許多作品都不用高成本,但都讓人驚嘆。

協調分工與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在翻閱《七堂課學會微電影》的目錄時,相信每個人的目光,會特別被某幾個章節所吸引,這代表著你的心之所嚮。你可以專注在擅長領域讓它盡善盡美,而自己不足的部份則找人合作,沒錯!當滿腔熱血的把前製作業都一切準備就緒,你才會發現面臨最具挑戰性的課題其實在[團隊合作],除非自導自演的獨角戲,錄影創作很難一人作業。好萊塢的作法是細分到各司其職,而獨立製片雖然常一人身兼多職,但仍會組織小型工作團隊;人往往不可能都樣樣精通,所以尋找有共同夢想而才華洋溢的夥伴非常重要,這中間會歷經爭吵和不斷調整與溝通,不過當你能突破它的時候,相信之後的難題也能迎刃而解了。

鴻雲談:《七堂課學會微電影》拍出能引起共鳴的好作品

當自己都說服不了,又如何說服他人

最後,拍電影最重要的就是內容,必須要勾起觀眾的興趣並觀看下去。這其實很簡單,只要拍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情,並長期關注的議題,不要為討好別人而拍,多檢視自己的內心想說的即可。舉例來說,近期的範例,像是五月天帶有批判性的[入陣曲]MV,以及長期多年投入相關領域,體會到光是平面影像不足以讓人感受到台灣的土地所面臨的危機,由知名的空拍攝影師齊柏林所執導,關懷自然的[看見台灣],藉由美麗中又帶著真實殘酷的畫面來喚醒大眾,我們擁有什麼但也失去了什麼。有不少人說,台灣近來的影片,格局愈做愈小內容愈來愈本土化,但我卻樂見其成,因為連同一片土地上的人都無法引起共嗚的話,你又該如何能跨得出去呢?以此共勉之。

 

▲知名的微電影[調音師L'Accordeur],一部優秀的短片,是能讓人看完後還意猶未盡並留下懸念,令觀眾想再重頭看一遍,當你的創作能達到這地步就成功了。

 

 

七堂課學會微電影:全面掌握好萊塢電影法則

 

鴻雲談:《七堂課學會微電影》拍出能引起共鳴的好作品
立即前往鴻雲談:《七堂課學會微電影》拍出能引起共鳴的好作品 鴻雲談:《七堂課學會微電影》拍出能引起共鳴的好作品鴻雲談:《七堂課學會微電影》拍出能引起共鳴的好作品 鴻雲談:《七堂課學會微電影》拍出能引起共鳴的好作品鴻雲談:《七堂課學會微電影》拍出能引起共鳴的好作品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