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FUJIFILM X-M1 停產後,搭載自家招牌 X-Trans CMOS 的入門定位無反相機就被按下暫停鍵,然而經過 11 年的等待,該系列終於迎來最新成員 X-M5。相較前作,X-M5 無論是體積、規格和性能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在評測過後發現它絕對是一台值得擁有的輕巧入門復古相機。
目錄
X-Trans CMOS 入門機回歸
超乎想像的小巧
操作介面直覺易上手
AI 加持對焦性能超乎預期
影片創作也難不倒它
以入門機預算,享受中高階機性能
更多 X-M5 實拍作品
還記得當初在網路上第一次看到有關 X-M5 的傳聞流出時,有種 “ 熟悉的陌生感 ”,記憶中上次看到富士推出 X-M 系列相機已經是很久遠的 2013 年了。該系列的第一台相機 X-M1,當年是繼 X-Pro1、X-E1 之後富士所推出的第三台 X 系統相機,這三台的定位依序為旗艦、中階、入門,由此可見 X-M 系列是專為攝影初學者所打造。
該系列當初開發的訴求主要有輕巧、易用、高畫質這幾點,加上相對便宜的售價,推出後的反應果然還不錯!只可惜富士在 X-M1 問世後的兩個月又馬上推出採用相同外型,但感光元件改為拜爾陣列的 X-A1,以更高的 CP 值著稱,此後便由 X-A 系列肩負入門市場的重任。
廠商資訊:恆昶實業、02-2791-1188、www.fujifilm.com.tw產品規格:感光元件:APS-C 片幅 X-Trans CMOS 4處理器:X-Processor 5像素:2,610 萬感光度:ISO 160-12800(可擴展至 ISO 80、51200)機械快門:1/4000-30s、支援 B快門電子快門:1/180000-30s連拍:20fps(機械快門)、30fps(電子快門)螢幕:3 吋 104 萬畫點側翻觸控式觀景窗:無記憶卡:SD、SDHC、SDXC(支援 UHS-I)電池:NP-W126S尺寸: 111.9 x 66.6 x 38mm重量:355g(含電池與記憶卡)建議售價:26,300元(單機身)
29,600元(KIT鏡組)
X-Trans CMOS 入門機回歸
富士X相機賣點之一就是獨家的 X-Trans CMOS,與採用傳統排列的 Bayer filter CMOS 不同,X-Trans CMOS 的特色就是隨意分佈色彩濾鏡陣列,大大減低了摩爾紋和偽色的形成,因此可以不必使用低通濾鏡,也能夠有效抑制雜色的產生,並提供更高的色彩與畫質表現!
因此,在筆者心中 X-M 系列才是 “ 名符其實 ” 的 X 系統入門相機。然而隨著 X-A 系列停產,X-M 系列又一直沒有新品推出的情況下,該品牌的入門級產品其實已經空窗好多年。雖然富士這幾年中、高階機種的銷量越來越好,但所幸並沒有忘記入門定位產品,在暫停 11 年後,隨著 X-M5 的問世,該系列也終於再度被按下啟動鍵。
超乎想像的小巧
將 X-M5 拿在手上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真的好“小”,印象中可交換鏡頭的 X 相機,筆者還沒有看過如此迷你的機身。查了一下發現果其不然,雖然 X-M5 的重量並非最輕,但其體積說是目前最小可謂當之無愧,包括 X-M1 和歷代 X-A 系列,都還要比 X-M5 略寬、略厚。
當 X-M5 銜接富士目前最輕巧的餅乾鏡 XF 27mmF2.8 R WR 時,乍看之下猶如一台十分便攜的隨身相機,可以輕鬆放入夾克口袋,擁有十分接近人眼視角的等效 40mm 焦距和 F2.8 大光圈,用來進行旅行或生活隨拍都相當適合,是筆者非常推薦的搭配組合。
就算 XF 27mmF2.8 R WR 的焦段用不習慣,自家的 F2 定焦鏡艦隊,包括 XF 18mm F2 R、XF 23mm F2 R WR、XF 35mm F2 R WR 和 XF 50mm F2 R WR 也都十分適合與 X-M5 搭配,這些鏡頭雖然不若 XF 27mmF2.8 R WR 這麼纖薄,但重量也均僅約 200g 以下,與 X-M5 銜接後也還能維持一定的便攜性。
若是喜歡變焦鏡的方便性,則建議直接購買 KIT 鏡組最為划算,XC 15-45mmF3.5-5.6 OIS PZ 本身僅有 135g 的重量,搭配 X-M5 後配重相當均衡,就算單手拍攝也沒問題。而且不僅擁有接近等效 24-70mm 的焦段實用,更還有光學防手震加持,雖然最高抑制效果只有 3 檔,但對於在昏暗場合拍攝要提升手持穩定度來說,還是具有一定的幫助。
操作介面直覺易上手
雖然和前作 X-M1 屬於同一系列產品,但是畢竟兩代相隔 11 年,機身操作設計大幅度變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對比 X-M1 螢幕右方還保留包括方向鍵在內的眾多按鍵,X-M5 則簡化成一個小搖桿和 MENU 以及 DISP BACK 兩顆按鍵,其中 DISP BACK 還肩負開啟藍牙的功能,方便與手機等行動裝置進行連線,用於遙控拍攝或快速分享影像檔案,搭配 3 吋 104 萬畫點側翻觸控式螢幕,幾乎可以完成絕大多數的操作和功能設定。
