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在設計領域談到藝術,總像是在看天秤的另外一端。藝術是為了滿足自身精神,並無特定目的,設計則是以改善使用經驗為目標。

所以做設計的總是羨慕藝術家,能夠天馬行空的將腦海裡的情緒運用不同的技法實現出來,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沒有要討好誰的先天目的。藝術從一開始就是心靈層面的,設計卻是經驗層面的轉化,所以藝術既主觀也沒有邏輯 (不過「經營」藝術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設計卻能夠循序漸進的推理導演,在線索中抽絲剝繭出一套所謂的設計方法。所以我們刻板印象以為的藝術家總是自由的表達自我,設計師的天職卻是得不斷的思考別人(客戶、消費者、社會)需要什麼。

在設計與藝術之間 在設計與藝術之間

設計師和藝術家之間真有如此決絕嗎?搞設計的人有的時候也會厭倦迎合,於是也有自詡為藝術家的設計師在市場上,要客戶全盤接受他的想法。做藝術也有極度入世的提倡者,將自己的創作與商業行為緊緊的綁在一起,量產化作品也是讓更多人瞭解藝術與自我精神的好路。我們雖然不想對號入座,但腦海裡面總是能夠出現幾個極度相似的名單。既然跨界在這個社會氣氛下如此火紅,或許想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也開始有跡可尋了。

在設計與藝術之間

2008 年和 2012 年我們分別設計了兩款以數位畫素為出發的筆記本,是因為我們觀察到數位影像如此的每天影響我們的視覺,真實的場景透過越來越細微的畫素來呈現,逐漸讓我們失去分辨真實與數位的能力。

在保留筆記本的使用功能下,透過讓使用者「殺時間」的想像,把一張張本來應該是拿來作圖用的方格筆記本,變成一張張的數位畫素的圖稿。在 0 與 1 之間,在真實手感與虛擬數位圖像之間,除了添加生活的趣味,還想讓使用者意識到生活中的劇烈改變。這個概念,然後我們遇到了來自愛知縣立藝術大學博士班的鈴木一太郎的作品。

在設計與藝術之間

主修雕塑的鈴木一太郎,1988 年生,理當已經是無須分別現實與螢幕的世代。各式各樣的媒
體早已混雜虛擬與現實,「然而在腦中堆砌資訊所建構起來的世界,真的就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了嗎?」鈴木一太郎用數位畫素和積木的創作手法重現真實的生活物件:看起來解析度很低的大衛雕像、彷彿從電動遊戲中出走到真實場景的小狗。

透過陳設於真實場景 ( 或者把它想成是超高解析度背景 ) 的作品,讓參觀者陷入奇特的視覺感受,到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所謂的眼見為憑在這個時代是否仍具意義?挑戰著觀展者的既有觀點與認知。

在設計與藝術之間

因為主觀與客觀,和展示性與實用性彼此的比例,決定了作品該是設計還是藝術。但真要探究下去,主觀難道不是為因為無數的客觀所型塑。客觀中難道就沒有個人獨特觀點嗎?無法量產的羊毛氈材質,可以變成一件件手工獨一無二的手機套,這是設計。

在大石麻央 ( Mao Ooishi ) 的手裡,也可以成為一個個帶著獸性的人物、面具,開心的話一樣可以買回家成為絕無僅有的自我象徵。那麼,在設計與藝術之間?

「原來,藝術家是比較霸道的設計師,設計師是比較世故的藝術家。」

在設計與藝術之間

延伸閱讀

設計 要怎麼拯救世界?

重要的包裝?

pana.木的設計

用 生命 瘋 攝影 ,用 影像 說 故事 , 國家地理雜誌 125年經典影像大展 直擊

何孟修,Shawn

國內知名設計師,現為25togo Design Studio的創辦人。05年25歲在「25togo:我我觀點。我我輯」的個人部落格,以獨特見解及幽默筆吻,分享來自國內外充滿創意新奇的設計單品;07年成立25togo品牌,推出許多有趣的、實用的設計商品。著有《設計,無所不在》一書。

 

本文同步刊載於 Stuff科技時尚誌 7月號/2013 第114期
如欲購買雜誌,請來信csc@cite.com.tw洽詢
歡迎加入STUFF科技時尚誌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