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人來說,在接觸攝影一段時間之後,總不自覺被既有的框架侷限,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所謂的瓶頸,這一道關卡若衝破將海闊天空,反之則停滯不前,而本篇主角里卡豆無疑是前者的代表,在他的字典裡,攝影從來沒有『滿足現狀』這四個字。

里卡豆 Ricardo

我喜歡攝影,又因攝影愛上旅行,每逢假期總會背起行囊,擅長透過鏡頭以不同視角捕捉世界不同風貌。出版過東京攝點筆記(尖端出版社),曾經在OLYMPUS TAIPEI PLAZA大稻埕、台北攝錄影器材暨影音創作設備展、阿腸網頁設計工作室...等,開設講座。

現職:

自由過頭影像工作者 / 空間建築攝影師 / 攝影作者 / 攝影講師 / 民航局無人機專業操作證合格飛手

FB
IG
WEB

採訪∕整理:August Huang
作品提供:里卡豆

Q:每位攝影人都有屬於自己故事的開始,而你接觸攝影的起緣又是什麼?

談到接觸攝影,就得從我求學階段講起了。當時,在課本上塗鴉作畫是課堂上最令我舒壓的一件事,一度認為自己有繪畫方面的才能,後來才發現有夢最美。大四那年自拍風潮席捲全球,自己跟風買了一台數位相機,這才發現攝影創作是這麼有趣的一件事情,完全可以取代我那不成材的作畫技巧。漸漸的,我發現街拍、風景的照片比自拍好看太多了,於是開始苦心鑽研攝影技巧,錯失了當網帥的機會。記得我的第一台數位相機是Canon PowerShot G9,復古的外型加上眾多特色功能設計,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蠻創新的產品,而第二台數位相機我則買了RICHO GRD III。Canon PowerShot G9算是引領我進入攝影世界的敲門磚,但我真正開始研究、專研攝影方面的知識和技巧,則是從RICHO GRD III開始,因為它有更類似單眼的操控和設計,讓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開始想要弄懂關於攝影技巧的種種。

 【人物特寫】攝影本就不該作繭自縛:里卡豆 專訪

後來Panasonic推出 LUMIX GF1,也就是玩家口中的『女朋友1號』,那方正俐落的外型以及典雅的白色,都深深吸引我的目光。對當時的我來說,拍照就是好玩,而出門能背著一台可以配得上穿搭的相機,拍出自己歡的照片就很開心了。然而買了Panasonic LUMIX GF1沒多久就接到兵單去報效國家了,所以那台相機其實並沒有用得很久。退伍後依然對攝影有著濃厚興趣,因此在工作之後領到的第一份薪水,就跑去買了OLYMPUS E-P3。其實從Canon PowerShot G9開始,那個時期的我並不喜歡有軍艦部造型的相機,覺得有軍艦部的設計看起來比較古板,所以可以發現包括PowerShot G9、GRD III、LUMIX GF1、E-P3等相機都是屬於方型沒有軍艦部的外觀設計。

Q:你攝影的題材包羅萬象,涵蓋風景、人像、微距、街拍等,似乎沒有你駕馭不了的題材,你平常如何選擇拍攝主體或目標?

我認為嘗試不同題材是攝影最大的樂趣之一,無論是何種題材,最終的目標都只有一個,就是獲得賞心悅目的作品與舒壓有趣的畫面。我的攝影技巧都是自學而來,還記得在早期爬文學攝影的過程當中,常看見網上文章將不同鏡頭的焦距對應至相對的題材,像是“85mm用來拍人像”、“廣角鏡拍風景”、“微距鏡頭就是要拍生態”……等等。大概是天性使然,我覺得被框架給限制住的攝影就沒那麼有趣了,我反而喜歡嘗試以不同的角度,或者意想不到的方法去拍攝,往往能獲得一些特別有趣的畫面,成就感完全不亞於拍到出大景的照片呢!

