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動調節亮度的3.2吋92萬畫素LCD
Nikon D800新增Full HD動態錄影,這也讓Live View的被使用率提升許多。因此在D700的設計(Live View設定於拍攝模式轉盤)可能不易操作,因此在機背上新增Live View撥桿(原D700的的AF區域模式選擇器位置)。共分為拍照與錄影兩段式撥桿,選擇完畢後再按下中間的按鍵,就能以Live View進行拍攝。
3.2吋92萬畫素VGA液晶螢幕,也為Live View加分不少。在使用Live View功能時,玩家可以再透過info鍵逐一開啟「格線」、「曲線圖」、「雙軸虛擬水平儀」等等功能。而位置螢幕旁的小孔,是用來偵測環境光源,並以此數據調節LCD亮度,在檢視圖片或是使用Live View功能而言,可說是相當貼心的設計。
▲在D800的機背上,設有偵測環境亮度的小孔,目的是用來自動調整LCD的亮度。Live View撥桿也提供「拍照」與「錄影」兩段式設計。
▲在錄影功能下切至Live View後,隨著每按一次info鍵,會出現格線、曲線圖或是水平儀等頁面。
自由度極高的自定義控制、一目瞭然的MENU選單介面
在Live View介面時,info鍵的功能是如此,那以觀景窗進行拍攝,這個按鍵又代表哪些功能呢?其實這點與D700相同,按下info會直接進入「快速設定顯示」中,調整部份功能(大方向與D700所設置的相同,唯有將原先的照片調控改成BKT)。需要調整照片調控的話,也能使用螢幕旁的快速鍵做選擇。不過快速設定顯示內的功能,仍然無法自行設定需要的功能。
▲D800的快速設定顯示,可調整的功能與D700大致雷同。
▲Nikon D800的雙插卡設計,能使用MENU的設定,指向不同類型的記憶卡所負責儲存的東西。
▲副插槽可被指派為額外空間、作為備份使用,或是將不同照片檔案設定在主/副插槽。
對於需要進一步設定的用戶,只需要先判斷該功能屬於哪一類型後再從中選擇,就能快速的切換與設定。在「我的選單」能記錄最近20個使用的功能,能有效縮短進入選單中層層翻找的時間。相較於Canon採用樹枝狀的架構設計選單,需進入兩層的介面進行調整,且將進階或不常使用的設定收納起來(搞得有點像隱藏版功能)。Nikon D800就維持原廠一貫的盤型設計,將機身內可以調整、設定的功能,分門別類的攤開,放在「用戶設定選單」中。其實這樣的選單設計的難度較高,對於注重功能取向的玩家而言,爽度絕對是提升的。而在D800的用戶設定中,特別為了錄影功能新增「g.短片」。
在D800的眾多按鍵中,像是Fn、景深預覽、AE-L等按鍵,都能透過用戶設定選單中的「f.控制」,自行調整所代表的功能。舉例來說,Nikon的景深預覽鍵位置,與其它廠商有所不同(Nikon設計在鏡頭右側),下方又有一顆Fn自定義鍵,透過自定義調整,可以將景深預覽指定給Fn鍵。這也表示著,即使是C家「跳槽」過來的用戶,也能藉此將相機設定成自己習慣的操作介面。
而在D800中植入的全新功能,像是間隔攝影、HDR,甚至是升級後的D-Light,這些常用或是具趣味性的功能,都歸類在「拍攝選單」。需要召喚它們時,也不需要進入MENU裡一層一層的翻找。
▲將相機內可調整設定的功能,分為「a.自動對焦」、「b.測光/曝光」、「c.計時器/AE鎖定」、「d.拍攝/顯示」、「e.包圍/閃光」、「f.控制」以及「g.短片」。
▲景深預覽、Fn、AE-L鍵,都可以依照個人的操作習慣指派負責的功能。
▲拍攝模式轉盤上新增的BKT,可以指定多重曝光或是HDR(高動態範圍)。
