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Citroën」,浮現的圖像可能都與法國國民車雪鐵龍有關,如雙人形商標、香榭麗舍大道上玻璃稜狀立面的酷炫展示中心、曲線流暢車身漆亮的老敞棚金龜車。無論如何,應該就是不會聯想到「園林」,然而「 Parc André Citroën 」(雪鐵龍公園)不但是當地居民散步遣興的後庭園,更是顛覆借景自然、大展園藝革新的後現代園林。
大巴黎都市計畫
回溯至1915年雪鐵龍在此建立車廠,直到1970年遷移,隨著80年代「大巴黎都市計畫」的推動,市府期望將廢棄車廠轉化為居民公共空間。改造工程共由五位建築師和景觀設計師合力打造,在法國當代重要園藝學家Alain Provost和Gilles Clement主導下,以「人工、建築、變化、自然」為四大設計主軸,追求自然與人工、城市及建築的聯繫與滲透,並於1992年完工。
儘管刻意融合人為巧思配置和自然時景變化,又並置不同的建築元素,這樣的衝突對比凸顯出後現代特性,但也並非全然悖離傳統和城市特性。姑且不提一排樹叢還是被修剪成齊整方形點綴在側,巴黎都市規劃向來偏好平展化的橫向發展、而非密集化的縱向發展,並且空間佈局縱軸分明,如果套用在雪鐵龍公園內,廣闊的綠茵步道就像是橫軸,縱軸則是富有向上生長和垂直飛升意象的主題花園和熱氣球!
在光影虛實之間
來到雪鐵龍公園,舉目所及是一片長方形延伸的廣闊草坪,有了這作為視覺主軸的綠化帶,視線也被拉展至周圍的空間遠景,一場充滿透視感的景觀佈局由此展開。以綠茵為中心,細窄的鋪砌步道低調縱橫其間,左右兩側有渠河流貫其間,運河盡頭的東側佇立兩座巨型玻璃溫室,栽種展示異國及地中海植物,綠地、水光、玻璃,這些曾是車廠的硬朗工業風格,已消逝在一片輕盈裡。
其實初訪公園不久,除了那使童心蕩漾不已的熱氣球之外,很快地我就發現最情有獨鍾的角落,就是南側一道隨時清晰反映景觀的水鏡池,和緊鄰池水的廊道。那廊道設計運用灰黑色差、粗細、深淺各異的紋飾對比迴疊,一時之間體積律動、視線微微錯視,加上一旁水中的粼粼倒影推波助瀾,動靜、虛實之間頗有令人玩味的姿態。
沿渠道散步著,累了就歇在以一彎水波造型融入環境的座椅上,時值晚秋暖陽露臉,連雁鴨都將頸和身子攤躺在斜堤上暢享日光浴,模樣慵懶逗趣,但最令人難忘的,是望向那片以藍天白雲為底的水鏡池時,濃豔秋色中的點點緋紅金葉飄然漫入眼簾,這樣秋色連波的詩意之美竟在原工業舊廠相遇,何嘗不是種驚喜。自然主體在水中的景象變幻、人造客體的廊道及休憩角落設計,完美體現造園之初「人工、建築、變化、自然」等主題。
主題花園
法國的園林景觀設計傳承悠久,即使從古典過渡到現代、再受後現代影響,叢林、樹籬、花壇仍現蹤在雪鐵龍公園,只是栽植設計多了新時代的創意:那一尊尊像綠色雕刻般被修整成圓錐或長方的樹叢,從自詡為「高於自然」的主角退位成聊表特色的配角;枝葉蔓生、遮天蔽日的沈悶感也被開化成疏朗、節制的植披;由一成不變的美框架出的如畫景色,進化為一段呈現自然的過程。在雪鐵龍公園內,Gilles Clemet以新概念進行他的景觀實驗。
南側的「色彩花園」和「蛻變園林」是Clemet的自然創舉建構驗證。色彩花園以黑、白構築,黑花園中滿佈深色澤的花草植物,白花園中以白花在四季中展現嬌柔明媚;蛻變園林打破固定風景的完美框架,靈感取自雜草隨處蓬生發展的廢棄邊緣或自然曠野,在人為的轉換下闢出一方天地,花草在其中自由成長、競生、轉移、交替,自行舒展最大的生機和活力,是生命循環不止的活性自然。
北側另有深具想像和哲思的六大色彩主題花園,以植物支配六大金屬色彩並象徵人的感官:「金」、「銀」、「紅」、「橘」、「綠」、「藍」。銀花園象徵視覺,紅花園是味覺,橘花園是觸覺,綠花園是聽覺,藍花園是嗅覺,而金花園是人類的第六感,在這裡,植物和人彼此協調、對話。
園林是人類仿效自然的舞台,花草林木在其間精彩輪翻上演。古典園林是排場精緻講究,令人一目了然的宮廷劇;後現代公園是蘊涵不明確性,影像色彩連續斷裂錯置拼剪成的蒙太奇,儘管觀眾各有其好與品味,但總有秉持創新的導演、音樂家、藝術創作者或建築師們,對於難脫的窠臼依然奮力一博,這樣風格上的堅持、延伸、到實踐,總是值得一探的冒險歷程。
交通資訊
- 地址:Quai André Citroën,75015 Paris
- 地鐵:10 線 Javal 站或 8 線 Balard 站
延伸閱讀
本文同步刊載於 設計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