 【人物特寫】攝影本就不該作繭自縛:里卡豆 專訪

尤其是初學攝影的新手,若一開始就被即有的框架束縛住的話,能再進步的空間就非常有限。以我自己為例,一直以來都是使用定焦鏡居多,還記得第一顆購入手的定焦鏡是Panasonic LUMIX G 20 mm F1.7,它是等效40mm的視角,後來我又買了另一顆鏡頭OLYMPUS M.ZUIKO DIGITAL 45mm F1.8,等效焦距大約90mm左右,從畫面看出去的範圍明顯比前者窄了許多。因為一開始就被框架給束縛住的關係,導致我覺得這顆鏡頭使用起來綁手綁腳,再加上後來陸續又入手了越來越多顆定焦鏡,頓時發覺再這樣下去不行,我一定要設法強迫自己用這些不同焦距的固定視角去突破題材限制,而不再只是侷限什麼焦距只能拍什麼題材,而經過這樣的自我訓練之後,也發現這個做法其實是有趣的,也相當富有挑戰性。例如誰說微距鏡就只能拍生態?凡舉風景、建築、小品、人像……等題材,只要你能用微距鏡的視角與特色去捕捉到自己想要,甚至是獨特的畫面,就是成功的作品,而生態只是微距鏡頭適合拍攝的題材之一而已。我的建議是,如果想要再突破、再更進步,就不應該被束縛在即定的框架當中,而且一但突破之後,你就會明白原來無論何種焦距的鏡頭都只是個工具而已,就如同在繪畫世界中,想要完成一幅畫的方式有很多種,而不同種類的畫筆就只是眾多可以選擇的工具而已。

【人物特寫】攝影本就不該作繭自縛:里卡豆 專訪

Q:在所有接觸過的題材中,若要選出一樣打從心底最喜歡的題材,你的選擇會是?原因又是為何?

肯定是旅遊攝影,對我來說,旅行是生命當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點燃攝影魂最棒的燃料,沒有之一!同時,檢視自己攝影技巧與相機熟悉度的方法就是實戰拍攝,旅遊路上面對各式突發畫面,都是很不錯的經驗累積過程,也是拍攝靈感的重要來源。我本身就是一個很喜歡往外跑的人,而開始接觸攝影之後,就會發現原來在每趟旅程中,會開始去留意平常不會注意到的重點,或之前不會觀察到的角度,我想這就是學習攝影後為我帶來比較大的轉變。至於旅遊與攝影結合至今,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的一次旅遊,我想應該就是2017年冬季到日本山梨縣的那趟旅程,因為那次旅行中我拍到一張此生最難忘的照片(開門頁那張),還記得那天早晨我們沿著山中湖湖畔行走,原本是想拍攝船隻、山中湖和遠方富士山的畫面,卻沒想到突然一群天鵝飛了過來,於是我二話不說馬上衝向牠們進行拍攝,令人意外的是其中一隻天鵝似乎對我的鏡頭感到很好奇,除了不會害怕之外,還歪著頭望向我的鏡頭,而我當時所拍到的這張照片,到現在依然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人物特寫】攝影本就不該作繭自縛:里卡豆 專訪

Q:你許多作品的構圖常常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想請教關於取景和構圖,你有什麼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

很簡單!就是出門瘋狂拍照吧!我一直相信唯有不斷的拍攝,直到面對各式突發情況都能迅速反應,讓拍照成為反射動作,就能大幅增加捕捉到有趣畫面的機率。我並不是『一鏡入魂』的攝影人,反之,我是那種看到什麼就拍什麼,不會吝嗇釋放快門的人。對我來說,拍到有故事的畫面,或特別的瞬間,遠勝過使用最佳參數或完美曝光還要重要。至於練習取景和構圖的方法,我認為每趟拍攝行程的照片,都是用來檢視自己的好機會,大量拍攝並非大量分享,只留最好的照片;而至於失敗或是錯誤的照片,則是下次拍攝該避免掉的錯誤。平常構圖取景時,我推薦可以嘗試蹲低或將相機高舉過頭的方式,往往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畫面。

Q:回顧器材進化史,你似乎偏愛輕巧的相機,尤其又是以M43為主,這一路的心態轉換與考慮的要素是什麼?

比起相機規格,更能吸引我注意的反而是外型。我偏好復古造型的相機,不只可以用來拍照,還能充當隨身配件或桌上擺飾,這類型相機在旅遊街拍的侵略性較單眼相機來得小,比較容易拍到輕鬆自然的畫面。而且我認為這類型的相機,同樣能提升出勤率,會讓人想要天天帶出門的相機才是適合自己的相機。至於偏愛輕巧的相機,主要是我不喜歡大又笨重的單眼相機,除了攜行負擔的考量之外,相較於無反相機無疑更具侵略性,我認為這對在異地拍攝或想捕捉人文畫面來說比較沒有幫助。

 【人物特寫】攝影本就不該作繭自縛:里卡豆 專訪

另外一個原因我想是因為本身是從數位相機轉過來的,從數位相機轉到無反相機我認為是比較沒有所謂的陣痛期,就算有,也比轉到單眼相機來的短,像是操作介面和習慣兩者都比較接近。例如我一直都習慣用LCD螢幕構圖拍照,包括就算後來買了有軍艦部造型的相機例如E-M5、E-M5 II、E-M5 III、E-M1 II等,既便它們擁有電子觀景窗的設計,我依然還是習慣透過螢幕來取景。再加上因為那時候無反相機才剛起步,其設計理念與目標客群和數位相機較為接近,不像現在例如Canon、Nikon和Sony都有推出專業級的無反相機,例如:Canon EOS R3、Nikon Z9、Sony α1/α9 II……等等,對於一般攝影玩家來說較為親近也容易入手。

Q:面對百家爭鳴的無反相機系統,你至今最愛的還是M43嗎?以及你又如何看待除了OLYMPUS之外的其他各家無反相機系統?

