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四次造訪小紅蜻蜓的家。由於這棲地持續陸化,不知尚有幾年光景,所以去年摯友俊祐哥便已事先約定好,2013年無論如何都得排出假期跑一趟宜蘭,要親眼目睹這世界上最小的蜻蜓,在這個物種消失在台灣之前.....

 

【小紅蜻蜓】Nannophya pygmaea Rambur, 1842

體長僅約1.7到1.8公分,是全世界最小的蜻蜓。小紅蜻蜓僅分佈於台灣及日本,成蟲出現於5到9月之間。牠們在台灣的棲地位於宜蘭縣海拔800公尺左右,屬於山區封閉性靜水域,在實質上,該山中湖已是個演替末期的埤塘,目前長滿各式植物,由航照中已經無法顯示水域範圍,估計將在幾年後乾涸。

而小紅蜻蜓,也將隨著這唯一棲地的消失,在台灣走入歷史。

 

與小紅的一年之約 

由於摯友對這物種很有興趣,認為在有生之年該親眼一見,所以,由去年約好之後,今年自五月份就開始喬假期,終於六月底兩人有兩天共同的休假,6/28晚間便開始這趟行程。到達宜蘭時,在雙連埤土地公廟前搭帳篷,考量到前一天體力已在長途開車和睡眠不足下耗盡,所以放棄了當晚的夜間拍攝;少見的在凌晨零點前就搭好帳篷入睡,四點時天未亮起床收拾帳篷和行李,然後徒步上山。 

其實說徒步上山有些牽強,畢竟路程僅四公里多。這是我第四次造訪,這裡真的很美,如盆地一般的與外環境巧妙隔離,有著獨自的微氣候。但可能也因為如此,體型微小的牠們遺世獨立,再也走不出這個埤塘。

【小紅蜻蜓(雌)vs 銀腹蛛】在外圍區域,很容易見到這個畫面。落網的幾乎都是雌蜓,就我幾次到此處來說,尚未見過落網的是雄蜓。▲【小紅蜻蜓(雌)vs 銀腹蛛】在外圍區域,很容易見到這個畫面。落網的幾乎都是雌蜓,就我幾次到此處來說,尚未見過落網的是雄蜓。

【小紅蜻蜓(雌)】此刻早晨七點多,這邊夜晚濕度很高,且因山勢的關係,整個區域僅有一半照到太陽;在陰影處的昆蟲,每隻都沾滿了露珠。
▲【小紅蜻蜓(雌)】此刻早晨七點多,這邊夜晚濕度很高,且因山勢的關係,整個區域僅有一半照到太陽;在陰影處的昆蟲,每隻都沾滿了露珠。

【小紅蜻蜓(雄)】這是雄性,體型體色均與雌蜓有別。這麼多的露水,應該很難受吧?野外的生活,想必萬分辛苦。
▲【小紅蜻蜓(雄)】這是雄性,體型體色均與雌蜓有別。這麼多的露水,應該很難受吧?野外的生活,想必萬分辛苦。

【小紅蜻蜓(雄)vs 食指前端】所謂體長1.7公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你只要伸出食指然後看一下這張圖,就有小紅蜻蜓的大小概念了。
▲【小紅蜻蜓(雄)vs 食指前端】所謂體長1.7公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你只要伸出食指然後看一下這張圖,就有小紅蜻蜓的大小概念了。

【小紅蜻蜓(雌)】這天運氣不錯,來這裡四次,倒是首次遇上晴天。早上九點多,此時全域幾乎已經都曬得到太陽,而小紅也與其它蜻蜓習性相同,會透過調整自己的方向與姿勢來減少或增加陽光照射在身上的面積,以調整體溫。
▲【小紅蜻蜓(雌)】這天運氣不錯,來這裡四次,倒是首次遇上晴天。早上九點多,此時全域幾乎已經都曬得到太陽,而小紅也與其它蜻蜓習性相同,會透過調整自己的方向與姿勢來減少或增加陽光照射在身上的面積,以調整體溫。

【小紅蜻蜓(雄)未熟】未熟的雄性不具與成熟雄性的地盤競爭力,只要稍微靠近水域就會被成熟雄蜓驅離,所以這個階段的雄蜓多分布在外圍。
▲【小紅蜻蜓(雄)未熟】未熟的雄性不具與成熟雄性的地盤競爭力,只要稍微靠近水域就會被成熟雄蜓驅離,所以這個階段的雄蜓多分布在外圍。

【小紅蜻蜓(雄)未熟】這比上一張的個體更不熟@@(年輕)。蜻蜓除了以不同姿勢與面對陽光的角度之外,張開和收合翅膀來調整氣流,也是控制體溫的一項法門。
▲【小紅蜻蜓(雄)未熟】這比上一張的個體更不熟@@(年輕)。蜻蜓除了以不同姿勢與面對陽光的角度之外,張開和收合翅膀來調整氣流,也是控制體溫的一項法門。

【小紅蜻蜓(雄)】老熟的雄性,體色與未熟個體有別。
▲【小紅蜻蜓(雄)】老熟的雄性,體色與未熟個體有別。

【廣腹蜻蜓(雄)】這裡的環境蜻蜓種類眾多,尤其廣腹在此算是優勢物種,數量不少,在整個外圍穿梭來去。
▲【廣腹蜻蜓(雄)】這裡的環境蜻蜓種類眾多,尤其廣腹在此算是優勢物種,數量不少,在整個外圍穿梭來去。

 

(下一頁還有更多可愛的小紅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