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創新且始終堅持走自我風格的富士,不久前推出話題性十足的 X half。規格乍看之下並不突出,但從機身造型、操控方式到影像呈現都充滿過去底片相機的情懷,讓人在把玩之後就停不下手,試圖用它找回那個曾經熟悉,如今卻彌足珍貴的童年記憶。
在富士相機的產品線中,X half 可以說是很特別的存在!它雖然被歸類在「X 系列」,但即不是採用 APS-C 片幅感光元件,也非使用傳統 3:2 的影像比例。從規格面來看,X half 搭載直式 1 吋背照式 CMOS,有效畫素為 1,774 萬,影像長寬比為罕見的 3:4。之所以採用這樣的設計,除了其靈感源自過去的底片半格機,另一方面則是現今大多數人每天都使用智慧型手機拍照,直式構圖對他們來說無疑更為直覺且熟悉,而這也是 X half 設計的初衷。
說到半格相機,這個誕生於 1960 年代的產物,當初是為了節省底片成本、提升拍攝張數,並兼顧輕巧便攜與大眾化需求而生,同時也激發出獨特的直幅構圖與創作潛力,成為當時生活紀錄的重要工具。
目錄
重新定義隨身相機的魅力
復古操作搭配高續航力
簡約設計下的雙螢幕操控
2in1 組圖與底片相機模式
搭配 App 體驗才完整
重新找回影像創作的初心
廠商資訊:恆昶實業、02-2791-1188、www.fujifilm.com.tw產品規格:感光元件:1 吋型 BSI CMOS像素:1,774 萬感光度:ISO 160-12800鏡間快門:15min - 1/2000s螢幕:2.4 吋 92 萬畫點觸控式光學觀景窗: 90% 視野率、0.38x 放大率記憶卡:SD、SDHC、SDXC(支援 UHS-I)端子:USB-C、冷靴電池:NP-W126S尺寸:105.8 x 64.3 x 45.88mm重量:240g(含電池與記憶卡)建議售價:21,600元
重新定義隨身相機的魅力
身為世界首款數位化的半格相機,X half 無論在外型、拍攝操作和影像成品都有著滿滿的復古情懷。第一次見到本尊很容易看出它具有 X 相機的基因:旁軸造型的設計語彙和討喜的機身色彩與質感。然而令人訝異的是,在實際摸到它之前很難相信機身材質竟然只是塑料,難怪重量僅有 240g,拿在手上非常輕盈,而且體積也相當小巧,不列入機身厚度的話,其面積甚至比 iPhone 還要小,無論是丟入包包或背在身上,都不會造成攜行上的負擔。而這樣的另一個好處是,不論男女都可以很輕鬆以單手握持抓拍,而這也是使用 X half 拍照的一大特色:隨手記錄生活中所看見的那些美好。
▲ X half 具備富士 X 相機一貫的復古造型設計,雖然採用塑料材質,但機身質感依然不俗。
復古操作搭配高續航力
X half 搭載一顆等效 32mm 定焦鏡頭,具備 F2.8 最大光圈,且有富士以引為傲的 Super EBC 鍍膜。得益於感光元件尺寸,鏡頭本身也很迷你,與機身搭配相得益彰,視覺比例十分完美。鏡頭一旁有著突出且顯眼的光圈撥桿,方便拍攝時調整光圈大小;雖然操作算是就手,但手感卻有些模糊,無法在抓拍時快速調整到想要的光圈值,這點稍嫌可惜。受限於體積關係,電池為富士老朋友 NP-W126S,但續航力絕對無需擔心,一整天拍攝下來,螢幕和光學觀景窗輪流使用,將近 1,000 張才將電力耗盡,換而言之,一顆電池撐一整天絕對沒有問題。
▲ 與其他 X 系列相機一樣,型號鐫刻在機頂左則,宣告其產品身份。
▲ 搭載等效 32mm F2.8 大光圈定焦鏡,並附有 Super EBC 鍍膜。
▲ 鏡頭上方設有一顆 LED 補光燈,可作為光線不足時的補光之用。
▲ 曝光補償轉盤下方設有過片拉桿,在某些功能下有特別的作用。
▲ X half 的操作介面可以說相當簡化,僅透過機背的雙觸控螢幕即能完成絕大部份的設定。
▲ 內建光學觀景窗,左右兩旁各是對焦狀態指示燈和眼睛感應器。
▲ LED 補光燈開關位於機身左側處;下方開蓋則可見 UBS-C 端子。
▲ 搭載富士老朋友 NP-W126S 鋰離子電池,續航力出乎預料的高。
簡約設計下的雙螢幕操控
體積小巧的 X half 幾乎沒有過多按鍵,絕大部份操作都要依賴機身後方的兩個螢幕。中間面積較大的主螢幕同樣採 3:4 比例;而左側小螢幕主要則是用來切換軟片模擬和和濾鏡效果。兩者皆為觸控設計,其中主螢幕向上、下、左、右滑動可叫出不同的選單。
