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香港找設計,可能會找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彩設計,但所找到的設計,會和在東京找到的有何不同嗎?本次除了以合作夥伴國為主的設計展覽外,更令我期待的是為期三日的「設計論壇」。這回的夥伴國是工業大國-德國,有許多過去在設計史上讀過的教父級設計人物,都像3D電影般從書中跳出來分享設計。正如開場演講者是連深澤直人(全球知名的日本當代設計師)遇到都會低頭稱是的德國設計大師Dieter Rams,當聽到年近80歲的德國百靈設計大師當眾親口說出「簡單設計」,就好像親耳聽到張學友現場唱「吻別」,或王菲親唱「我願意」般地令人感動而真摯!

其設計哲理與作品經歷過半世紀以上而能彌新而不衰,讓能親炙大師風範的機運,實非在天時地利人和而不可得也,慶幸萬分。

 

豐富的設計經驗與哲學

找了《設計營商周BODW 2011〈Business of Design Week〉》這個好理由到香港看設計,其實看得不只是香港的設計,還像是參加了一場年終的設計尾牙宴。2002年以來,香港設計中心(HKDC)每年所舉辦的BODW,是將設計與企業透過這樣的活動平台來交流串連,並將設計推廣到教育與社會大眾,更藉此培育優秀而持續的設計人才。這樣美好的理想,由設計周來落實,其內容不只有設計展覽、論壇、相關活動,還有頒 典禮,就像一道道熱菜依序上桌。

此外,義大利建築師Antonio Citterio、設計師Piero Lissoni,這些夢幻明星的組合現身說設計外,還有來自日本的坂茂、Nosigner、台灣誠品的吳清友、清庭的石大宇及香港、中國大陸的設計師等齊聚一堂,分為「品牌」、「傳訊」、「空間」、「汽車」(對!汽車就是要看德國)、「文化傳承」、「時尚與服飾」與「西九文化與大都會」等不同領域議題,端看各界翹楚分享獨霸一方的設計經驗與哲學,著實過癮更堪稱難得。

我認為「營商」這字套用在香港的設計周上,顯然是容易理解、務實也合乎定位,這個以商業活動為主的城市,用以連結設計原本就該符合環境氛圍,同時透過這個活動頒發多項大 ,包括「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 」、「世界傑出華人設計師」、「設計領袖大 」、「亞洲設計終生成就獎」(榮久庵憲司)、「香港青年設計才俊大 」、「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學生大 」等,讓原本設計產業並不均衡發展的香港,得以亞洲為腹地,甚至是西方等跨區域獵取出好設計,將新秀與老將一次盡收麾下,讓這場以自身為圓心、亞洲為半徑的設計圓桌饗宴裡得以澎湃上桌,更是提升了自身的設計高度。

吳東龍 專欄:一場香港的設計尾牙

我一直將這個活動比擬為宴席,當你坐上桌,會知道一定吃得到本次的主菜德國豬腳,甚至可能因為對德國菜感到高度興趣而出席這場盛宴;同時,也會期待有義大利麵、日本料理、台灣小吃、香港飲茶,甚至暗自雀躍北京的中國菜能給你什麼新的驚艷!這場設計尾牙秀,我「食」得好飽,也順勢在餐桌上更新了2011年發生的亞洲精采設計,這個集結華人觀點,一種不同看設計的角度,明確地看見設計能在時代、環境與重大事件之中所能扮演的重要角色。

什麼時候,我們的設計推廣除了廣度之外,也能朝深度、務實與更精準的方式讓大家遺憾著過去沒有參與,而期待著未來能夠加入呢?我想這樣的設計饗宴賞起味來一定「最高」(さいこう)です!

延伸閱讀

第一屆香港攝影節番外篇:香港設計大使 DETOUR 2010

從 電影海報 設計 學 攝影 (上)

從 電影海報 設計 學 攝影 (下)

遺失的CAMERA

吳東龍

台灣新竹出生的六年級中段班,主修工業設計,但也拿筆寫作書寫設計觀察、手握滑鼠畫圖描繪設計風格、指按快門寫真紀錄設計脈動。2006年起於台灣與中國出版個人的全創作系列書籍《設計東京》,現為設計專欄作家、書籍與視覺設計師,設計講堂規劃與講師,並參與展覽設計與相關企劃,文字與設計作品見於兩岸三地。09年成立《東喜設計工作室》,並於木馬文化成立並規劃《享讀》書系,發掘令人感動的設計,為多方位的設計工作者。部落格:www.tomicdesign.com

撰文/攝影:吳東龍
本文同步刊載於Stuff科技時尚誌 1月號/2012 第96期
如欲購買,請來信csc@cite.com.tw洽詢
歡迎加入STUFF科技時尚誌粉絲團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