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選台灣最美的地方,日月潭 一直是我LIST中的TOP 1。環潭的山巒層層疊嶂,潭水的霧氣氤氳朦朧,寧靜翠綠,在清晨迷朦、午后清朗、黃昏神祕,各有姿態,景致豐富層次多變。聽聞有個出自日本建築師的之手新建築佇立潭畔,於是我如訪桃花源般地好奇前去觀覽。

然而一直以來,人們如何與美景共處,端從環畔羅列的建築可窺見一二。過去的人工建築總是以加法似的棋布潭畔,張牙舞爪、爭奇而相互爭鳴,卻終究多總不合時宜的尷尬佇立著,難敵自然美景,也無法融入四周環境。

 

誘人按下快門的建築設計

對於看過許多好建築的經驗之後,怎麼樣的建築會令人喜愛?於我,也許並非全然從建築學、結構技法或環境生態的角度觀點,用更簡單一點方法:除了要可以讓人有拿起相機猛拍的衝動,還可以藉著景色光影與建築物之間逕自創作,並將周遭景物一併融入相機觀景窗內,無須左避右閃,好作品很容易在此誕生,無論晴雨皆能各展風情。

吳東龍 專欄:落地 台灣 的 日本設計

 

發掘另一種欣賞自然的角度

這座名為「向山行政暨遊客中心」,是日籍建築師團紀彥的作品;從上俯瞰建物,猶如拱手的輪廓形貌,位置向山面潭,能讓遊客同享兩面美景。這座水泥建築的重點並非彰顯自身本體,而是引導訪者發掘另一種欣賞自然的角度,像是用了兩座巨型的水泥雙框引人入勝地端賞湖色山光,或是像用玻璃鏡面映射湖面水青與湛藍天空,以池水倒影山林借景入室、延伸水域。尤其是讓觀者從地面無階段地緩升至屋頂綠地的迂迴觀賞路徑,轉角、攀升、仰望至遠眺,各都引領訪客不同的觀看角度,猶如說一個高潮迭起的美景故事。

一座不複雜的建築,線條蜿蜒優雅,猶如山巒起伏漸變層疊,簡單而低調外更藏細節,水泥牆上的杉木紋路,如山窟洞穴的門窗開口,池水呼應著潭面,草坪對望綠樹,每個元素一一融進環境裡,和諧不唐突的共存著,像地貌般的建築。

吳東龍 專欄:落地 台灣 的 日本設計

 

體驗全新建築美學

日月潭很美,建築師用建築量體,用過人的美感技巧,鑲框其另一種未被發現的迷人風采,近景、遠景之間,選擇了一種與自然對話的方式,儘管沒有邵族或白鹿的傳奇故事,卻讓我們享受到曾被忽略的、最美麗的自然山水。

確實,日本的建築舞台越來越是擁擠,也因此我們有越來越多的空間讓國外建築師將醞釀已久的設計理念落地生根,關於總是討論的「在地建築文化」,或許在外國人眼裡也許看得分外清晰。沒有太多政治思考或拿掉文化語彙圖騰的包袱,過去的洋樓式建築、日式樓房,現今不也都成為我們生活風景的一部份。在地建築,可以用一種最自然的姿勢存在於自然生息與生活之中。

在台灣從不同的角度感受新的建築美學,現在正要開始。

吳東龍 專欄:落地 台灣 的 日本設計

 

延伸閱讀

風光瀲灩日月潭第二回:水社碼頭迎晨光

那些 我所看見的 視界 :日月之間

細膩與創造力的建築之美,福田裕理建築師 專訪

到 銀座 SWATCH之海耶克商業大樓(Hayek Center)一遊

由 安藤忠雄 操刀的 表參道之丘 與 同潤會公寓

吳東龍

台灣新竹出生的六年級中段班,主修工業設計,但也拿筆寫作書寫設計觀察、手握滑鼠畫圖描繪設計風格、指按快門寫真紀錄設計脈動。2006年起於台灣與中國出版個人的全創作系列書籍《設計東京》,現為設計專欄作家、書籍與視覺設計師,設計講堂規劃與講師,並參與展覽設計與相關企劃,文字與設計作品見於兩岸三地。09年成立《東喜設計工作室》,並於木馬文化成立並規劃《享讀》書系,發掘令人感動的設計,為多方位的設計工作者。部落格:www.tomicdesign.com

撰文/攝影:吳東龍
本文同步刊載於Stuff科技時尚誌 04月號/2011 第87期
如欲購買,請來信csc@cite.com.tw洽詢
歡迎加入STUFF科技時尚誌粉絲團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