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明能輕鬆營造出奶油般的 散景 ,又能夠適當地突顯 拍攝主題 ;反觀小編所拍出的照片,也是有奶油般的 散景 ,但被攝主體也跟著融化了!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出錯了?我們都知道拍出一張「主題明確」的照片,要先調整好 曝光 條件、 對焦 ...等等,但是要清楚地表現出主體與背景的差別,就一定要知道怎麼控制 景深 。想要知道怎麼控制景深,接著看下去吧!

景深對畫面效果的影響

要瞭解景深對畫面效果的影響,首先需要瞭解什麼是景深。我們在查看照片時會發現,有的照片整個畫面都非常清晰,而有的照片在畫面上卻部分清晰、部分模糊。這是因為在拍攝的時候,拍攝者所使用的相機鏡頭在被攝體上進行對焦之後,焦點前後只會在一定的範圍內形成清晰影像,這段範圍就是景深。透過景深的控制即可得到部分清晰、部分模糊的效果。以拍攝人像照片為例,當拍攝者使用大光圈時,畫面景深淺,清晰範圍小;而使用小光圈時,畫面景深深,清晰範圍大。

新手入門的必修學分: 景深 對畫面 有何影響

 

控制景深的方法─改變光圈

拍透過改變光圈來控制景深時,就會出現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的現象。下面兩張圖是在與被攝體對焦距離和鏡頭焦距都不變的情況下,僅透過改變光圈大小來呈現的景深變化。當拍攝者使用相對較大的鏡頭光圈(F5.6)進行拍攝時,畫面中除了對焦點上的花是清晰的以外,其他的景物包括背景都十分模糊。而當光圈被設為小光圈(F16)時,除了對焦點上的花是清晰的以外,後面的葉片成像也清晰起來,並且畫面的背景沒有什麼虛化的感覺。

焦距300mm,光圈F5.6
▲焦距300mm,光圈F5.6

焦距300mm,光圈F16
▲焦距300mm,光圈F16

 

(控制景深,難道只有改變光圈一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