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讓出國旅行變成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所幸在台灣還是有那麼幾處地方,或許是環境氛圍,也或許是歷史遺跡,讓人們在疫情舒緩之後可以享受偽出國的浪漫,而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便是其中之一。
景點起緣
座落於桃園市桃園區的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是一座台灣自日治時代以來保留最完整的日本神社,它位處虎頭山西麓,鄰近虎頭山公園和桃園巨蛋體育場,佔地約17,705平方公尺,目前由桃園市政府孔廟忠烈祠聯合管理所維護管理。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的前身為桃園神社,建於日治時代昭和10年(西元1935年),由桃園郡役所吏員春田直信設計及監造,並於昭和13年(西元1938年)落成,當時主要奉祀日本造化三神、天照大神、豐受大神及明治天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等皇族。
昭和20年(西元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退出台灣,在全台各地留下大大小小約200座神社,其中桃園神社在民國50年(西元1961年)改為桃園忠烈祠,並改奉祀鄭成功、劉永福、丘逢甲等反清、抗日、革命烈士靈位。民國61年(西元1972年)由於日本與中華民國斷交,政府發布「清除臺灣日治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統治紀念遺跡要點」,全面清除日治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建築物,全台各地神社無一倖免,唯有桃園忠烈祠被完整保留。
民國74年(西元1985年)桃園忠烈祠一度面臨拆除重建命運,但遭學界強烈反彈及輿論壓力才倖免,並經整修後規劃成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於民國96年(西元2007年)9月3日正式開館,現為直轄市定古蹟,包括《KANO》、《返校》等電影都曾於此取景。
拍攝心得
從桃園市桃園區成功路三段的入口處拾級而上,放眼所見的是一條寬闊且筆直的參道,參道兩側石燈籠依序而立,而兩旁則是翠綠的草坪。沿著參道直行到底,是一座高聳的石製鳥居,經過鳥居後再次拾級而上,經過中門便來到拜殿,而拜殿後方則是本殿,目前殿內除了供奉前述的反清、抗日、革命烈士靈位之外,拜殿兩側的左、右朵殿還供奉因公殉職之軍、警、消、民等個人之靈位。
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為坐東北朝西南的方位,因此下午來到此地是最適合拍攝的時機,好天氣拜訪順著階梯爬上參道會發現正是順光,無論是站在參道將鳥居和中門一起囊括入鏡,或是經過中門站在廣場拍攝拜殿和本殿,都能獲得光影加持且色彩飽滿的照片。除此之外,面向鳥居方向的右手邊,從外到內包括管理室、社務所、銅馬、高麗犬、透塀,也都是可以利用順光優勢捕捉的元素。拍攝上,建議使用等效24-70mm的變焦鏡頭,可以用廣焦捕捉鳥居、神殿等建物的莊嚴氣勢,也可以用望遠端的壓縮感,細細刻劃園區內的各處細節,像是石燈籠與地景的關係、社務所正門卷棚頂的木雕刻痕,亦或是中門左右兩側,使用台灣檜木製成的透塀,都是值得記錄的畫面。
如果你是使用手機拍攝的話,現今手機的主鏡頭幾乎都是等效26-28mm左右的焦段,配合另一顆望遠鏡頭,或是使用內建的人像模式,也是可以拍出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的氣勢、莊嚴與蒼勁、樸實之美。將鏡頭轉向另一面,與社務所相望的是位於西北側的手水舍和東司等建物,下午站在參道拍攝,則是位處逆光的方向,使用相機捕捉請記得增加曝光補償才能獲得理想的影像品質,而手機則會自動開啟HDR功能讓畫面的亮暗部達到平衡,若想要讓影像有進一步的呈現,則再進行適當後製相信會更理想。最後提醒,因主殿、拜殿和左、右朵殿是供奉靈位的地方,內部是不允許拍照的,也是對先人的敬仰與尊重,還請各位務必遵守。
景點地址:桃園市桃園區成功路三段200號
開放時間:9:00~17:00,除農曆新年除夕休館一日外,其餘例假日照常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