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玉 鏡頭是一種超神奇的攝影配備,只要在鏡頭前面裝上 宙玉 ,就能拍出彎曲、凝縮的景象。其實 宙玉 鏡頭還有很多不同玩法,搭配紅外線攝影機身、微距鏡,甚至一般輕便型數位相機,都能拍出與眾不同的 宙玉 鏡頭影像創作。

紅外線攝影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拍出彷彿雪景一般的奇異色調,當這樣的畫面透過宙玉鏡頭來呈現,壓克力球包覆著白茫茫一片的景致,就好像聖誕節常見到的水晶球擺飾,浪漫而且充滿著過節的氣氛。要玩紅外線攝影,可以在鏡頭前加裝紅外線濾鏡,或是透過改機的方式,這兩種做法各有優缺點。

裝紅外線濾鏡的話,需要有更長的時間去曝光,因此拍攝必須上腳架,限制了機動性。而改裝成專拍紅外線攝影的相機,好處就是可以用正常的快門速度拍攝,不過需要一筆不小的花費。

當宙玉鏡頭遇上紅外線攝影,帶來的影像效果令人驚奇。攝影:阿展。PENTAX K100D+TamronAF18-250mm F3.5-6.3的43mm端,搭配+10近攝鏡和紅外線濾鏡,光圈F6.3,快門0.8秒,ISO200,M手動模式拍攝,手動白平衡,JPEG。
▲當宙玉鏡頭遇上紅外線攝影,帶來的影像效果令人驚奇。攝影:阿展。PENTAX K100D+TamronAF18-250mm F3.5-6.343mm搭配+10近攝鏡和紅外線濾鏡光圈F6.3快門0.8ISO200M手動模式拍攝手動白平衡JPEG

 

透過前面的製作教學,相信大家對宙玉鏡頭都具備了一定的概念,腦中也有越來越多的想法躍躍欲試吧!只要掌握原理,還可以變化出不同的製作方法。 

 

微距鏡與遮光罩

這次編輯部以SIGMA 17-70mm F2.8-4 DC Marco OS HSM為例,由於該鏡具備Macro功能,在70mm端可以達到1:2.7的放大倍率。因為對焦距離夠近,所以筆者直接將軟式遮光罩作為套筒,只要再訂製與遮光罩開口相符的壓克力板來固定壓克力球即可。這樣的做法不用準備近攝鏡和轉接環,更加省事方便,而且也大大縮減了宙玉套件的體積。

軟式遮光罩可以摺疊收納、方便攜帶。
▲軟式遮光罩可以摺疊收納、方便攜帶。

裝上相機後相對輕巧許多,而且沉穩低調不會太過醒目。 
▲裝上相機後相對輕巧許多,而且沉穩低調不會太過醒目。 

 

輕便型數位相機與濾鏡架

用輕便型數位相機玩宙玉攝影,它強大的近拍能力就跟有Macro的鏡頭一樣,等於是具備了先天上的優勢,不過為了要裝轉接環,輕便型數位相機的鏡頭上必須要有螺牙設計,通常高階輕便型數位相機才能滿足此一需求。

除了前面介紹過的做法,編輯部還嘗試了將宙玉套件製作成插掛式濾鏡的形式,將原本應該在濾鏡架上的方型濾鏡,改成開了個洞的透明壓克力板。輕便型數位相機的最短對焦距離通常都是在廣角端,用濾鏡架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拍到套筒邊緣,不然就得多實驗幾次,才能找到最適合的套筒口徑。 

輕便型數位相機強大的近拍能力,讓宙玉攝影更加輕鬆便利。
▲輕便型數位相機強大的近拍能力,讓宙玉攝影更加輕鬆便利。

和單眼拍攝不同的是,小DC的景深較長,因此球體的背景較為清楚。Panasonic LX7的等效24mm端,光圈F8,快門1/50秒,ISO400,AV光圈先決模式,自動白平衡,JPEG。 
▲和單眼拍攝不同的是,小
DC的景深較長,因此球體的背景較為清楚。Panasonic LX7的等效24mm光圈F8快門1/50ISO400AV光圈先決模式自動白平衡JPEG 

 

濾鏡架與不同宙玉球體 

只有一顆壓克力球,畫面四周似乎顯得有點空洞,那就多放幾顆球進去吧!球體可以有大有小、數量不拘,也沒有人規定非得要擺在正中央,可以任意排列成你喜歡的圖形,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如果有好幾種球體變化想要嘗試,建議將宙玉套件改成插掛式濾鏡的形式,拍攝時只要抽換不同球體的壓克力板就好,不用再準備一堆套筒,也節省了收納和攜帶的空間。

用濾鏡架的好處是方便抽換壓克力板,也節省了收納和攜帶的空間。 
▲用濾鏡架的好處是方便抽換壓克力板,也節省了收納和攜帶的空間。 

宙玉攝影可以藉由不同的球體變化來發揮個人創意。Canon EOS 60D+EF-S 18-200mm F3.5-5.6 IS的28mm端,搭配近攝鏡,光圈F14,快門1/125秒,ISO100,AV光圈先決模式,自動白平衡,JPEG,部分裁切。
▲宙玉攝影可以藉由不同的球體變化來發揮個人創意。Canon EOS 60D+EF-S 18-200mm F3.5-5.6 IS28mm端,搭配近攝鏡,光圈F14,快門1/125秒,ISO100AV光圈先決模式自動白平衡JPEG部分裁切。

 

延伸閱讀 

手做DIY 宙玉鏡頭完全圖解 ,讓你輕鬆上手!

iPhone 專用 宙玉 特效App ,動動手指創造奇幻世界

省錢又快速的 宙玉鏡頭 新玩法:就用保鮮膜吧!

創意攝影:宙玉鏡頭 讓世界漂浮在空中

本文同步刊載於 DIGIPHOTO NO.58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