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內容創作日益蓬勃的今日,一台能拍出高品質畫面又方便攜帶的隨身相機,對創作者而言至關重要。Canon PowerShot V1 就是一台這樣的相機,不僅搭載大尺寸感光元件與專業錄影功能,而且拍照也是一把罩。它是否值得敗入?就讓本篇評測來告訴你。

目錄
小機身大手感
操控設計向錄影靠攏
錄影畫質與收音表現
三種收音效果比較
防手震效能與主體追蹤 IS
主體追蹤 IS 的妙用
產品示範近攝短片
14 種色彩濾鏡
1.4 吋感光元件的畫質表現
自動對焦效能測試
總結與挑選建議

小機身,大手感

Canon PowerShot 系列自 1996 年誕生以來,始終是 Canon 旗下專為消費級市場所設計的高性能隨身相機代表,從早期的 A 系列、S 系列、到後來的 G 系列, PowerShot 始終以輕巧機身搭配優異畫質,深受旅遊、生活紀錄的攝影玩家們喜愛。而如今在短影音興起、自媒體需求不斷攀升的背景下,Canon 不久前推出全新定位的 PowerShot V 系列,首發產品正式本篇主角 PowerShot V1。從主打特色來看,PowerShot V1 不再僅是拍照功能強悍的隨身機,而是改以影音創作為出發點,集錄影、對焦、收音和防手震於一身,可以說是為新世代內容創作者量身打造的隨身利器。

 全方位 Vlog 隨身利器!Canon PowerShot V1 動手玩

外型上,PowerShot V1 延續 PowerShot 一貫輕便的設計理念,雖然機身小巧但卻有相當出色的握感!尤其機身正面右側設有厚實的握把,再輔以大面積蒙皮包覆,無論是正持或反握,都能輕鬆穩定地進行拍攝。採用金屬與塑料複合材質打造的機身,重量約 426g(含電池與記憶卡),以隨身相機來說雖稱不上極致輕巧,但由於具備出色的握感,就算長時間手持拍攝也不會感到疲累。

▼PowerShot V1 雖然是台隨身相機,但卻擁有不俗的握感,突出的握把設計,無論是正持或反握都相當穩固。

▲▼PowerShot V1 雖然是台隨身相機,但卻擁有不俗的握感,突出的握把設計,無論是正持或反握都相當穩固。

全方位 Vlog 隨身利器!Canon PowerShot V1 動手玩

操控設計向錄影靠攏

在操控方面,PowerShot V1 按鍵佈局延續 PowerShot G 系列的一貫風格,搭配方便自拍與多角度取景的 3 吋側翻式觸控螢幕,就算是初次接觸的攝影玩家或新手也能快速上手。若要說與過往 PowerShot 系列比較不同的地方,就是它身為一款專為內容創作者而生的相機,故有針對錄影操控方面進行改善。像是錄影鍵從機背移至機頂快門鍵旁,即使採用自拍手勢握持也能輕鬆按壓;機身正面及上方設有錄影指示燈,方便被攝者掌握當前狀態。最特別的是雖然是隨身機,但卻是 PowerShot 系列首款內建主動式散熱系統的機種,就算是要長時間拍攝 4K 高畫質影片,也可以較為放心的進行錄影。

