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我都在東京看設計師週,這幾年來,日本的設計產業一直有很多的起伏變化,經濟上也是不斷震盪著。今年我還是帶著興奮、還有即將出版新書的壓力來到東京,也是為了感受一下東京在設計師周的氣氛,想像應該一如過去,在很多商店、美術館、還有使館等都有熱鬧設計活動在各地綻放。

不過從去年起,發生了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就是日本雜誌《Casa Brutus》原本在東京設計師週的期間,每日都會出刊一份關於設計活動的最新報導,有些是設計明星來日消息、展覽、PARTY事件、活動地圖等等,成為在設計週裡,最重要的看展指南。不過,2009年起竟然縮編剩下一日刊,對於活動的報導硬是縮減成五分之一,所以到底要在這幾百個活動裡面去摸索,該看哪些展覽?對很多人來說有點像無頭蒼蠅一般,展覽有大有小,有些鄰近有些偏遠,如何拿捏變得非常困難。不是那麼順利地,今年的設計師週遇上颱風,主會場Tokyo Designers Week也暫停一天,於是我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也到各處觀展,用經驗看展,特別挑選了幾個展覽與各位分享。

 

DESIGNTIDE 2010│DESIGNTIDE,是僅次於TOKYO DESIGNERS WEEK的大型展覽

集結許多年輕的創作者,這幾年的地點都選在高級的東京中城裡,佔得地利之便,沒有戶外颱風干擾,並招徠許多來逛街的人潮。每年DESIGNTIDE都以實驗性強的作品與來自各國的年輕設計師為主,而這個展覽之所以好玩好看,在於每個部分都有設計的巧思與質感。從發放資料的背袋、展覽手冊、展場設計以至於展覽,要讓觀者體會到規模小巧卻美好精緻。

攝影:Tomic
▲攝影:Tomic

 

今年由中村治設計展場,用了許多人字型的金屬板來區隔各個設計師的展區

這種使用非牆面不刻意區隔、但劃分區域的方式我非常喜歡,並且不斷穿梭於各區之間,看到不喜歡的展覽可以迅速甩尾離開。而此次的TIDE除了有些老面孔、老攤位外,有個名為「Lost in Sofa」的沙發設計很有趣,用一個個小方塊組成,方塊與方塊之間可以夾藏書本、遙控器等物品,不怕沒處放,也不怕找不到東西。另外還有使用日本傳統提燈的結構發展出新造型的燈具設計,再加上互動感應,像是拍打一個人的後腦杓時,燈就會被點亮,是MIC‧ITAYA的設計。再選一件有趣的設計是一片圓形如漣漪波紋的壓克力板,中間有個小孔可以插花,並漂浮水面,如果能大量展示應該非常可觀。

 

另外我看了兩個另類的展覽,是過去沒有的

一個是選在五反田類風化區的公寓廢墟裡,非常之隱密的「the new market」展,外頭全無標示,所以大家都是神不知鬼不覺的走進他門的展場裡,展出者多是一些年輕創意人,當我走進他們的售店時,好多商品竟然已經售罄,讓我不敢小看「秘密」的力量。(www.design-coop.jp)

 

第二個另類展「LLOVE」也是妙趣橫生

這是在代官山車站附近的期間限定HOTEL展,共由八組創作者設計客房,每間都是對於住泊投射不同的想像空間,有的是會旋轉的床、或是床墊不斷扭曲延伸,每個房間內的展覽都要打開厚重的房門才能入內觀賞,還多了些驚喜與期待的觀展感受。(love.jp)

至於對於這次以「LOVE BLUE」強調「環境」與「設計」的東京設計師週展覽的感覺如何呢?我覺得,可以在這裡看到許多來自台灣的朋友,是十分開心的事。(www.tdwa.com)

延伸閱讀

何孟修 專欄:文字的設計性格

褚士瑩 專欄:墨魚俱樂部

復古風再起,老舊新玩意兒 酷品介紹

Lomography Spinner 360° 試玩

吳東龍

台灣新竹出生的六年級中段班,主修工業設計,但也拿筆寫作書寫設計觀察、手握滑鼠畫圖描繪設計風格、指按快門寫真紀錄設計脈動。2006年起於台灣與中國出版個人的全創作系列書籍《設計東京》,現為設計專欄作家、書籍與視覺設計師,設計講堂規劃與講師,並參與展覽設計與相關企劃,文字與設計作品見於兩岸三地。09年成立《東喜設計工作室》,並於木馬文化成立並規劃《享讀》書系,發掘令人感動的設計,為多方位的設計工作者。部落格:www.tomicdesign.com

 

 

本文同步刊載於Stuff科技時尚誌 12月號/2010 第83期
如欲購買,請來信csc@cite.com.tw洽詢
歡迎加入STUFF科技時尚誌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