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2022 年 11 月 8 日後,臺灣將於 9 月 8 日凌晨迎來一次完整可見的月全食奇景。這場天文現象不僅將帶來壯觀的「血月」景色,更伴隨一次罕見的掩星事件,是難得的觀測與拍攝機會。

全食時段與觀測範圍

此次月全食自臺灣時間 9 月 7 日 23 時 21 分進入半影階段,並於 9 月 8 日 4 時 55 分結束,歷時超過五小時。月亮在 9 月 8 日 0 時 27 分開始「初虧」,1 時 31 分進入「全食」,2 時 53 分結束全食,3 時 56 分復圓。全食持續時間達 1 小時 22 分,其中 2 時 13 分為「食甚」,月球完全進入地球本影最深處。除了臺灣,亞洲多數地區、澳洲西部及非洲東部亦能見到完整過程。

再次迎來血月!臺灣將於 9 月 8 日全程見證月全食奇景

「血月」與拍攝觀察重點

當月球進入地球本影,全食階段將呈現出紅銅色的「血月」景象。這一色澤源於地球大氣對陽光的折射,使得部分紅光灑落在月球表面。肉眼即可直觀感受色彩變化,而使用長焦鏡頭拍攝,則能更清楚捕捉到由明轉暗、再由暗轉明的細節。即使在半影階段,雖然變化不如全食明顯,透過攝影仍能觀察到月面亮度的細微差異。

再次迎來血月!臺灣將於 9 月 8 日全程見證月全食奇景

從 2018 到 2025 的觀測脈絡

近年臺灣多次迎來月全食。2018 年 7 月 28 日曾出現一次,但非全程可見;2022 年 11 月 8 日則完整呈現血月,觀測條件理想。2025 年 9 月 8 日的這次月全食,則是繼 2022 年之後,臺灣再度能從初虧到復圓全程觀賞的機會。若以「全程可見」為標準。

沙羅序列與天文背景

這次月全食屬於第 128 沙羅序列的第 41 次,全程包含半影與本影階段。根據計算,本影食持續 3 小時 29 分 24 秒,顯示這是一場結構完整的月食事件。對天文紀錄者而言,這樣的週期性出現,提供了比較與研究的基礎,也讓觀測者能更有系統地追蹤月食規律。

月全食中的掩星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月全食期間還將上演「紅月掩星」。在 1 時 30 分至 2 時 29 分之間,寶瓶座 82(視星等約 6 等)將被暗紅色的月球遮掩。觀測者可透過雙筒望遠鏡直接觀看,或以長焦距相機拍攝,記錄下滿月在全食時逐步掩蔽恆星的瞬間。這一現象相對少見,使得本次月食更具觀測與攝影價值。

再次迎來血月!臺灣將於 9 月 8 日全程見證月全食奇景

觀測與拍攝建議

對於攝影玩家而言,這次月全食提供了多樣的拍攝可能性。若希望捕捉「血月」細節,建議使用 300mm 以上的長焦距鏡頭尤佳,並搭配穩固的腳架,以確保月面紋理清晰呈現。若是望遠鏡頭的焦段不足,則建議利用增距鏡、事後裁切等方式獲得更長的拍攝焦距;若是全片幅相機則可善用 APS-C 模式或高畫素二次裁切。要拍到清楚的月亮表面細節,建議可採用點測光方式,並搭配合適的曝光數值; 但要注意的是,若是全食階段因亮度下降,快門速度需適度放慢,不過也要考慮到地球自轉和月亮公轉的星體運動,快門速度需要多加嘗試,才能提升拍攝的成功率。最後,建議以 RAW 格式拍攝,方便後期調整,才能完整記錄這一罕見的天象畫面。

via:台北天文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