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怎麼樣拍照比用什麼相機更重要。現如今,拍照已經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幾乎每個人都有可以拍照的設備。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拍照,然後將自己拍下的照片上傳到社群網路上。

每天,我們都能夠在社群網路上看到大量的照片,有喜歡的,也有自己不喜歡的。面對自己喜歡的照片,很多人都會在照片下評論提問,他們想知道關於這張照片的很多信息,想知道照片是在哪裡拍的(或者乾脆就自己去猜這張照片是在哪裡拍的)?想知道照片是用什麼相機拍的?想知道照片裡的那個漂亮的小姐姐是誰?想知道這張照片用了什麼「濾鏡」?

可悲的是,很少有人想知道,這張照片是誰拍的。

一張照片在哪裡拍的?是用什麼相機拍的?和這張照片好不好到底有什麼關係啊?拍照的人用自己積累的美學經驗發現了身邊的美,用不斷練習得來的技術將美固定了下來,再通過後期的調色讓照片看起來更加好看,到頭來大家卻只是關心他用的是什麼「濾鏡」?不去閱讀照片中拍攝者想要表現的內容,卻都在猜測照片是在哪裡拍的。

可憐啊。

同樣道理,有些人以為「某個人能拍出好照片,就是因為他有那台好相機,只要自己有那台相機,一樣也能拍出這樣好看的照片,哼!」這個想法就好像「只要我也讀了這些書就能像誰誰誰一樣聰明」,「只要我也用一樣的化妝品就能像誰誰誰一樣好看」一樣。

知道怎樣拍照比用什麼相機更重要

其實,經常升級相機,或者改變系統對我們來說有一個非常大的壞處,就是我們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和相機建立一種親密的聯繫。

這種親密關係在我們的創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機說到底只是創作工具,我們要學會如何去利用它,了解創作工具的細節,有助於我們在創作中更好的發揮工具的潛能。

我們的相機應該是大腦和手臂的延伸,它並不復雜,現在很多相機注重於繁瑣的設置,讓我們迷失在復雜的菜單裡,在不斷選擇模式的過程中失去了潛在的最好的鏡頭。

在覺得別人的相機更好的時候,我們真的了解自己的相機嗎?我們清楚在圖像被一堆可怕的噪點包圍之前,相機在不同環境之下能夠推動的最大ISO 是多少嗎?在覺得對焦總是對不准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嘗試一下手動對焦呢?

而這些,都是創建圖像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任何的創作都不可能達到完美,即使有完美,也只能是片面的完美,主觀的完美。缺陷始終存在,用多好的相機也不能夠避免,但是我們需要明白缺陷對於我們的作品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只有了解了我們手中的相機,才能夠完完全全的將它忘記。

「最」佳的曝光,「最」好的構圖,「最」真實的色彩還原,等等這些只能讓照片更合理,卻並不能夠讓照片真正成為一張好照片,它們帶給觀看者的可能只是匆匆的一瞥,然後劃過,再也不會被記住。如果一張照片所傳達的唯一信息就是“無論誰拿這台相機都能拍出一樣的照片”,那麼這張照片可能就真的沒什麼意義了。

不管是手機還是相機,不管是單眼還是無反,不管是全幅還是APS-C片幅,不管是底片還是數位,都有能力拍出好照片,這些照片可能細節上經不起推敲,可能也沒有良好的動態範圍,但是照片中所傳達出來的情緒,照片所表達出來的內容,卻能夠讓每個看過照片的人都為之觸動,並記住這張照片。

知道怎樣拍照,知道一張照片中重要的是什麼,那麼不管用什麼相機,都能夠創作出美好的照片。

一張好照片絕對不是對現實世界的複製,而是應該通過照片來表現拍攝者對現實世界的看法,通過照片中所傳達的內容來表現拍攝者的性格特點。 

 

轉載自 膠片的味道 作者:Kido  

 

延伸閱讀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