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用同機種的相機,為什麼專業攝影師總是能拍出白皙水嫩的膚質,又或者漫天絢麗動人的彩霞,除了後製修圖外,其實拍攝當下就因為精準掌握曝光,而成就一張張動人的照片。現在就讓我們重新了解,所謂的正確測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吧!

從頭學測光原理與模式

相機測光表的運作方式,是預設主題的反射率為18%,測量被攝主題反射光源後,反射光透過鏡頭以後的亮度(即TTL 的運作方式),而各種自動模式就是根據測光後的結果,決定一組符合測光結果的光圈/快門數值,進而拍攝一張曝光正確的照片。但凡事總有例外,包含並不是所有物體的反射率都是18%,例如白紙反射率可能為80% 以上;而深色/黑色的物體,反射率可能只有5% 以下,這也就是為何曝光會有偏移的問題所在。至於測光模式更是許多初學者最頭痛的問題所在,常聽到有人說「拍起來太暗了,用點測光拍就對了」,又或者「平均測光常會測不準」,事實上卻是沒有真正了解測光模式意義的說法。相機的測光模式,其實只是設定不同測光範圍,或是選擇測光區域進行加權的模式。


標準曝光。
▲標準曝光。

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

相機所建議的標準曝光,明顯曝光不足,經過+2/3 eV 曝光補償拍攝後的右圖,方能回復肉眼所見的視覺亮度,即正確曝光。
▲相機所建議的標準曝光,明顯曝光不足,經過+2/3 eV 曝光補償拍攝後的右圖,方能回復肉眼所見的視覺亮度,即正確曝光。

 

我們常看到的測光模式,大致上可分為平均測光、中央重點、點測光三種。

平均測光:是針對畫面中所有區域進行加權運算,由相機自行評估亮、暗部,以及18% 反射率的中間調,最後平均算出現場亮度的模式,在一般亮度充足、反差不大的環境下,可說是最理想的測光模式,也是運用最廣泛的模式。

中央重點測光:是以畫面中央區域為主做加權,再評估畫面周圍亮度,來略微增減測光結果,此模式可說是簡化版的平均測光模式,也是比較早期的自動測光模式,由於一般人拍攝時,大多把主題放在畫面中央,所以能獲得還算準確的測光結果,缺點則是攝影玩家構圖時若不是把主題放在中央,且中央是極暗或極亮的區域,就會產生測光不準確的結果。

點測光:(通常位於中央大約畫面3%區域,若有與對焦點連動的功能,則對焦點在哪?測光點就在同一點)則是以畫面中央的及小區域作為測光點,且並不會因為其他位置的明暗而影響,早期因為測光區域無法縮太小,所以也稱為區域測光(位於中央大約畫面10%區域),也就是說當我們想要以畫面其中一個小區塊為主,並且作為測光重點,就可以運用點測光來確認結果,測試時同樣要注意區快的反射率是否為18%左右,測試後也要按下AEL 或用M 手動模式鎖定曝光值,否則移動相機構圖時,點測光的結果可能就會有所變動(對焦點連動因為不需要移動構圖,所以不在此限)。

重新了解各種測光模式後,我們可以知道,若畫面中全為18% 反射率的物體,且亮度均勻,理論上用哪一種模式的測光結果都一樣,也就無所謂哪一種測光模式才對的問題。

由上到下為平均測光、區域測光、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
▲由上到下為平均測光、區域測光、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

 

更先進的測光系統

有鑑於傳統TTL測光系統容易因為反射率產生誤判,相機廠商也進一步開發新一代測光模組,例如Canon的iFCL測光系統與Nikon的全區域3D距陣測光系統,就是強調相機測光會依據不同色彩、場景遠近、環境亮度做判斷,例如相機遇上較為敏感的紅色,會自動判斷應該稍加測量的EV值,而藍色等反射率較低的色彩,判斷上也會稍微增加結果的EV值,這樣能獲得更正確的測光結果。(接近入射式測光表的測量值)

 

還沒拍就預想測光與曝光結果

依賴自動測光已久的我們,拍多了總會有種測不準的錯覺,照片的曝光結果總是跳來跳去,有時候過曝有時候又不足。其實會有這樣的結果,大多是因為畫面中有大量暗部(黑色/深色)或亮部(白色/淺色),加上我們常會進行對焦後重新構圖的動作,讓拍攝主體落於畫面周圍所導致的結果。雖然絕大多數都可以運用影像後製方式來處理,但或多或少會減損一些畫質,也浪費調整的時間。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拍攝前就決定好我們想要拍攝的結果,選定好對應的測光模式以及曝光補償值,這樣我們就能在同一個環境(場景)中,維持一定的曝光水準,等到後製處理時,甚至只需要調整一張在全部同步處理即可,大幅省下一張張調圖修圖的時間。例如清晨日出時,若太陽剛才離開地平面,高度反差容易讓畫面呈現曝光不足的狀態,影像看來反而向是日落時分的感覺,我們可以採用平均測光,並且事先加些曝光拍攝,雖然畫面中的太陽處會過度曝光,但整體影像亮度較高,會比較符合日出的映象。雖然也可以採用點測光,選定畫面中的中間調(預想中的18度灰)測光,再用M模式固定,但日出時的亮度變化極快,可能前後幾秒鐘,亮度就差幾格EV 的問題,相對比較吃力些。

攝影完全講座:打通你的任督二脈 精準抉擇 曝光 方式

攝影完全講座:打通你的任督二脈 精準抉擇 曝光 方式

攝影完全講座:打通你的任督二脈 精準抉擇 曝光 方式

黃昏場景中則相反,由於黃昏接近黑夜,若直接運用平均測光時,會因為畫面看起來太亮而失去時近黃昏的感受,且美麗的晚霞也會因為亮度較高而減損層次與降低彩度。這時候若沒有太陽直射的干擾,只要天空所占的畫面較高,測光會以雲彩作為重點,而我們也可以再拍攝前稍微降低eV 值,就能有更理想的照片成品。

至於在晴天或固定的室內環境中,若有陰影等反差區域,建議試著採用點對焦先測光,先選定畫面中的中間調區塊,例如明亮處的臉部、皮膚、鮮綠色葉子等,確認光圈快門後,利用M 全手動模式固定光圈快門(曝光值),若想要變動景深,則利用曝光互換率來調整光圈並連動快門。尤其面對走廊、棚子,甚至餐廳婚宴的場合,因為光源相對穩定,但容易因為反差或服裝色彩愚弄測光系統,這時候只要確認過一次曝光狀況是我們所需要的結果,那麼就能固定一整批影像的拍攝亮度結果。

攝影完全講座:打通你的任督二脈 精準抉擇 曝光 方式

攝影完全講座:打通你的任督二脈 精準抉擇 曝光 方式

上圖是利用軟體模擬正常曝光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太陽附近的細節,雖然比調整曝光補償後的結果還要多一些,但整體影像感不像是清晨時分。而暖色調的成果圖,則是在未動曝光狀態下,調整色溫與色調後的結果。

上圖是利用軟體模擬正常曝光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太陽附近的細節,雖然比調整曝光補償後的結果還要多一些,但整體影像感不像是清晨時分。而暖色調的成果圖,則是在未動曝光狀態下,調整色溫與色調後的結果。
▲上圖是利用軟體模擬正常曝光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太陽附近的細節,雖然比調整曝光補償後的結果還要多一些,但整體影像感不像是清晨時分。而暖色調的成果圖,則是在未動曝光狀態下,調整色溫與色調後的結果。

 

(後面告訴你曝光也能是情緒變化的展現哦~)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