在這個全片幅系統逐漸成為主流的年代,我仍是將M43系統當成主力,依舊會帶著手上這台2016年發表的OLYMPUS PEN-F出門拍照旅行。不過,只要是輕便的無反系統我都不排斥,自身還有FUJIFILM的隨身機X100V,也很常使用家人的Sony α7R III。不同系統有其各自優缺點,很難完全取代對方。偶爾交換不同系統、不同相機使用,也是個不錯的拍照動力來源。

 【人物特寫】攝影本就不該作繭自縛:里卡豆 專訪

會喜歡這幾個品牌的相機,可以說共通點都是因為外型。就以富士來說,其實我很早之前有買過FUJIFILM X-T10,不過可能因為是較早推出的產品,電子性能比較無法滿足我的拍攝需求,所以後來就選擇脫手,不過富士所推出的相機外型算是符合我的審美觀,所以一直都有在關注他們家的產品。後來X100V問世,除了外型相當復古洗鍊之外,採用第四代X-Trans CMOS 4感光元件和X-Processor 4影像處理引擎的它,電子性能比起當初進步不只一星半點,後來考量到若是購買富士其他可交換鏡頭的機身,勢必要再多養一套系統,所以就選擇不可換鏡頭的X100V,至今仍然還在使用。OLYMPUS就不用說了,除了外型取勝之外,輕巧和電子性能一直都是吸引我的地方,我反而不太在意感光元件的片幅大小,外型順眼、用得順手,輕巧便攜才是我選擇相機的主要考量點。至於Sony,當初會買的原因是我有收購一些老鏡,而為了要有個機身能夠轉接所以才入手α7S並拍攝一陣子,不過可能也是因為初代機的關係,一些設計加上電池續航力的表現並不如預期,所以後來就選擇脫手,直到第三代機身問世上,才感受到他們的進步。

【人物特寫】攝影本就不該作繭自縛:里卡豆 專訪

Q:你似乎什麼題材或畫面都勇於嘗試,這種勇於挑戰自我的心態,是否和你自身的個性有關?又從中獲得什麼樣的收穫?

我從小就是一個關不住的小孩,假日不往郊外跑就覺得渾身不對勁,或許是這樣的性格,面對不同題材特別勇於挑戰。開始攝影之後,從風景攝影學到了觀察天象與開發攝點的技巧;為了拍攝公仔與商品,學會了閃燈與持續燈的補光技巧;為了出國旅遊拍攝,學會了行程的安排規畫準備等方法。我想這些都是攝影令人著迷且有趣的地方,從而獲得更多知識,最終還能將不同題材的拍攝方式交互運用,激發出更多的創造力。

【人物特寫】攝影本就不該作繭自縛:里卡豆 專訪

Q:你幾乎是全台跑透透,好奇這些拍攝都是有計劃的進行?又是什麼原因或動力讓你願意這樣舟車勞頓也要帶美景回來?

我算是隨興的人,常常臨時起意說走就走,喜歡漫無目的的亂晃,有不少攝點都是這樣發現的,像是『彌勒佛紅綠燈』就是我在購買早餐的路上,靈機一動所想到的構圖畫面。當時我想到日本鐮倉大佛那張有趣的照片,台灣有這麼多大神像,理論上應該也能找到有趣的拍攝角度,沒想到最後真的被我找到並拍攝這張有趣的紅黃綠三眼彌勒佛呢!當然,我還是會為了某些景點規畫行程,通常是季節限定的畫面,例如花季、夏季銀河季等。不少攝影人喜歡的場景我也會蒐集,也就是所謂的芭樂點,我不會因為是芭樂點而抗拒,這反而能激發自己尋找不同角度的好所在,而不是只在同樣的地方拍攝差不多的畫面。

 【人物特寫】攝影本就不該作繭自縛:里卡豆 專訪

也有人問過我,好奇我許多照片中看起來很漂亮的地方,到底都是怎麼找到的?其實我真的花很多時間在全台各地繞,過程中若發現某個地方我覺得不錯,而且在什麼時段可能會出現理想的光影,我就會把它存在Google地圖裡面,所以我的Google地圖裡每個城市的內容清單,常常都是滿滿的狀態,我會先記錄下來,之後有機會就會挑對的時間去拍攝,有時候甚至會反覆去同一個地點,直到拍到我想要的畫面為止。

【人物特寫】攝影本就不該作繭自縛:里卡豆 專訪

Q:除了台灣,你也多次拜訪過日本,以你的角度和喜好來看,方便分享你最喜歡日本哪個地方?原因又是什麼?