這樣的按鍵佈局與富士近幾年推出的機種相當(X-T 個位數系列、X-H 系列除外),尤其螢幕觸控反應靈敏、操作直覺,相信無論是攝影新手或是富士本身的用戶,X-M5 可以說是容易上手的一台相機。機頂同樣維持大多數玩家較熟悉的 PASM 模式轉盤,但卻和 X-T50 一樣內建了廣受好評的軟片模擬轉盤,雖然是入門機定位,但卻擁有目前最多的 20 種軟片模擬色彩,對於不擅長修圖或喜歡 JPEG 直出的玩家而言,相信是一大吸引力。
像筆者這次評測 X-M5 期間,就剛好遇到北部冬天慣有的濕冷天氣型態,只能利用中間唯一一天沒有下雨的空檔趕緊出門拍攝。而 X-M5 內建的軟片模擬,很大程度能幫助拍攝者就算面對不好的天氣時,也能拍出富有懷舊色調感的影像。以這次所拍攝的評測照片來說,筆者幾乎全程都是使用 CLASSIC Neg. 經典負片這個軟片模擬,即使在沒有光線加持的場景,也能呈現出如 80 年代般的照片質感。
AI 加持對焦性能超乎預期
通常入門機給人的印象就是性能堪用,但是在 X-M5 上卻不成立。由於搭載富士目前最新的 X-Processor 5 影像處理器,X-M5 在拍攝快速移動目標帶給筆者的體驗還算不錯,評測期間的假日空檔帶小女前往中信園區體驗冰刀滑冰,X-M5 搭配 XC 15-45mm F3.5-5.6 OIS PZ,並開啟人眼 / 人臉對焦追蹤,成功率約有 6 成,比筆者預期還高。
此外,AI 自動對焦還可偵測多達 10 種主體,使拍攝者能更專注於構圖,方便性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或許感光元件不是搭載最新第五代的關係,穩定度還有提升的空間,在場景較複雜的場合較容易受到干擾而誤判,希望日後能透過更新韌體獲得改善。
影片創作也難不倒它
X-M5 另一個打破入門機規格界限的創舉,就是錄影功能。相較其他品牌的 APS-C 片幅入門級相機,富士 X-M5 應該是目前唯一可以錄製超過 4K 解析度的機種。受惠於 X-Processor 5 影像處理器,X-M5 最高支援 6.2K 30p 4:2:2 10bit 內錄,與自家的 X-H2S、X-T5、X-T50、X-S20 等機相當。
此外,它還支援 4K 60p 和 FHD 240p 的高格率錄製,並且新增對 F-Log2 與 LP 模式的支援,前者可記錄 13 檔以上的動態範圍;後者則能較以較低流量錄製以延長拍攝時間或方便透過行動裝置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X-M5 更是富士X系統中首款配置三顆麥克風,以及內建 9:16 模式的機種,因此 X-M5 具備全方位、前方、後方、前後方共四種指向收音,讓玩家可靈活設定提高收音品質;至於 9:16 模式則無須將相機旋轉,意思是採用正常握持姿勢(橫幅)即可直接拍攝 9:16 畫面比例的直幅影片,易於分享到各種社群平台。
最後,X-M5 也內建 Vlog 模式,透過簡單又明瞭的觸控介面,玩家可輕易選擇「產品優先模式」、「背景散景模式」等功能,隨手就能拍出滿意的創意短片。值得一提,X-M5 雖然沒有內建 OIS 機身防手震,但錄影時卻可透過數位影像穩定功能來消除錄影時的震動 / 晃動,即使機身輕巧但手持拍攝也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抑制效果。只是要留意的是,當開啟該功能後,最高錄影解析度僅支援到 4K 60p。
▲ X-M5 雖然沒有內建 OIS 機身防手震,但錄影時的數位影像穩定功能對於手持拍攝的震動抑制起到不錯的效果。
以入門機預算,享受中高階機性能
FUJIFILM X-M5 自從推出以後,不意外的掀起搶購潮。深究其原因,除了有吸引人的復古外型和富士相機這幾年累積的口碑之外,單機身僅 26,300 元、KIT 鏡組不到 30,000 元的官方定價,的確也讓不少預算型玩家趨之若鶩。
可以說富士已經好一陣子沒有發售如此高 CP 值的相機了,更何況 X-M5 還擁有與自家中高階機種相近的規格和性能,除了攝影新手或剛好要汰舊換新的玩家之外,相信也有不少職業攝影師購入 X-M5 作為記錄日常生活或出遊的隨身拍攝工具,甚至是穿搭配件。
平心而論,X-M5 可以說是富士近期的誠意之作,無論是買來自用或送禮兩相宜。雖說沒有內建電子觀景窗和機身防手震是小小的缺撼,但是產品定位就擺在那裡,如果真的很需要這兩項功能的話,只能選擇規格最相近且採用軍艦部造型設計的 X-S20,不過預算則需要再往上拉高就是了。
更多 FUJIFILM X-M5 實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