向上可顯示拍攝設定清單、向下則是配對 / 底片相機模式、向左可叫出設定選單、向右為軟片模擬 / 濾鏡選單。而且大多數的操作都會需要同時用到兩個螢幕,例如在設定選單中,小螢幕可選擇設定的大類別,大螢幕則是選擇設定的細項。這是一種有別以往的操作方式,剛開始的確需要一些時間適應,但習慣之後就可以直覺快速的進行設定。唯獨可惜的是,X half 整體反應速度略慢,難免會影響螢幕的觸控體驗,簡單來說就是需要多點耐心。
▲ X half 的絕大部份設定都需要透過機背的兩個觸控螢幕來完成;在待機畫面向上、下、左、右滑動可叫出不同功能的選單。
2in1 組圖與底片相機模式
最後分享 X half 最值得推薦的兩個功能:「2in1 組圖」和「底片相機模式」。前者是當拍攝一張照片後,只要拉一下過片桿再拍攝一次,相機就會自動將兩張照片結合成一張組圖,適合玩家發揮天馬行空的創意。且該功能也適用於照片、影片的結合,讓敘事力道能夠更加強烈。至於後者則是 X half 的重點功能,顧名思義就是將 X half 模擬成底片相機,當選好想要的軟片模擬或濾鏡效果,並決定拍攝張數之後,就必須等到指定的數量都拍完才能看到成果。如此像極了以前等待底片沖印後一次開獎的感覺,趣味性與懷舊感十足。
▲ X half 還有提供 2in1 組圖的分割線設定,可調整的項目包括色彩、寬度與線的類型。
▲ 在選單中還可以選擇 2in1 組圖的拍攝順序,預設為底片進片的順序 R→L,也可以根據喜好改成 L→R。
▲ 使用 X half 拍照可以說毫無壓力,全程以 P 模式隨手記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而 2in1 組圖則適合用來訴說影像故事。
▲ 進入底片相機模式後,在拍完指定張數之前切勿拔除 SD 卡或電池,否則 X half 便會退出底片相機模式。
▲ 底片相機模式在開始拍攝之前,可以選擇欲拍攝的張數和曝光模式,以及否要加上日期戳印。
▲ 除非拍完指定的照片張數,否則過程中是無法看到成品,會一直停留在這個畫面,彷彿像是使用底片相機拍攝,擬真度非常高。
搭配 APP 體驗才完整
順帶一提,使用 X half 肯定少不了專屬的應用程式,在 App Store 或 Play 商站搜尋「X half」並下載安裝即可。該應用程式最主要功用就是將相機與行動裝置連線,並傳送拍好的照片或整卷底片作品。換而言之,用底片相機模式拍完指定的張數後,是無法直接在相機上看到作品,必須藉由 X half App 將照片沖洗(傳送)出來,才能一睹成品的盧山真面目。
此外,該應用程式也具有 2in1 組圖和畫廊、相冊的功能,其中前者是可從已經傳送至行動裝置的所有照片中,任選兩張合併成 2in1 組圖,包括分格線顏色和大小都可以調整,助玩家打造出最完美的組圖作品。
▲ 當 X half 與行動裝置配對完成後,即可選擇將相機所拍攝的照片或底片傳送至手機。
▲ 若是選擇傳送底片,在過程中會看到已送傳的照片一張張逐漸變成彩色,彷彿在等待沖印的過程。
▲ 完成後即可在手機上看到畫廊和相冊,而且也可以從中挑選照片合併成 2in1 組圖。
重新找回影像創作的初心
隨著手機拍照規格和成像品質日新月異,相信現今已經很少人還會專程帶著相機出遊,畢竟手機更輕巧、更方便,分享也更即時;就連筆者除非工作需要,否則手機已成為自己記錄日常影像的主要工具。不過 X half 的出現,卻讓我重新燃起帶相機出門的動力,這不只是因為它僅約 240g 幾乎與旗艦手機相仿的機身重量,攜帶毫無負擔,更來自於那份從設計到操作都蘊含著的復古情懷。
雖然 X half 即不支援 RAW 檔,亦無法連拍,反應速度也略慢,但透過 13 種軟片模擬、19 種濾鏡效果和經典的日期戳印,再加上過片拉桿操作,X half 讓每一次按下快門都更有拍照的儀式感,也勾起了童年與家人一同使用底片相機記錄旅程的回憶。在快速與便利主導影像生活的今日,X half 的出現無不在提醒我們,攝影的樂趣有時反而來自於那一點不完美與等待的過程。
與 X half 相處過後,筆者也發現有幾點若能加以改善,將能使整體體驗更臻完美。例如目前軟片模擬與濾鏡效果無法同時套用,略顯可惜;此外,缺少過片與底片回捲的擬真音效,在操作過程中亦少了那份熟悉的聽覺記憶,讓懷舊感稍稍打了折扣。期盼未來富士能透過韌體更新補足這些細節,讓 X half 不僅延續底片時代的精神,也在數位時代中,重新喚起人們對影像創作的純粹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