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太會在太陽日正當頭時拍照,因為這時侯的 光線 會讓你的眼睛瞇成一條線,每張照片看起來都是皺著眉頭,那表情就像在跟 攝影師 說「你是在折磨我嗎?」雖然這時候的光線很刺眼,而且會形成大片的陰影,但其實 頂光 能勾勒出被攝物體的輪廓,而且能讓被攝物體均勻受光,頂光更常被用在 商業攝影 上,所以看到大太陽別急忙躲起來,撟一下角度,就能捕捉到具有強烈 對比 的畫面哦!下面還要告訴你更多不同方向的光線該怎麼運用~

順光

順光是攝影時最常使用的採光手法。雖然簡單,卻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學問,才能拍出令人驚豔的照片。顧名思義,順光的意思便是「順著光線的方向拍攝」。在戶外拍照時,許多人都習慣背對著太陽來拍,這是有道理的。一方面被攝物(不論是人或是風景)都能充分受光,影像反差較低、陰影較少或沒有陰影,因此可以充分呈現被攝物的細節;另一方面,相機也比較不容易因為向光的關係產生曜光等問題。而陽光在適當角度經大氣層折射後,可表現湛藍的天空並使畫面呈現透澈感,因此最受喜愛出外景的攝影玩家們的青睞。

另外,由於順光下被攝物能充分受光並將光線反射回我們的眼睛與相機,所以最能表現層次豐富的影像,色彩呈現上也會更飽滿。因此,順光最常被使用在風景攝影領域,不僅可充分展現地形、地貌,順光下澄藍、飽滿的天空也是襯托各種風景的最佳背景。只要掌握順光條件,無論使用DSLR或是一般消費型相機、拍攝任何題材,只要在測光時稍注意主體色彩的明暗及曝光補償等問題,都能獲得不錯的影像表現。

想要精準呈現風景中各項細節與色彩變化時,順光是不錯的選擇。

▲ 想要精準呈現風景中各項細節與色彩變化時,順光是不錯的選擇。

然而,順光的特性對某些拍攝主題來說卻不見得是加分。以人像攝影為例,由於順光下的被攝物缺乏陰影,拍攝人物時可能會顯得平板而不太自然,像是貼在背景上一樣,五官也不夠立體。如果想要表現人物強烈的性格,平淡自然的順光或許不是你最理想的布光手法。

即使是順光,光源高低同樣會對拍攝結果造成些許差異,拍攝時應多留心光源與被攝物之間的相對角度。在棚內以人造光源拍攝時更應留心,適當調整燈頭與相機位置,免得光源位置太高而將蝴蝶光拍成了難看的「鬍子」;或是使用大型柔光罩等工具輔助,讓光線分佈更為均勻。

在戶外以順光拍攝,並未使用反光板補光之情形。整體來說色彩還原度高,但稍嫌平板而無立體感。為了營造神韻,拍攝時特別請模特兒抬頭仰望天空,捕捉眼神並創造動感。孫宗瑋/攝

▲ 在戶外以順光拍攝,並未使用反光板補光之情形。整體來說色彩還原度高,但稍嫌平板而無立體感。為了營造神韻,拍攝時特別請模特兒抬頭仰望天空,捕捉眼神並創造動感。孫宗瑋/攝

側光

側光是千變萬化的光影魔術師,只要在拍攝時稍微改變光源角度,有時就能為整張照片營造出截然不同的風味,增添戲劇性。拍照時, 凡是自被攝物的左右側面45°∼90°角打來的光源,都可以泛稱為側光。側光能夠依據被攝物的型態特徵,營造出豐富的光影變化,因此在各式各樣的攝影領域中應用甚廣。即使是看似平淡無奇的拍攝對象,都能利用側光創造的陰影表現出戲劇張力,或是藉由光影對比增加色彩的層次感。一般說來,側光適合應用在表現被攝物的質感、輪廓、形狀或紋理,或是用來強調甚至誇大被攝物的立體感與深度,因此非常適合在黑白攝影中使用。

直射的側光屬於硬調光,可以勾勒出質感並形成明顯的光影變化。Joey Shen/攝

▲ 直射的側光屬於硬調光,可以勾勒出質感並形成明顯的光影變化。Joey Shen/攝

在戶外拍攝時,清晨或黃昏時分太陽距離地面較近、角度較小,當然是運用側光的最佳時機;加上此時太陽光呈現金黃溫暖的色調與柔和的質感,拍攝風景時可以充分勾勒出地貌變化與空間感,拍攝人像時也能拍出立體感與溫潤膚色,因此又被稱為攝影的黃金時間(golden time)。

善用側光,可以藉由受光面與背光面之間的對比,強調被攝物的立體感。Joey Shen/攝 

▲ 善用側光,可以藉由受光面與背光面之間的對比,強調被攝物的立體感。Joey Shen/攝 

在人像攝影上,側光是最常被使用的布光方式,尤其是以自被攝者前方約45°角照射之斜光最受歡迎。這樣的布光方式可以將被攝者自背景中凸顯出來,如果拍攝對象是年輕女性,更可以強調被攝者膚質的細膩程度,或是藉由臉部自然形成的陰影將臉蛋拍得瘦一些。拍攝年紀較大的被攝者時,也可以藉由側光光源方向的改變來減輕或強調皺紋深刻程度,使被攝者看來年輕些或表現歲月的滄桑感覺。

