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開始,攝影創作者 吳政璋 老師,就開始以截然不同的出發點,來記錄台灣美景,不過照片所呈現之內容,與我們腦海中既有認知相異,這些美景不是明信片風景照,而是一種充滿對台灣本土關愛與反思的衝擊影像,並將此系列命名為「I‧DIE‧WANT」,也就是取自愛台灣的諧音,且希望藉此系列作品,喚起台灣民眾對本土環境的省思。

 

吳政璋

1965年生於台灣屏東,2000年畢業於美國賽凡納藝術設計學院,現職為台中市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助理教授,歷任商業週刊、台灣日報、兄弟職棒雜誌攝影記者及台塑企業南亞工設處專職攝影師。作品曾獲海內外多項攝影大獎。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hengchang.wu.3

Q:IDIEWANT創作的緣起?

吳政璋:在2007年拍了第一張IDIEWANT系列創作,當時主要因為工作情況與家庭,還有工作的內容與預想不同,所以便開始有了拍攝此系列作品的想法。本來是在北部媒體擔任攝影記者,來到台中擔任教師工作,除工作內容形態不同,同時也跟自己想像中的教學工作有些落差。

在學校的工作形態內容被限制很多,一方面當時的台灣政治、社會相當不穩定,那時候學校正好舉辦教師攝影聯展,所以就有了把鏡頭當成一種工具,代替自己來發聲的念頭與想法。此系列第一張照片,就是在下課後無人的教室中完成的。 

這系列作品首次發表是在2009年,隨後在2010、2013年發表,今年在北美館的攝影展比較完整,幾乎收錄所有動態、靜態影像作品。

台灣民主紀念館/Taiwan Democracy Memorial Hall/2008。
▲台灣民主紀念館/Taiwan Democracy Memorial Hall/2008。

教室/Classroom/2007。本系列第一組作品,領感來自對台灣教育制度的質疑。
▲教室/Classroom/2007。本系列第一組作品,領感來自對台灣教育制度的質疑。

河床/Riverbed/2010。盜採河床沙石,造成地貌的改變。
▲河床/Riverbed/2010。盜採河床沙石,造成地貌的改變。

漂流木/Driftwood/2009。八八風災帶來大量的漂流木。
▲漂流木/Driftwood/2009。八八風災帶來大量的漂流木。

都會/Metropolis/2011。台中七期重劃區。
都會Metropolis2011。台中七期重劃區。


Q:平常慣用的攝影器材有哪些?

吳政璋:這些作品都使用Canon 5D Mark II拍攝,2000多萬畫素用於大圖輸出已經相當足夠,高感光度的表現相當良好,要用於錄製高畫質動態影片也不成問題,符合我創作這系列主題的需求。鏡頭部分,都是使用原廠鏡頭,手上有24-70mm F2.8、24-105mm F4標準鏡、用了20年的80-200mm F2.8望遠鏡,還有17mm移軸鏡頭,可以用來修正室內影像的變形與透視,例如屏東機場大廳那張,就是使用17mm移軸鏡頭拍出來的效果。

台東杉原灣/Taitung Shanyuan Bay/2013。台東美麗灣度假村開發案,目前仍持續爭議中。
▲台東杉原灣/Taitung Shanyuan Bay/2013。台東美麗灣度假村開發案,目前仍持續爭議中。

廣告看板/Billboards/2011。十字路口總有相當多廣告看版,形成特殊景色。
廣告看板Billboards2011。十字路口總有相當多廣告看版,形成特殊景色。

南二高檳榔站/Betel-nut Stall/2007。隨處可見的檳榔攤,也是台灣特殊的街景之一。
南二高檳榔站Betel-nut Stall2007。隨處可見的檳榔攤,也是台灣特殊的街景之一。

旗津海岸/Chichin Seashore/2013。大量的人造消波塊,改變海岸的天然地貌。
旗津海岸Chichin Seashore2013。大量的人造消波塊,改變海岸的天然地貌

電線/Wires/2007。交織的電線在天上形成複雜的天際線。
電線Wires2007。交織的電線在天上形成複雜的天際線。

 

(下一頁還有更多吳政璋老師的自述與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