PowerShot V1 維持與過去 PowerShot G 系列一貫的按鍵佈局,搭配側翻式觸控螢幕,操作輕易就能上手。

▲ PowerShot V1 維持與過去 PowerShot G 系列一貫的按鍵佈局,搭配側翻式觸控螢幕,操作輕易就能上手。

為因應內容創作者的拍攝需求,PowerShot V1 的錄影鍵移至機頂處,而電源鍵左側則設有錄影指示燈。

▲ 為因應內容創作者的拍攝需求,PowerShot V1 的錄影鍵移至機頂處,而電源鍵左側則設有錄影指示燈。

PowerShot V1 是該系列首款內建主動式散熱系統的機種,就算長時間進行 4K 錄影也無須擔心熱當情況發生。

▲ PowerShot V1 是該系列首款內建主動式散熱系統的機種,就算長時間進行 4K 錄影也無須擔心熱當情況發生。

錄影畫質與收音表現

Canon PowerShot V1 最突出的亮點之一,就是針對內容創作所打造的錄影與音訊能力,特別適合 Vlogger、YouTuber 以及需要高機動性的影音工作者使用。考慮到這些用戶有自行拍片與直播的需求,該機搭載一顆等效 16-50mm 的變焦鏡頭(錄影時為等效 17-52mm),就算自拍時也能容納多人同時入鏡,畫面不顯得擁擠。而 PowerShot V1 在影片畫質方面也有優異的表現,由 5.7K 超採樣而來 4K 30p,不僅細節相當豐富,銳利度與色彩過渡皆具備出色的水準;若選擇 4K 60p 幀率拍攝則會有 1.4 倍裁切,此時鏡頭等效焦距變成 24-73mm,因此需要特別留意對構圖的影響,但畫質仍維持不錯的水準。

PowerShot V1 最高支援 4K 60p 錄製,不過畫面會有約 1.4 倍裁切,若拍攝 4K 30p 則透過 5.7K 超採樣而來。

▲ PowerShot V1 最高支援 4K 60p 錄製,不過畫面會有約 1.4 倍裁切,若拍攝 4K 30p 則透過 5.7K 超採樣而來。

若有更進一步的後製需求,PowerShot V1 也支援 10-bit Canon Log 3 錄製,為專業級後製調色提供充分空間,不論是要進行色彩風格塑造或是進階剪輯調整,都具備更高的後製彈性,對於追求電影質感的創作者而言,這樣的錄影規格在同級隨身機中相當少見。此外,機內也提供 HDR PQ 模式,讓使用者可依需求快速產出高動態範圍的影片。

PowerShot V1 還支援 10-bit Canon Log 3 錄製,可為專業級後製調色提供充分空間,讓後製剪輯更有彈性。

▲ PowerShot V1 還支援 10-bit Canon Log 3 錄製,可為專業級後製調色提供充分空間,讓後製剪輯更有彈性。

三種收音效果比較

錄影之外,收音也是 PowerShot V1 的一大賣點。機頂的三顆麥克風採用立體聲設計,針對人聲收音進行優化,尤其在單人講述、室內訪談或商品開箱情境下,可清晰捕捉語音內容。該機同時也具備風聲過濾與音訊減噪等功能,並附贈俗稱兔毛的防風罩配件,可直接安裝在機頂熱靴上,即使在戶外環境中也能有效降低風聲干擾,維持人聲的清晰度。

▼ PowerShot V1 機頂設有三顆矩陣麥克風,若有進一步收音需求,可外接 Canon 自家 DM-E1D 槍型麥克風。

▲▼ PowerShot V1 機頂設有三顆矩陣麥克風,若有進一步收音需求,可外接 Canon 自家 DM-E1D 槍型麥克風。

全方位 Vlog 隨身利器!Canon PowerShot V1 動手玩

內建麥克風已有不錯的收音效果,而 DM-E1D 槍型麥克風則進一步支援單聲道及 90°、120° 立體聲收音。

▲ 內建麥克風已有不錯的收音效果,而 DM-E1D 槍型麥克風則進一步支援單聲道及 90°、120° 立體聲收音。

若是有更進階的收音需求,PowerShot V1 亦有 3.5mm 麥克風端子與 Canon 自家的多功能數位熱靴,其中後者可銜接 DM-E1D 槍型麥克風,能實現更出色的收音品質。根據編輯在戶外實際測試,就算現場車輛頻繁經過,可以發現內建的麥克風就已經有不錯的收音品質;當然,外接 DM-E1D 槍型麥克風的收音效果則無疑更加立體與清晰。

防手震效能與主體追蹤 IS

對於以手持拍攝為主的創作者而言,影像穩定度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環。PowerShot V1 在這方面下足功夫,將光學防手震(OIS)、電子防手震(EIS),以及「主體追蹤 IS」整合成一套完整防震系統,讓創作者即便不使用手持穩定器,也能錄製出平穩、可觀看性高的影片。其中,光學防手震(OIS)可單獨啟用,而若要使用電子防手震(EIS,包含 EIS 增強)或主體追蹤IS,則會強制同步啟用光學防手震(OIS),以達成雙重補償效果。

