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攝影與影像產業急速變化的環境中,富士透過穩健的產品策略與多元化經營模式,成功維持成長動能並持續創新。與最近爆陷財務危機的柯達,兩者的發展路徑,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穩健轉型與多元布局
富士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長期戰略規劃的結果。多年來,該公司刻意避免對單一市場的過度依賴,將核心業務擴展至醫療成像、印刷、化妝品與高性能材料等領域,同時持續深耕攝影器材市場。在相機產品線方面,X 系列與 GFX 中片幅系統分別鎖定不同層級的消費族群,從愛好者到專業攝影師都能找到對應的選擇。儘管從未進軍全片幅領域,富士卻以精準的市場定位,成功鞏固了非全片幅市場的領導地位,並在 2024 年至 2025 年間持續透過新產品擴張市佔率。
創新驅動的品牌發展
在產品策略上,富士於 2024 年推出多款引起市場高度關注的新品,其中包括 X100VI 等相機以及多顆新鏡頭,進一步完善現有的產品生態。這些產品不僅在規格與功能上持續進化,更強化了品牌的獨特調性與使用體驗。此外,富士獨家的軟片模擬技術、經典外觀設計以及操作手感,早已成為品牌形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持續吸引忠實用戶群體。市場調查顯示,富士在非全片幅領域的市佔率已將近四成,這樣的成績顯示其創新與市場策略的有效結合。
兩家企業的對比與啟示
與富士的穩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前所報導的柯達。這家歷史悠久的影像品牌,目前面臨高達 5 億美元的短期債務壓力,且缺乏確定的融資來源來支撐日常營運。儘管柯達計畫透過凍結退休金與動用退休金盈餘的方式籌措約 3 億美元以償還部分債務,但會計與監管規範使這筆資金尚未真正到位,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的疑慮。近年來,柯達也嘗試將業務重心轉向化學製品、醫藥原料與印刷領域,但這些策略成效有限,且在財務結構不穩的情況下難以持續投入長期研發與市場拓展。
縱觀富士與柯達的發展對比,可以看出在攝影與影像產業中,能否成功應對市場轉折,取決於企業在產品創新、資源配置與市場定位上的長期規劃。富士透過堅守品牌核心價值並靈活開拓新市場,維持了在全球影像產業中的重要地位;反觀柯達,則因歷史包袱與財務結構限制,轉型之路充滿挑戰。這個對比案例,提醒所有影像產業參與者,唯有持續創新並保持財務與策略彈性,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長久立足。
via:PetaPi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