這真的太難抉擇了,太多喜歡的地方了。日本確實是個相當適合攝影的國家,城鄉特色明顯加上四季分明的特性,有著相當豐富多元的題材可拍,不少地方都值得待上一整年,細細品味與拍攝。不少人都以為我去過日本很多次,但其實並沒有,可能是因為我的照片量很大,所以才會讓人誤以為我去日本的次數很多。我通常去一趟都是規劃7~10天的行程,因為如此一來才有充足的時間去仔細拍攝,包括尋找拍攝點和等待對的時間捕捉想要的畫面。

其中,我最喜歡的地方是東京都,我非常喜歡拍攝都市建築,以及穿梭在都市小巷中進行街拍,在都市小角落往往可以發現意想不到的故事與驚喜。例如有一張拍攝東京晴空塔的照片,就是我很喜歡的作品之一,當初為了找這個拍攝點,我還走錯地方,足足用多走4公里的距離換取這張喜歡的照片。

【人物特寫】攝影本就不該作繭自縛:里卡豆 專訪

Q:你接觸空拍的起緣是什麼?又如何看待空拍之於一般攝影之間的關係?以及學習空拍的心路歷程是?

接觸空拍那年,台灣有好陣子都沒有下雨,我常去仁義潭水庫拍照看日出,水庫由於乾旱露出了乾涸的湖底。湖底龜裂的土壤引發了我的好奇心,我想從高空一探究竟是何種樣貌,因此借來了一台DJI Mavic Air,想不到從上帝視角俯瞰竟是如此驚豔的畫面,進而開啟了我的空拍攝影之路,最終還考到無人機專業級操作證。我認為空拍之於一般攝影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空拍可以突破高度的限制和構圖的框架,感覺非常不一樣。早期空拍並沒有法規的限制,再加上DJI Mavic Air並不是一台容易操控的空拍機,過程中容易遇到突發狀況,透過這些經驗的累積,讓我對於空拍也越來越得心應手。我自學空拍的心得其實和攝影很像,就是凡事都自己親手去做過去體驗,才會有深刻的印象,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想辦法網路上找答案,或是請教身邊有經驗的朋友,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而成。

 【人物特寫】攝影本就不該作繭自縛:里卡豆 專訪

去年3月新的空拍法規通過並實施,我認為新空拍法對於自然人,也就是一般玩家來說影響比較大,如果沒有特別去申請的話,能拍的地方就只剩下人煙大樓較稀少的郊外而已,既使我是法人,還是覺得限制很多,但法規的出發點是為了保護廣大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我是認同的,不過我想應該還可以再更深入檢討與改善,看如何才能讓法規更加完善,創造雙贏的局面。

Q:對奇美博物館一張主建築屋頂的黃昏照片印象深刻,聊聊那次的拍攝過程。

奇美博物館那次空拍我是跟著工作團隊一起去的。因為博物館的旁邊就是台南機場(台南航空站),所以那片範圍是紅色的禁飛區,既使是因為工作需要,也要以法人身份向民航局提出申請,申請通過之後還要派人去搭台跟聯絡官協調可以飛空拍機的時間。基本上就是在搭台允許放飛的5~15分鐘時間內,我們必須完成所有的拍攝。那是一次非常特別且難忘的經驗,因為我放在網路上的該系列照片事後被人檢舉,而航警局在收到檢舉之後便展開調查,於是我就被請去做筆錄。不過因為我們當初是合法申請空拍,所以最後當然是安全下莊,只是因為這樣對我而言浪費了一些時間。

【人物特寫】攝影本就不該作繭自縛:里卡豆 專訪

至於取景畫面的安排,其實我在拍攝之前已經有預想一些角度,包括用上帝視角俯拍小提琴的地景造景,以及面東的正視角和面西的反視角這幾種。而那張主建築屋頂的黃昏照片,是我面西拍攝名為“榮耀天使”的裝置藝術,我當時在構圖的時候刻意將它與夕陽重疊,再加上後製色調整處理,讓整體非常有電影的感覺。

 【人物特寫】攝影本就不該作繭自縛:里卡豆 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