PowerShot V1 可選擇單獨開啟光學防手震,或是光學防手震與電子防手震連動,以達成雙重補償效果。

▲ PowerShot V1 可選擇單獨開啟光學防手震,或是光學防手震與電子防手震連動,以達成雙重補償效果。

從實測結果可以發現,單獨啟用光學防手震(OIS)時就已經可以有效抑制邊走邊拍時的晃動,再搭配電子防手震(EIS)則能更進一步強化抑制效果;若是將電子防手震(EIS)選擇「增強」,防震效果明顯更為顯著。不過要注意的是,在該模式下畫面邊緣會有明顯裁切,視角略為縮窄,需要特別留意對取景構圖造成的影響。

主體追蹤 IS 的妙用

另外,PowerShot V1 內建的全新「主體追蹤 IS」也提得一提。該功能主要是透過光學防手震(OIS)、電子防手震(EIS 增強)來修正機身晃動,並結合主體辨識技術持續追蹤同時保持主體位置,因此就算手持邊走邊拍,也能確保人物始終維持在畫面中心或指定的位置。而編輯在實測後發現這個功能還有另一個有趣的用法,就是它可拍攝出類似 Sony ZV-E1「取景穩定功能」的效果。

主體追蹤 IS 是結合防手震、主體辨識追蹤等功能,可以讓被攝目標維持在畫面中心或指定位置。

▲ 主體追蹤 IS 是結合防手震、主體辨識追蹤等功能,可以讓被攝目標維持在畫面中心或指定位置。

推測應該是藉由拍攝超高解析度影片並結合主體辨識與追蹤技術,以及機身的主動裁切功能,將人物維持在畫面中心或指定位置。也就是說若只有自己一個人拍攝,沒有其他人幫忙掌鏡的情況下,便可以利用主體追蹤 IS 功能,即使在鏡頭前小幅度的移動,亦能維持即有的畫面構圖,不失是一個實用的功能。

▲ 當只有自己一個人拍攝時,可將 PowerShot V1 安裝在腳架上,然開藉由「主體追蹤 IS」自拍錄影,就算在鏡頭前些微移動腳步,可以發現人物(自己)始終保持在畫面中心位置。

產品示範近攝短片

對於內容創作者或自媒體來說,對著相機自行介紹手中產品的機會其實不少。在過往,由於相機都會以人臉為優先對焦目標,所以當舉起手中產品靠近鏡頭時,總是會導致被攝者面孔清楚,但產品模糊的尷尬情況發生,而 PowerShot V1 內建的「產品示範近攝短片」可以完滿解決這個困擾。將模式轉盤轉至「SCN」並選擇該模式後,相機便會優先辨識並對焦於畫面中舉起的物體;反之,當物體遠離鏡頭後,相機則會重新聚焦於人臉,過程中無需觸控螢幕或手動進行干預。

PowerShot V1 內建產品示範近攝短片功能,特別適合用於拍攝產品介紹或美妝教學等類型影片。

▲ PowerShot V1 內建產品示範近攝短片功能,特別適合用於拍攝產品介紹或美妝教學等類型影片。

此功能特別適合用於拍攝商品開箱、產品介紹或美妝教學等類型影片。實測中,只需將產品靠近鏡頭,PowerShot V1 即會迅速由人臉對焦過渡至前景商品,對焦過程平順快速、無明顯拉風箱現象。當將產品向後移或挪出畫面時,相機的對焦就會自動返回人臉,使整體錄製流程流暢自然,對於經常需要進行產品展示的創作者來說,無疑是一項極大提升拍攝效率的功能。要留意的是,在該模式下無法使用防手震功能,因此不適合邊走邊展示產品,若真的有這方面的需求,建議額外搭配手持穩定器尤佳。

14 種色彩濾鏡

考慮到並非所有創作者都喜歡或擅長後製調色,因此 Canon 也貼心為 PowerShot V1 搭載當初首見於 V10 的色彩濾鏡。同樣內建「故事藍綠與橙」、「故事洋紅」、「故事藍」、「淡藍綠與橙」、「復古綠」、「棕褐色調」、「強調紅」、「美味暖調」、「美味冷調」、「明亮琥珀」、「明亮白」、「清晰藍」、「清晰紫」、「清晰琥珀」共 14 種,讓創作者可依題材自行選擇,省去後製調色流程,對於需要快速產出或一人作業的創作者而言,十分實用。不過這些濾鏡除了只能套用在影片之外,並無法在拍照時使用,也沒有提供更細的項目(如:對比、飽和度)進行調整,是唯二較可惜之處。

