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最好,若要退而求其次,能夠拍得更符合真實的外觀與生態,生態攝影偶爾擺拍一下又何妨?

 

『擺拍』是個近年出現的新名詞,在室內攝影棚從事商品攝影,從頭到尾的構思、擺設、打光、取景,無疑就是最典型的『擺拍』。然而當『擺拍』這個用語,放在生態攝影的範疇中,很多人似乎將它視為極度負面的貶抑。從事昆蟲專業生態攝影三十年,為了盡可能完整介紹特定對象的相關生態,我個人從不忌諱『擺拍』,同時不得不承認,人為加工的攝影手法,在介紹相關生態時,常有拿捏合宜就適得其分的必要性。

 

擺拍的必要性,三則範例供大家參考

以介紹天牛為例。第一張作品是在金門從事野外調查時,遇見正在台灣欒樹上啃食嫩枝條的中華星天牛(Noplophora chinensis)。這是野地的現況,就算能再靠近一點拍,不小心碰到枝葉叢後,不但牠的攝食動作會因外力干擾而停止,牠還很可能立即裝死往樹下掉,這是天牛的常見生態行為。因此,別說是構圖實在無法講究,連牠進食的特寫也看不清楚。

生態攝影與擺拍

 

第二張是相當清楚的天牛進食照,這隻是黃星天牛(Psacothea hilaris),牠原本只是夜晚趨光到我家陽台照明下的個體,若抓下來擺在任何地方拍照,那就只是一張清楚的天牛大頭照而已,談不上什麼重要的生態意義。我將牠關在室內一天後拿到戶外,找到一棵小葉桑(俗稱的桑樹),隨手將這隻肚子餓的天牛放到牠的食草叢間,只見牠毫不遲疑的爬到一片葉子背面,專心的從葉脈上開始啃起樹葉,這完全符合牠野外既有的攝食習慣,而且任我左拍、右拍,甚至拉起葉稍拍攝牠進食的特寫,也毫不中斷啃食的動作。雖然整個過程也是所謂的『擺拍』,不過模擬真實生態的擺拍作品,比起一張沒有生態行為的大頭照,應該更適宜作為這種天牛的生態介紹吧!

生態攝影與擺拍

 

接下來這隻紫艷大白星天牛(Calloplophora albopicta),是在牠的食草植物蘭嶼烏心石樹幹上爬行時拍的。由於樹下光線不足,我用閃光燈當主光源,清清楚楚的拍下牠的外觀。好不好看是另一回事,親眼見過這種美艷大天牛的人都知道,這張作品失真了。

生態攝影與擺拍

 

等到牠在樹幹上暫停爬行時,我趕緊取出腳架,用純自然光拍下的這張作品,可以發現牠的翅鞘上有稍明顯的金屬光澤。縱然失真的狀況減少,不過和當場親眼所見,牠的外觀還是感覺不夠「艷」。

生態攝影與擺拍

 

另一張也是紫艷大白星天牛,拍攝於另一種寄主植物樹幹(玉蘭花)。由於明白牠在光線不足的樹下,很難充分表現翅鞘上的金屬光澤,所以我請朋友將白色的大捕蟲網靠在牠的身邊,充當倒映光澤的反光板。不過再怎麼努力,還是很難讓沒親眼見過牠的人,從野外實地拍照上,一眼就懾服在牠的美艷下。

生態攝影與擺拍

 

為了達到目的,『擺拍』紫艷大白星天牛就是我不得不的選擇。我將這隻天牛帶回家,雖然也是放在樹幹上拍,但是我在牠身邊罩上一個拍標本專用的自製無影罩(接近半球形的描圖紙),無影罩外圍再投射兩、三盞閃光燈,一陣手忙腳亂之後,終於拍出牠名符其實的外觀來,這樣才叫做紫艷大白星天牛嘛!

生態攝影與擺拍

 

自然的最好,但若要退而求其次時,能夠拍得更符合真實的外觀與生態,那生態攝影偶爾擺拍又何妨?只要適可而止,並尊重生命保有共生共存的態度,別太走火入魔就好了!

 

延伸閱讀

生命的樂章:夏日鳴蟬記

消失中的台灣精靈:小紅蜻蜓

是生態攝影師?還是生態殺手?

拍向宇宙,浩瀚無垠!2013年年度天文攝影比賽入圍作品

張永仁

昆蟲、野花生態攝影作家。國家公園著作:陽明山-賞蝶篇、蜻蛉篇。玉山-玉山的甲蟲等。金門-金色島嶼的六足精靈等。遠流出版-昆蟲入門、昆蟲圖鑑2冊、野花入門、野花圖鑑2冊、蝴蝶100、鍬形蟲54等。

張永仁的花蟲戀
張永仁's facebook
張永仁' flickr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