▲Nikon D800同樣具備光觸發功能,且可由機身無線調整兩支閃光燈的出力。
新增「微時攝影」、「HDR高動態範圍」,省去電腦後製的麻煩
在Nikon D800的拍攝選單中,能看見「間隔定時攝影」的進階版:「微時攝影」。簡單來說,此功能是讓使用者不需要再進入電腦中,直接在相機內將間隔定時攝影的照片,彙整成一支影片。在細部調整中,提供多久拍攝一張、需要拍攝多長的時間,並由相機換算這支縮時攝影短片約有多長。
對於喜愛拍攝星軌,或是長時間記錄晨昏、雲海等自然景觀的玩家來說,D800內建的微時攝影,省去大批照片丟進電腦後,逐一匯入剪接軟體後的處理時間。礙於借測時間的緣故,筆者以每隔五秒,共拍攝約3-5分鐘的長度,稍微測試D800將其後製成影片的速度,其實約略需要一分鐘的時間(會隨拍攝長度變動),一支縮時攝影的短片就完成了。另一項替玩家縮短照片進電腦後製的功能不:HDR(高動態範圍),在Nikon D800中也看得到。提供系統或是單張的HDR型式、三級曝光差異、平滑化功能設定。
▲新增的HDR,可以細部調整上述功能。
▲Nikon DSLR拍攝功能的特色之一:間隔定時拍攝。可以設定每隔幾秒拍攝一張,以及總拍攝長度,對於生物生態研究,或是近期流行的縮時攝影,都可以靠它來執行。
▲微時攝影,就是將間隔定時拍攝的照片,編輯成一段影片。在設定完間隔、拍攝時間後,D800會自動計算這段影片的長度。
▲Nikon D800微時攝影短片。
▲Nikon單眼招牌的多重曝光,D800也替大家先準備好了。
▲Nikon D800提供五級D-Light設定(D700:四級)。
▲左為關閉D-Light拍攝,右邊則是將D-Light設成超高所拍攝的。(點圖下載原尺寸)
人機介面一體的對焦模式與AF區域選擇設計
將對焦模式與AF區域選擇器揉合在一體,陳設在鏡頭接環的右下角,欲選擇AF區域,只需要壓住按鈕,並搭配主/副指令撥盤就能達成。這項原先只放在入門機的設計,進而植入D4/D800中。實際操作時,按住AF模式鈕,並以主指令撥盤,可作AF-S、AF-F切換;若是搭配副指令撥盤,就能調整動態AF區域(單點/9點/21點/51點/3D追蹤)。
▲Nikon D800將對焦模式與AF區域選擇器MIX在鏡頭接環的下方。
▲按住AF模式鈕並搭配副指令撥盤,即可切換動態AF區域。
其實不只有Nikon將入門款的功能移植到頂級產品,在別的領域也有類似的例子。譬如BMW的高階車款7系列,就取消了排檔桿,把它簡化成在方向盤旁邊的一顆按鈕,對於F1賽車車手,或是拉力越野車賽的選手而言,或許會覺得缺乏手感吧。但是對於一般人而言,這樣的設計反而便於使用。宛如電玩的「人機介面」設計,讓使用D800拍照的過程中,無需更動設定,就能對焦,整體操作更直覺、更有樂趣。
或許有人會覺得Nikon把這種消費性的功能,往高階機做延伸,在某方面抹滅了高階機與入門機的界線,對旗艦機是一種侮辱。但筆者持的看法不同,我認為「創新」是品牌重要的核心理念,既然在入門機身上可以獲得大眾認同,旗艦機在更嚴謹的設計架構之下,可以將該能發揮得更盡致,有什麼原因為了商業考量(市場定位區分),而省略該功能呢?舉例來說,誰說西裝筆挺的高階主管,就非得要在高級餐廳大啖魚翅鮑魚,不能坐在路邊吃大排檔呢?食物的重點是美味,相機的重點是符合大眾需求、使用人性化還有高畫質,如果沒有相違背,就應該大膽的設計進去,尤其是對一間光學老廠來說,敢這麼創新,實在是勇氣可佳。
(下一頁還有白平衡、感光度、長時間曝光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