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廣角鏡的特性後,大夥對於使用它來拍攝人像還是一知半解嗎?由於每個人手上擁有的廣角鏡頭不盡相同,究竟該如何活用它們來一場創作人像大賽呢?接下來就由編輯部整理市售不同焦段的廣角鏡,並依據等效焦段的概念為讀者詳解各焦段下的實拍特色,以及須注意的重點。

14-18mm超廣角

以目前Canon、Nikon、Sony的當家超廣角變焦鏡皇,廣角端都在20mm以下。其中,Canon 是16-35mm F2.8L(廣角端視角108∘)、Nikon則為14-24mm F2.8G(廣角端視角114∘),而隨著Sony α900一同發表的 Vario-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廣角端視角107∘)也將在今年年初正式上市。雖然廣角端焦段不儘相同,但共同特色都是視角超過100度。

正因為視角極大的特性,最適合運用在狹窄環境中,不但能拍攝模特兒全身,還能紀錄周圍空間。在這樣的環境中拍攝時,模特兒通常會塞滿整個畫面,若是將頭、臉、手臂、大腿等處,放在畫面的周圍,容易因畫面擴張,而看起來肥胖。要解決這個狀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至於畫面中央,且畫面中央的身體位置,相對周圍的肢體,稍微遠離鏡頭,這樣的拍攝角度,自然能拍出修長身形。

近距離即可將建築物帶入,是超廣角鏡頭的獨特魅力。(Canon EOS 5D + EF 17-40mm F4 L的17mm端, F/4, 1/80秒, ISO 100, 手動模式, 自動白平衡, 攝影:李雪莉)
▲近距離即可將建築物帶入,是超廣角鏡頭的獨特魅力。(Canon EOS 5D + EF 17-40mm F4 L的17mm端, F/4, 1/80秒, ISO 100, 手動模式, 自動白平衡, 攝影:李雪莉)

室內狹窄空間,也能輕鬆拍出全身照。(Canon EOS 5D + EF 17-40mm F4 L的17mm端, F/4, 1/80秒, ISO 100, 手動模式, 自動白平衡, 攝影:李雪莉)
▲室內狹窄空間,也能輕鬆拍出全身照。(Canon EOS 5D + EF 17-40mm F4 L的17mm端, F/4, 1/80秒, ISO 100, 手動模式, 自動白平衡, 攝影:李雪莉)

 

此外,我們也常讓模特兒與樹或建築物同時入鏡。超廣角鏡能在短距離下,將兩者都涵蓋在畫面當中,能表現出特殊張力。雖然這類型的作品相當討喜,但處理不好,也常會讓頭部拉長。若想讓畫面看起來較為正常,則建議將人的比例抓在畫面1/2,頂多在1/3。此時,人的頭部會處於中心處,透視變形的影響會相對小許多。角度上面,不見得由底邊往上拍最好,許多時候,只要在膝蓋附近的高度抓拍即可,若要幾近90∘方式向上拍的話,可請模特兒適度的彎腰向前,以減輕影像變形,順便展現身體曲線。

一般來說,人與人之間太接近時常會有壓迫感,需要一定的距離,才會讓彼此感到自在。使用超廣角鏡頭時,因為視角太大,常要貼近模特兒取景,除非是訓練有素且經常合作的模特兒,否則常因彆扭而表情尷尬扭曲,甚至動作僵硬。用這個焦段拍攝人像的攝影師,考驗的不僅是自己駕馭廣角鏡的能力,也是在挑戰模特兒的心理極限。

利用樹木形成自然框景,強調人像主題。(Canon EOS 5D + EF 17-40mm F4 L的17mm端, F/4, 1/80秒, ISO 100, 手動模式, 自動白平衡, 攝影:李雪莉)
▲利用樹木形成自然框景,強調人像主題。(Canon EOS 5D + EF 17-40mm F4 L的17mm端, F/4, 1/80秒, ISO 100, 手動模式, 自動白平衡, 攝影:李雪莉)

將人像置於視覺焦點,就算畫面比例不大,透過肢體語言也能讓人感染影像傳達出的愉悅心情。(底片掃描, 攝影:Kennychi)
▲將人像置於視覺焦點,就算畫面比例不大,透過肢體語言也能讓人感染影像傳達出的愉悅心情。(底片掃描, 攝影:Kennychi)

重點提示:

  • 善用長景深與強烈透視效果。
  • 儘量不要將臉部、手臂放在畫面四周。
  • 拍攝時要多溝通,減少尷尬。
  • 若有閃燈補光需要,最好用離機方式。
  • 超廣角鏡頭是玩家嘗試盲拍的第一選擇。

 

(24-28mm的廣角鏡頭怎麼運用?後面還有!)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