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ㄘㄨㄢˋ)底下這個名字,對於北京人來說並不陌生,這個歷經明清兩代,有著五百多年歷史的小村莊,雖然隱居深山,卻早已名聲在外;總會吸引著大批的遊人前來參觀、度假,更有一些攝影人、繪畫家,把這裡視為聖土寶地,不時前往,以激發創作靈感。
data
- 拍攝題材:人文紀實 /古代建築
- 拍攝季節:春 / 夏 / 秋 / 冬
- 區縣歸屬:門頭溝 / 齋堂鎮
- 自行開車:航天橋走阜石路到門頭溝,再走109國道前行十公里至擔禮村路口有路標。
- 大眾交通工具:蘋果園地鐵站搭乘929支線路公車,川底下路口站下車即到。
村名由來與姓式有關?
一到村頭,就可以看見刻有「爨」字的巨石。關於此字的來歷,當地村民有這麼一說:爨底下村居民全部是明初山西「韓」姓移民的後代,因韓與寒同音,寒者,乃貧窮之態,寒姓祖先為使本族能發跡,能富足,便給這個村子起名叫「爨底下」。為使這個難寫難認的「爨」字讓別人認識和理解,他們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取其「大火燒二木,韓姓也興旺」之意。二十世紀50年代的時候,為了簡化好記,有人曾把「爨」改為「川」,但是固執的爨底下人並不認同,在對外開放旅遊的今日,他們仍然將其恢復為「爨」,並且刻字立碑。
戲稱北京城裡的布達拉宮
爨底下村位於京西山區深山峽谷中,屬於門頭溝區齋堂鎮,全村坐北面南,依山而建,現保存著五百間、七十餘套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錯落有致的四合院整體精良,佈局合理,建築風格既有江南水鄉窗、樓、室等細節處理上的風韻,又有北方高宅大院恢弘整體上的氣勢。整個村莊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古代建築群。村分上下兩層,高低錯落,線條清晰,有人戲稱之為北京地區的「布達拉宮」。
從明朝開始,爨底下村就是通往河北、山西、內蒙古的交通要道,穿村而過的就是著名的京西古道,也是古時候馱馬幫商人的必經之路。抗日戰爭時期,村民們進行了頑強的戰鬥。那時僅有108戶的村莊,就有七十餘名青年參軍,其中三十四名青年為國捐軀,另有三十多人隨軍南征北戰,充分展示了村民愛家、愛國的民族精神。村內至今還保留有不同時期的標語,已成為歷史的遺存。
在村子裡漫無目的地閒逛,想像著村民曾經的生活情境,再看看那一面面牆、一片片瓦,歷史又在眼前重演。時間,賦予這個古老的山村厚重綿長的歷史,供我們去細細品嘗,慢慢拍攝。
經典景點與拍攝建議
村子裡
村子裡的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築,還有文革時期留下的標語,讓人恍如隔世,在爨底下的村子裡漫無目的的閒逛,不妨拍攝村民們的生活情景。村子裡中軸線上的最高點是廣亮院,是古村四合院中等級最高的院落,建議可多從側面拍攝這組建築。
南坡梁
南坡梁是村前一座景色俊美的山梁,沿著山石鋪砌的步道,就可以登上山梁。在南坡梁可俯拍古村全貌,還可觀看到金蟾望月、神龜嘯天和蝙蝠獻福等自然景觀。
一線天
一線天是爨底下一處奇特的自然景觀,在爨底下村北三公里左右,當地人稱之為爨底安口。與村子結為一體,猶如寶葫蘆的頸口,保護著這個偏僻的村莊。
住宿推薦
-
廣亮院:村子裡最氣派的客棧當屬廣亮院的財主院客棧了(廣亮院是爨底下村等級最高的院落,這組院落是由一組獨立且較完整的二進院,和一組由兩個橫向連接的獨立一進院共用一個後院的二進院所組成)。唯一可惜的是只有一間客房是老土炕,能住二到四個人,冬天想睡炕的人就需要預定,不管你住幾個人,一般都是四十元一天。老兩口特淳樸風趣,院子免費參觀,熱情地和遊客們打招呼,聊聊廣亮院的歷史,冷了就進他們的臥室烤烤爐子,餓了就請他們炒兩個菜,烙個餅或煮碗麵條,菜很新鮮,量大,且食物味道也不錯。
聯繫方式:韓孟起 010-6981-8075
延伸閱讀
本文同步刊載於古都旅攝 嚴選40處老北京與新首都的空間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