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生態攝影 上,常會遭遇不同的挫折,有時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回家檢示照片很常只能拍到幾張,跟農夫一樣同是看天吃飯。更何況是拍攝一般人不太能看到的神祕「羽化」過程。幸好,咱們的達人 大型阿生 經驗豐富,這回就要告訴大家拍攝羽化該從何開始,比較容易上手哦!
拍攝羽化從何開始
新手如果想要拍攝羽化的過程,希望簡單且容易入門找尋的,推薦由蜻蜓和蟬這兩類物種為目標著手。這兩個族群種類與數量都不少,且都在公園、學校,就能夠找到一些羽化的個體,可以讓自己有多一些輕鬆與準備充足的拍攝經驗機會。
市區與郊區的公園、學校樹木,利用白天找尋蟬蛻,在蟬蛻比較密集出現的區域可以歸納出熱點,能作為傍晚過來尋找羽化個體的參考;通常除了少數白天羽化的種類外,多數種類的蟬羽化時間在傍晚五六點開始,而在八九點前完成變身的動作。在類似上述區域,如果有生態池,可以在白天過來繞繞,看區域範圍內蜻蜓種類或數量的多寡,然後沿著池邊週遭,巡視水蠆的殼多集中在哪一個範圍,這樣會讓晚間過來找尋時有個方向依據。
常在學校或公園生態池出現的羽化蜻蜓,只要你夠仔細找尋,下午三、四點起至半夜都會有羽化可供拍攝的種類與個體。如:下午三、四點起豆娘羽化、下午四五點小型蜻蜓(侏儒、粗腰…等)開始羽化、下午五、六點至九點中型蜻蜓(如猩紅、大華、薄翅、杜松…等)開始羽化、晚間十點過後則是比較容易找到晏蜓出水面開始定著羽化的時段。
▲【彩裳蜻蜓羽化】這是台南高鐵站的晚上荷池邊,由於離我家近,所以我之前晚上偶爾會去找一些羽化的蜻蜓拍。
▲【麻斑晏蜓羽化】雖說羽化過程超過兩個小時,但這個甩身向上(原本倒吊)的姿態僅約出現五到十秒,所以每次我等到恍神或稍不注意就結束換下一個動作了,常會不小心錯過。
▲【搖蚊羽化】凌晨夜半,整個人在浸趴在溪邊拍隻蚊,想想也滿有趣好笑的。
▲【搖蚊羽化】在溪流上行羽化的個體,常常會有失敗於環境因素的;週遭水面被水流沖掉而功虧一潰的初羽化昆蟲,仔細看真的不在少數。
▲【石蠅羽化】這些在激流邊行羽化的種類,因整個流程的節奏相當快,找尋當下就得在器材上做好一定程度的準備,手腳稍慢或是不易擺放副閃稍有遲疑(因為水流或水深的關係常找不到理想的位置擺放副閃),整個過程就結束了!
▲【水狼蛛】這些水邊羽化的昆蟲除了環境的威脅之外,還有為數不少且矯健勤勞的天敵搜索環伺,想要順利重獲新生,除了努力,還需運氣。
▲【台灣黃斑蝶羽化】在池塘邊常見的植物:水柳,如果你偶爾會見到紅擬豹斑蝶、台灣黃斑蝶在週邊出現,那麼,在天氣還算晴朗的早上,或者你就可以到該處看看,說不定就遇上幾隻當羽化變身的蝴蝶呢~
▲【蟻舟蛾幼蟲】野外等待或找尋羽化的畫面,可遇不可求;或者你找到不錯的種類或個體,但下次來時牠還沒準備好、又或已經離去;有緣無緣,都不會是事先得知的。
(在拍攝時,有哪些該注意的小事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