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在年尾之際,我總會回想一下這年做了什麼事,有沒有虛度,有沒有收獲,有沒有值得紀錄或需要反省的事情。而在新的一年,又緊接要展望新年度的計畫。工作太多就忙得慌,工作接近尾聲時又擔心閒得發慌。但對於工作與生活總是隨著歲月增長漸漸能理出一些頭緒,明白一些人生步調,還得試著去嘗試、讓新事物慢慢地步上軌道,去設計新的人生。

牧羊人的奇幻之旅讀後感

最近看了一本《牧羊人的奇幻之旅》,這本書講到關於「預兆」這件事,亦即在生活裡其實總充滿許多未來的徵兆與線索,端看你能不能掌握、發現;就好像我們在看名偵探柯南在辦案時,就是憑藉著敏銳的觀察力與冷靜又理性的態度抽絲剝繭趕在劇終前,推翻毛利小五郎的烏龍推論精準找出犯案兇手。不過,現實生活或許沒有那麼戲劇性,但若能去一一找出原本就知道卻不太注意或是正視的問題,便有可能會決定我們的未來人生。

吳東龍 專欄:設計你的Second Life

 

人與植物,都需要新陳代謝

在我臺北居住的第三年我搬了第四次家(沒錯,有點像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或解釋成擇良木而棲的良禽也OK),到了個安靜且陽光充足的地方,我依稀記得有人說過,居家環境的好壞,看植物的生長便知,植物對環境常是比人敏感,茁壯凋零與否不消一段時日便從其姿態可見。某日我到對街的花店買了幾株植物,老闆說:這個植物葉子厚不太喜歡水,不用常澆水,那株植物若要長得好的話,你得要常常把老的葉子剪掉,即使它目前看起來很大片也長得還不錯。雖聽來就像是common sense一般的道理,但對我來說卻像是個嶄新的觀念,因為老葉會瓜分許多養分、妨礙新芽生長,若不能捨,就無法得。

就像另本名為《斷捨離》的書所教的人生整理術一樣,要我們對於身邊諸多事物間的人、物關係,從猶豫取捨中,將主導權拉回自己,變成「我」要不要用,而非「它」還是否堪用,來決定是否進行對事物進行斷捨離的行動,揚棄舊事物,展開新人生,似乎有點新陳代謝的意味。有天我隨機地搭上一輛計程車,運將先生說我應該和他孫子同歲(?),他說,他已經82歲(驚!),我訝異的不只是82歲竟還能開著車到處跑,而是他說他55歲就從公務體系退休了,因為他認為,若不退休,下面的新人就升上不來,我想,他也是位代謝派的教徒,因而有了第二人生。

吳東龍 專欄:設計你的Second Life

 

你必須遵從預兆,才能發現寶藏

若把場景拉到日前的東京六本木的森美術館的展覽,展出講述代謝派建築所描繪有關未來都市的想像,尤其是建築師黑川紀章(1934-2007)在1972年於銀座所設計的中銀膠囊大樓(Tokyo Nakagin Capsule Tower),正猶如一棵長滿結實纍纍艙體的建築大樹,像是中空膠囊旅館般的概念,當某個艙房老舊了只要將之替換,這樣的新陳代謝法便能常保建物如新,既環保又有前瞻性。當時我站在一個被卸下作為展示之用的立方艙房前,透著圓窗窺探著一室能供給人們文明生活的最小空間,倏地羨慕起六零年代,那個對將來未知、並且充滿可能想像的時代氛圍,對照於現在被比擬為失落的一代,毋論環境和經濟都絕對悲觀,甚是還可能有世界末日的降臨。也是就當我們的工作遇到了困難瓶頸,身體健康發出了警訊,這些都算是一種「預兆」,就像《牧》書所說:你必須遵從預兆,才能發現寶藏。

吳東龍 專欄:設計你的Second Life

延伸閱讀

好幽默設計:SUCK UK 來自英國的耍人哲學

好幽默設計:讓人會心一笑的 My Document 電腦包

3D 螺絲釘人像圖,不用 PS 就很逼真

樂遊東京:關於廁所與廁所裡的一切

吳東龍

台灣新竹出生的六年級中段班,主修工業設計,但也拿筆寫作書寫設計觀察、手握滑鼠畫圖描繪設計風格、指按快門寫真紀錄設計脈動。2006年起於台灣與中國出版個人的全創作系列書籍《設計東京》,現為設計專欄作家、書籍與視覺設計師,設計講堂規劃與講師,並參與展覽設計與相關企劃,文字與設計作品見於兩岸三地。09年成立《東喜設計工作室》,並於木馬文化成立並規劃《享讀》書系,發掘令人感動的設計,為多方位的設計工作者。部落格:www.tomicdesign.com

撰文/圖片:吳東龍
本文同步刊載於 Stuff科技時尚誌 3月號/2012 第98期
如欲購買,請來信csc@cite.com.tw洽詢
歡迎加入STUFF科技時尚誌粉絲團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