使用側光拍照時,切記要注意光源的強度是否會使對比過於強烈,使受光區域過亮而陰影部分過暗。如果是在攝影棚內,可以藉由背景補光來改善。

 

逆光

逆光是最具戲劇張力的用光方式,可以創造富有戲劇感或意境的影像,卻也可能讓被攝主體的面貌與細節完全看不清,拍攝時要特別注意。此外,逆光可能造成的光學問題也是拍照時需要留意的部分。當我們面對著光源拍照,使光源位於被攝物的正後方時,這樣的情形稱之為逆光。因為使用這個布光手法時,對光線的操控必須要更為細緻,因此通常也被視為較為進階的用光技巧。

然而,如果能妥善運用逆光,卻可以為被攝主體增添更多細節,例如表現模特兒輕柔的髮絲、昆蟲身上的纖毛,甚至是空氣中飄揚著的塵埃。逆光一般多用於風景攝影,如果在攝影棚內拍攝人像時使用,則可能是為了要強調影像的張力或營造特殊的人物個性。

活用逆光營造出的光影變化並注意光質,便能在營造氛圍時保有被攝主體應有的細節。Louis/攝 

▲ 活用逆光營造出的光影變化並注意光質,便能在營造氛圍時保有被攝主體應有的細節。Louis/攝 

一般說來,逆光運用得當時,可以將複雜的情境簡化為輪廓,藉此將重點凸顯出來,也可以為被攝主體提供美麗的光暈;拍攝風景時,更能增添濃厚的陰影,賦予影像變化。但是,以逆光拍攝的缺點也顯而易見;光線對比太強烈時,處於背光面的被攝主體往往會因為曝光不足而缺乏陰影,更可能因為鏡頭曜光現象,在影像其它區域出現奇怪的光斑(亦稱為鬼影)。

逆光拍攝時,將焦點對準陰影部位進行測光並調整曝光值,便能維持暗部細節,並為風景增添不同風情。Ariel/攝

▲ 逆光拍攝時,將焦點對準陰影部位進行測光並調整曝光值,便能維持暗部細節,並為風景增添不同風情。Ariel/攝

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建議逆光拍攝時,在鏡頭前方加裝遮光罩(lens hood),以避免影像出現光斑;如果想要讓亮部與暗部的區域的影像都曝光正確,避免影像中出現白得發亮的天空或是黑得像剪影一般的影調,則可以考慮使用曝光補償(exposure compensation)技巧來拍攝。

新手入門的必修學分: 順光 、 側光 、 逆光 、頂光  怎麼用? 

頂光

頂光是一般人外出拍攝時常遇上的光線情況。一般攝影書上總是說,太陽在頭頂上時不適合拍照,最好等到太陽角度偏一些再拍,彷彿頂光是攝影師的大忌。真的是如此嗎?凡是光源在被攝物正上方的情形,則稱之為頂光,此時陰影會出現在被攝物的正下方。

在戶外,最常遇上頂光的時刻大約在上午11點到下午3點左右。此時由於陽光強烈,容易在被攝物上造成強烈的陰影,尤其在拍攝人像時,容易使得人像上部亮、下方暗,並且容易在臉部突出的眉骨、鼻頭、下巴下方形成深黑色的影子。如果將頂光用對了地方,可以傳達被攝者「粗獷、陽剛、有個性」的特質;但若是用錯了對象,美麗的模特兒們可是不會感謝你在她水噹噹的臉上留下面具般難看的陰影!

既然如此,這是否意味著只要太陽爬到了頭頂,我們就應該把相機收起來喝咖啡休息去呢?當然不是。事實上,大片面積的頂光能夠提供被攝物均勻而充足的受光,並勾勒出被攝物大致上的輪廓,這對任何攝影主題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布光方法;在攝影棚裡,商業攝影師們一定會在被攝物正上方拉一盞頂燈,就是為了模仿太陽在天空中的光線情況。

抬頭看著天空的小牛,充分捕捉到充足而飽滿的光線。Joey Shen/攝 

▲ 抬頭看著天空的小牛,充分捕捉到充足而飽滿的光線。Joey Shen/攝 

事實上,日正當中時刻的拍照問題與頂光無關,而是與光線太過強烈(也就是「硬光」)有關。台灣位處亞熱帶地區,這個問題顯得特別嚴重;但是在天氣不炎熱的秋冬之際,如果遇上晴朗而有薄雲的天氣,中午反而是拍照的好時機呢!

而在拍攝風景時,頂光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以營造明朗、活潑、熱情的氣氛;如果拍攝帶景人物照,可以選擇光線較不強烈處,讓模特兒抬頭往太陽的方向看去,就可以避免臉上出現難看陰影的問題(當然,模特兒也要練過,不能瞇瞇眼才行)。而透過天窗、樹梢、花叢等往上拍,也可以藉由頂光(事實上是逆光了)拍出玻璃、樹葉、花瓣的質感,拍攝效果也很不錯。

善用頂光,可以讓被攝物充分受光,並營造色彩豐富、明亮的感受;在陰影襯托下,花朵顯得更豔麗了。朗尼/攝 

▲ 善用頂光,可以讓被攝物充分受光,並營造色彩豐富、明亮的感受;在陰影襯托下,花朵顯得更豔麗了。朗尼/攝 

延伸閱讀

本文同步刊載於 寫真用語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