PowerShot V1 內建 14 種色彩濾鏡效果,可以省去後製調色流程,對於需要快速產出或一人作業的創作者十分實用。 

▲ PowerShot V1 內建 14 種色彩濾鏡效果,可以省去後製調色流程,對於需要快速產出或一人作業的創作者十分實用。

14 種色彩濾鏡效果比較。

▲ 14 種色彩濾鏡效果比較。

1.4 吋感光元件的畫質表現

由於 PowerShot V1 搭載 1.4 吋背照式 CMOS,其尺寸遠大於一般手機與消費級相機的感光元件,甚至比 4/3 片幅都還略大,因此預計可以擁有不錯的影像畫質。經過實際拍攝得知, PowerShot V1 所配置的等效 16-50mm F2.8-4.5 變焦鏡頭雖然是以錄影為優先考量而設計,但在 1.4 吋 2,230 萬畫素感光元件的解析下,無論是廣角或望遠端擁有極具競爭力的畫質表現。

全方位 Vlog 隨身利器!Canon PowerShot V1 動手玩

在日光充足的戶外場景拍攝,能呈現細緻的影像細節與自然的色彩層次,就連影像邊角的解像力也保持良好,幾乎無明顯變形或色散。至於高感光度部分,到 ISO 3200 都還有不錯的細節紋理,而 ISO 4000 ~ ISO 6400 依然還算是堪用的範圍,甚至編輯晚上在僅有一盞路燈照明的鄉間小路拍攝,將作品放大檢視發現影像仍屬於可以辨識的程度,並沒有糊成一團毫無細節,對於需要經常在昏暗環境拍攝的玩家來說,PowerShot V1 絕對是一台可以放心使用的隨身相機。

 ▼ PowerShot V1 等效 16-50mm F2.8-4.5 變焦鏡頭,在 2,230 萬畫素 1.4 吋背照式 CMOS 的解析下,擁有不俗的畫質表現;下圖為 100% 裁切。(等效 50mm、F5.6、1/1000、ISO 100)

▲▼ PowerShot V1 等效 16-50mm F2.8-4.5 變焦鏡頭,在 2,230 萬畫素 1.4 吋背照式 CMOS 的解析下,擁有不俗的畫質表現;下圖為 100% 裁切。(等效 50mm、F5.6、1/1000、ISO 100)

全方位 Vlog 隨身利器!Canon PowerShot V1 動手玩

▼ 拜 1.4 吋大底感光元件所賜,PowerShot V1 在 ISO 6400 以內都還算堪用的感光度範圍;下圖為 100% 裁切。(等效 25mm、F3.5、1/40、ISO 4000)

▲▼ 拜 1.4 吋大底感光元件所賜,PowerShot V1 在 ISO 6400 以內都還算堪用的感光度範圍;下圖為 100% 裁切。(等效 25mm、F3.5、1/40、ISO 4000)

全方位 Vlog 隨身利器!Canon PowerShot V1 動手玩

自動對焦效能測試

PowerShot V1 毫無意外採用 Canon 以引為傲的 Dual Pixel CMOS AF II 對焦系統,並支援人物和動物的眼睛偵測自動對焦,搭配深度學習技術,可在 90% x 90% 的畫面範圍內自動追蹤移動的主體。經過實測,當開啟人物眼睛偵測功能後,並以「自動對焦區域:彈性區域自動對焦 1(畫面中央範圍的區域自動對焦框)或彈性區域自動對焦 2(畫面中央垂直矩形的區域自動對焦框」、「驅動模式:高速連續拍攝 H+」和「快門模式:電子 ES」的設定組合,以每秒 30fps 的連拍速度捕捉從 20 公尺外快速朝向鏡頭飛奔而來的孩童,能保有不錯的拍攝成功率。

另外,無論是拍照或錄影,即使被攝者佩戴口罩、帽子、眼鏡,甚至是臉部有部份遮擋,PowerShot V1 的主體辨識仍相當穩定;若人物短暫背對鏡頭,當再次轉回正面時,相機也能立即重新鎖定並持續追蹤,有效減少重新拍攝的機率。

