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 相機 的時候,你會在拍攝前初步描繪好心中的畫面嗎?這樣的提問似乎太過於抽像,今天的 風景 如何,老老實實地呈現,事先預想有何作用?這麼說好了,假若拍攝主題是 晨曦 或 黃昏 ,你要怎麼拍出不同於別人 視角 與觀點?我們常常在講的 構圖 ,就是從這個發想開始,首先要知道拍出來的畫面跟你心中想呈現的 image 符不符合,依靠直覺(日常涵養)判斷畫面中元素的去留,接著讓觀看者發現專屬於你的 攝影語言 。

 

攝影前的預見

構圖始於攝影者心靈的眼睛。構圖的過程也被稱為「預見」,就是在拍攝某一物體之前或正在拍攝的時候,即能在腦海中形成的一個圖像或印象。─ 美國 攝影師 L‧小雅各布斯 ─

 角樓與柳枝

作為一個有創造性的攝影家,除了要善於發現, 還必須有較強的「預見」 能力。也就是說在拍攝之前即能在腦海中形成拍攝完成後的大致圖像。這種預見能力又可稱為想像力,這種想像力除了有關天賦,還主要來自於平時對攝影語言的深入學習、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如果對攝影語言瞭解得越多,就能在拍攝前,進行構圖時,越準確地預見,並能保證作品的成功。

北京故宮的角樓是攝影人非常愛拍的景物之一,我也不例外,可是拍來拍去也沒有什麼新意,頂多是捕捉到奇特的氣象作為角樓的背景而已。可是有一次我在角樓附近的一個新位置,忽然發現了新構圖的可能性,如果用長鏡頭那壓縮空間的性能和產生剪影的曝光模式,就可以預見到最後拍出的將是柳枝仿佛從角樓頂上長出來的樣子,由於有了這種想法,我最後找到了一個符合自己預想構圖的位置,也就完成了這張以點、線、面構成的迥異角樓之照。

解構主義 :預見想像 拍出你的個人 風景

依靠你的直覺

感性觀照的形式,是藝術的特徵。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漁火

年輕時, 我讀了唐詩名句: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腦中就燃起了再難熄滅的詩意漁火。然而長期以來,這在心中始終是種朦朦朧朧、看不真切的感覺,因為我並沒有見過真正的漁火。

終於有一天,我見到了現實世界中的漁火,那並不是在浪靜波平的江南水鄉,而是在洪波湧起的秦皇島外,北戴河海邊。當時我剛為某公司拍完廣告照片,正與模特兒、助手等人往回走,只是不經意地向大海回頭一望,整個人就突然地呆在那裡,因為我在那一 時看見了它,看見了於波濤間起伏的漁火,這時根本容不得多想,只能連忙重新將相機取出,架在三腳架上,對準了亮著漁火的漁船,果斷地按下了快門。

為什麼我能在短暫的時間做出這樣的判斷與選擇呢?這恐怕是由於我長期以來對漁火所產生的朦朧但又有明確指向的美感追求,所以一旦遇到這種似突發性質,卻實則在長期盼望之下的美感衝擊,即能憑直覺抉擇於瞬間。

解構主義 :預見想像 拍出你的個人 風景

拍攝你想看到的景物

藝術不是你看到的東西,而是你讓他人看到的東西。
─法國畫家。竇加(Edgar Degas)─

朝雲

照相和攝影在人們的固有觀念中似乎是一個同義詞,但是我卻不這樣認為,我個人覺得照相是指拍攝你所看到的景物,而攝影卻是指拍攝你想看到的景物。因此,攝影家必須具備以下這種本領:「要能從你面前真實的風景中發現符合你審美觀念的形式因素,並以帶有你個人印記的攝影語言,於影像上呈現出來。」

冬天的壩上,在我面前的景物是無起伏的原野,無特色的山丘,無豔光的朝雲,一切平平常常,按常理應該棄之不照。可是透過鏡頭仔細觀察,卻發現朝雲和山丘之間存在著的差異性(輕重、小大、明暗、鬆軟與堅實⋯),這些在拍攝時都可以強化成對立的感覺。

但是如果將這種對立統一起來,就構成了形式因素中的對比。如此一來,這些缺少美感的朝雲和山丘在對比中即會顯示出一種相互依存的共有美感。為了達到這個預想目的,我在曝光時,以天空的中灰度為基準,然後再減少兩級曝光,由於朝雲本來亮度極高,所以在畫面上仍然是最炫目的色塊,山丘卻因曝光嚴重不足,失去了原有的細節和立體感,而形成濃黑的色塊。這種強烈的對比,即讓現實中的風景轉化成攝影者心中所想看到的,且具有審美價值的影像了。

解構主義 :預見想像 拍出你的個人 風景

 

延伸閱讀

【異端思維 】從 電影海報 設計 學 攝影 (上)

晨昏攝影 拍攝 技巧 教學

常用 構圖原理:用 線條 來練習

三顆 Canon 50mm 定焦鏡 實用心得報告

生命場景 :結束後的開始

作者/攝影:李少白
本文截錄於畫裡有話:李少白論經典攝影作品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