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Glance觀點:柯達想錯了使用者

David Glance認為,柯達最大的錯誤,就是認為現在拍照的人的思維還是跟過去一樣,拍完照片之後的下一步,就是把照片印出來。

其實這也是一種柯達「不得不」的顧慮。過去傳統底片時代,市面上有一半以上的照片沖印店,都是柯達的天下。柯達經營這塊領域太久了,家大業大,從大型沖印機具,到沖洗用的墨水,他們投入了太多的成本在其中。面臨市場的轉型,柯達還是得照顧這些固有的市場。

柯達的沖印店曾經是很多人童年快樂的回憶。

▲柯達的沖印店曾經是很多人童年快樂的回憶。

過去我們拍照片的目的是在於回憶,或是用來表現藝術的手法。但是現在的學者研究(Digital photography: communication, identity, memory),照片已經從上述兩者單純的作用,已經演變到一種通訊的介面,以及用來表現個人身分的載體。

這個現象特別出現在目前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身上,這一批使用者對於照片的使用,採用無障礙(Frictionless)分享的態度,也就是把照片瞬間與大量的親友分享,所謂的無障礙,指的是從「照片拍攝到與他人分享之間的這段過程」,過程的簡化程度。

另外還有一個技術層面的因素,則是手機拍照的畫素突破了五百萬畫素,使得在網路上「影像分享」這件事情變得可行。撇開人們對於傳統相片的情感性因素,在網路上看照片甚至可以看出比傳統相片更多的細節。

David Glance觀點:兇手是社交媒介,iPhone 4只是凶器

David Glance的推論是,是什麼促成了Frictionless?什麼簡化了這個分享照片的過程?最主要的是現在越來越流行的社群媒體。我們在Google+、facebook上面分享照片,尤其是在Google+上看照片畫面又大又流暢,這些都使得人們漸漸「回不去了」。

但是這個分享的過程,已經不是在回憶,因為有很多照片是事情發生的當下我們拍攝下來並且傳送出去的,因此現在我們有許多照片分享的作用,是在「溝通」---我剛剛看到林志玲,我把畫面拍下來,透過手機傳給你---於是,你會在我的facebook上按個「讚」,這是你的回應。

從這個觀點看,iPhone的確還是在過程中扮演了一個角色,它的確是簡化拍照並上傳的過程,但是它充其量只是一種凶器,最重要的還是後面的溝通的架構,才是導致柯達的沖印體系,在影像分享市場中失寵的主因。

延伸閱讀

KODAK 柯達正式申請破產保護

Kodak 柯達拍賣1100項專利組合,將有可能提出破產保護

Nikon 1 V1 韌體更新: FT-1轉接環 才可自動對焦

Nikon 1 V1 + FT-1的 飛羽攝影初體驗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