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是對人類社會進行的真實記錄,它需要保持公正的眼光,秉持人道主義精神和善良準則,公平記錄所看到的現象,保持一種對人性的關注。以下就由編輯部整理幾項拍攝紀實攝影時,需注意的細節及構圖,雖然是紀實又被人稱之為真實的記錄,但如何記錄的有美感又有氛圍,就看各位本篇文章中吸收到幾分功夫囉!

 標準鏡頭客觀表達現實

有天走在寒冷的街頭,看見一位盲人坐在冰冷的地上拉著二胡,琴聲動人,但身影卻很孤單,眼睛訴說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於是我放下了一些錢,拿起相機,把鏡頭對準他,拍下這幅照片。拍攝這類題材時,選擇合適的鏡頭很重要。不宜選用廣角鏡頭,因為距離太近會產生透視變形效果,誇張而造成反效果,最好使用標準鏡頭,用平行視角拍攝,主要是能夠尊重被攝物體,不誇張、不獵奇,用黑白畫面將盲人生活的艱辛和自食其力的頑強如實地記錄下來,力求客觀真實地表現拍攝物體,充分表現出殘障人士的生存模式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街邊彈奏賣藝的老人(F2.8, 1/640s, ISO100, 200mm)
▲街邊彈奏賣藝的老人(F2.8, 1/640s, ISO100, 200mm)

 

拍攝民俗風情

只要是見證了歷史事件、風俗民情、人間百態的攝影,都可以算是紀實攝影。中國大陸有56個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民俗風情也是紀實攝影的重要題材之一。拍攝民俗題材時,可以尋找帶有民俗特色的人物。不同人物的形象、表情和精神狀態,都是對民俗生活的詮釋。拍攝同時,要能走進他們的生活,讓對方在鏡頭前保 持自然的狀態,就要進行必要的溝通。拍攝民俗題材時也可使用盲拍的方法,即攝影師不看觀景窗,一邊和被攝者聊天,一邊按下快門。這種邊交流邊拍攝的方式, 有利於捕捉對方自然的神態。不同民族的服飾各有特點,拍攝具有代表性的服飾,同時與人像結合起來,能從服飾裝扮上感受到民俗文化的豐富多彩。

少數民族少女(F10, 1/1000s, ISO100, 60mm)
▲少數民族少女(F10, 1/1000s, ISO100, 60mm)

 

 

用背景突顯主體身份

紀實攝影最基本的就是能放下身段,走進日常生活的人群中。只有在基層的「俗」中才能徹底拍下其最真實生活的每一刻。下圖拍攝於陝北農村,看到放羊歸來的老農在羊圈中稍做休息,一縷光線打在他的臉上,飽經風霜的臉上流露出疲憊,生活就是這樣日復一日。

在拍攝中,一來是利用背景(黃沙、羊群、標語)來揭示人物的身份(農民)、生存方式(養羊)和周圍環境特點(偏僻的農村)。背景具有襯托主體,豐富主題內 涵,展示環境資訊等作用。二是利用背景和人物的明暗反差來突顯主體。明暗相襯是攝影中常用的手法,其目的是要達到畫面和諧,突出主體。在圖中,羊群在陽光 的照射下,顯得明亮和潔白。老農的臉色和衣服是深暗的,在側逆光的照射下,可以看出臉部的輪廓,盡顯滄桑。

淳樸的牧民(F4.5, 1/250s, ISO100, 10mm)
▲淳樸的牧民(F4.5, 1/250s, ISO100, 10mm)

 

用前景表現百姓生活

幾籠包子或一碗炒麵,這是小鎮居民的最常吃的早餐。當地人總說:「好吃,又不浪費時間,方便得很。」拍攝早餐店,須注意構圖,拍攝主體可以是忙碌的早餐店老闆或吃早餐的客人;也可以是美味的早點及周圍的環境。畫面應該樸實飽滿,最好是「富有人情味」。

拍攝此圖時,我已經享用過美味的包子外加一碗蛋花湯了。坐在餐桌旁,我拿起相機,把鏡頭對準早餐店老闆夫妻,他們倆已經辛苦忙碌了一個早上,利用爐子上高 高的蒸籠、平鍋上的炒油麵作為前景,來表現人物的生計。在縷縷熱蒸氣中,夫妻倆一正一背的身影平實自然,採用低角度拍攝,自然的呈現畫面中人物所佔的比 例。畫面前景有效地表現出了夫妻倆的工作環境,也完整地表現「小鎮早餐店」的村落特色。

小鎮早點攤(F3, 1/100s, ISO100, 18mm)
▲小鎮早點攤(F3, 1/100s, ISO100, 18mm)

 

高角度拍攝農村生活

變換拍攝角度,使被攝體顯示相應的視覺效果是取景的重要手段。拍攝者應運用不同的角度來獲得多樣化的構圖,以提高畫面的表現力。上圖拍攝的是農家秋收後的工作景象,從城牆上拍攝,幾個農家婦女在剝玉米。選擇高角度不會引起被拍攝者的注意,有利於保持畫面的原貌。採用俯拍的角度,景 物一覽無遺,人物分佈有序,動作非常清晰,周圍的玉米不相重疊,更加強畫面的立體感和遠近透視效果。如果採用平視的角度拍攝,是不可能拍到整個場景的。

正在剝玉米的農民工作景象(F5, 1/300s, ISO100, 150mm)
▲正在剝玉米的農民工作景象(F5, 1/300s, ISO100, 150mm)

 

 

                                本文同步刊載於DSLR從入門到達人完全攻略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