 等效 50mm、F5、1/1000、ISO 250

▲ 等效 50mm、F5、1/1000、ISO 250

總結與挑選建議

在評測過 PowerShot V1 後,編輯真心認為它是一款相當適合想要高機動性、以及快速產出高畫質影片的多功能隨身相機。因為它不僅整合了大尺寸感光元件、高品質收音系統,並且具備強悍的自動對焦、防手震與主體追蹤IS等專為影片拍攝打造的功能,無論在畫質、對焦操作或穩定性體驗上,都展現出超越傳統隨身相機的水準。對於希望能一機完成拍攝與收音的創作者而言,PowerShot V1 可以說提供了近乎完整的解決方案。

 全方位 Vlog 隨身利器!Canon PowerShot V1 動手玩

若與競品 Sony ZV-1 II 相比,兩者雖然都是主打內容創作者市場的產品,但卻各自有其擅長的特色。以 ZV-1 II 來說,它擁有更輕巧的重量以及更輕民的售價,內建的三顆麥克風還能指定收音方向(可惜 PowerShot V1 沒有這個功能),是講究極致便攜、收音品質性與預算先決用戶的好選擇。PowerShot V1 則勝在搭更大的感光元件,除了具備更好畫質與低光表現外,也多了 ZV-1 II 沒有的 4K 60p,創作上有更彈性的運用空間。而且 PowerShot V1 還擁有隨身機首見的主動式散熱系統,在需要不中斷的長時間錄影無疑也更具優勢。

除此之外,兩者皆有出色的主體辨識自動對焦、防手震效果、產品展示模式、色彩濾鏡(風格外觀)、支援 Log 拍攝與內建超廣角變焦鏡頭和電子 ND 濾鏡。簡單來說,如果你重視體積重量和價格,ZV-1 II 會是理想的選擇;若是注重畫質和想擁有更大的創作彈性,PowerShot V1 則會更符合需求。

Canon PowerShot V1Sony ZV-1 II重點規格比較

規格 / 型號

Canon PowerShot V1

Sony ZV -1 II

感光元件

1.4吋背照式CMOS

1吋堆疊背照式CMOS

有效畫面

2,230萬畫素

2,010萬畫素

處理器

DIGIC X

BIONZ X

鏡頭

等效16-50mm F2.8-4.5

等效18-50mm F1.8-4

感光度範圍

ISO 100-32000
(可擴展至ISO 25600

ISO 125-12800
(可擴展至ISO 80

自動對焦系統

Dual Pixel CMOS AF II

高速混合式自動對焦

眼睛偵測自動對焦

/ 動物

/ 動物

快門速度

1/2000-30s(機械快門)

1/16000-30s(電子快門)

1/32000-1/4s(電子快門)

最高連拍速度

15fps(機械快門)

30fps(電子快門)

24fps(電子快門)

最高錄影規格

4K 30p5.7K超採樣)

4K 30p

螢幕

3104萬畫點側翻觸控式

392萬畫點側翻觸控式

記憶卡

SD類型(支援UHS-II

Memory Stick DuoSD(支援UHS-II

電池

LP-E17

NP-BX1

尺寸

118.3 x 68.0 x 52.5 mm

105.5 x 60.0 x 46.7 mm

重量

426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292g(包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NT$29,900

NT$22,980

 

更多實拍作品

等效 50mm、F4.5、1/200、ISO 100 

▲ 等效 50mm、F4.5、1/200、ISO 100

等效 16mm、F2.8、1/1000、ISO 100

▲ 等效 16mm、F2.8、1/1000、ISO 100

等效 21mm、F3.2、1/2000、ISO 100

▲ 等效 21mm、F3.2、1/2000、ISO 100

等效 50mm、F4.5、1/250、ISO 100

▲ 等效 50mm、F4.5、1/250、ISO 100

等效 50mm、F4.5、1/125、ISO 250

▲ 等效 50mm、F4.5、1/125、ISO 250

等效 16mm、F2.8、1/1250、ISO 100

▲ 等效 16mm、F2.8、1/1250、ISO 100

等效 43mm、F4.5、1/800、ISO 100

▲ 等效 43mm、F4.5、1/800、ISO 100

等效 50mm、F4.5、1/400、ISO 100

▲ 等效 50mm、F4.5、1/400、ISO 100

等效 16mm、F2.8、1/200、ISO 100

▲ 等效 16mm、F2.8、1/200、ISO 100

等效 50mm、F4.5、1/100、ISO 100

▲ 等效 50mm、F4.5、1/100、ISO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