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眼是可以培養的,不論在妨間的書籍還是許多攝影網站的文章,有不少內容都有這方面的探討。追根究柢,攝影眼是怎麼被觸發的?日前,與幾位朋友分享攝影心得;閒聊之餘,朋友的小孩似乎也對於攝影(照相)極感興趣,朋友們無不鼓勵他們的小孩,不管手上的影像紀錄工具是甚麼,只要見到你想要的畫面,就拍下它吧!

幾個時日過去之後,一位老朋友在飯局上,秀他小孩所拍攝的照片給我看,當下覺得,沒有經過器材、技法甚至美學構圖等等「汙染」的人,所拍攝的照片,其意念傳達、述說情境的能力與張力,非常具有強度;或者有個說法是「直覺攝影」,就因為他們沒有經過其他人(前輩)的洗禮或影響,所以所呈現的畫面,即是他們心裡所想、所見。

關於這點,老朋友也非常認同。 有時候會發現,攝影越是拍、越是學,反而覺得越拍越糟?我也經歷過這樣的階段,攝影人對於自身攝影技法的訓練與追求,並無不可;慘的是學得越多,拍得越爛。反而翻出以前剛開始接觸攝影的照片,那些照片雖然在技法、構圖、曝光等各方面不純熟,卻是比較有溫度。

我們先看以下照片:

淡水河岸店家▲ 淡水河岸店家

淡水河岸店家▲ 淡水河岸店家

這二張照片雖然拍攝的位置與角度不同,他們是同一棟建築;各位朋友有看出差異嗎?第二張照片右邊的7-11商店不見了。如果有更早期的照片,這棟建築是一間郵局。

淡水河岸▲ 淡水河岸

淡水河岸▲ 淡水河岸

下面這二張的差異就更大,為何?因為一些公共建設案,讓環境呈現改變,進而使得不同時間在同一地點所拍攝的照片產生巨大差異(淡水著名的金色水岸從此永遠消失)。

阿泰認為,攝影者感受到生活環境的變遷,以及這些變化對人們的影響,如此呈現的攝影作品即具有其人文意義。這些變化不是只有店家、建築物的改變,還有文化習俗隨時代改變而改變(像電音三太子出現)或是傳統技藝逐漸消失等,都是人文攝影的主題。當然,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是人文攝影不可或缺的一環。

上面拉東扯西一堆,說穿了,就只有一句話:「心眼所見,即攝影眼所見。」攝影者注意到的身邊人事物變遷(改變),那麼攝影眼自然而然也會看見,再利用所學的攝影技法(其實並非必要)去呈現想表達的意念;阿泰相信,這樣的原則與理念,涵蓋著所有的人文攝影(與美學)創作。

延伸閱讀

攝影眼的培養

《攝影眼的培養》達人 蘇若涵 說:眼睛就是最好的相機

《攝影眼的培養》達人 張國耀 說:攝影,其實是一種表達

《攝影眼的培養》達人 鄭鼎 說:作品多給其他人看,會有更多收獲

在平凡中發掘小確幸的探險家,自由影像創作者Ego專訪

攝影眼就是找到你心中的美麗境界阿泰

我看到的世界,在觀景窗內;我的心跳聲,與快門聲同步;屏息以待,只為留下美好的瞬間。

看更多文章
慵懶的高貴 - 阿泰的部落格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