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人人都是攝影師的年代,所謂的「專業攝影師」和「業餘攝影師」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究竟什麼才是「專業攝影師」,而「業餘攝影師」和他們之間的差距又在哪裡?

是拍攝的風格和主題?是鏡頭的選擇?是光線的運用?是場景的安排?是構圖?是透視?是畫面的色彩?還是後期的技巧?

還是說,以攝影為職業靠拍照賺錢謀生的就是「專業攝影師」,拿拍照當興趣,只有在工作之餘才拿起相機去拍照的就是「業餘攝影師」?

還是說,受過專業攝影教育的就是「專業攝影師」呢?

可能全都是,可能都不是。

Photo by Omar Rodriguez on Unsplash

▲Photo by Omar Rodriguez on Unsplash

就拿技術性的選擇來說,很多人在看到一些攝影比賽獲獎作品的時候都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這些照片拍的也很一般嘛,我也能拍出來。」沒錯,你也能拍出來,我們都能拍出來。但是你並沒有拍出來,這就是問題所在。在攝影器材越來越先進的今天,很多技術上的事情都交給相機了,只要有一台不錯的相機,隨便按一下快門,剩下的事情,不管是曝光還是對焦還是白平衡的選擇,相機都會幫我們做出選擇並且拍出一張技術上不出大錯的照片。

用是否受過專業的攝影教育來區分就更不行了。畢竟受過嚴格的科班教育的攝影師還是少數,當然這並不是說攝影學歷是錯誤的沒用的,只是它只是一個學習入門進入行業的途徑,並不能決定你以後將會成為怎樣的人?

很多人僅僅只是憑藉著對攝影的熱情,透過不斷的練習來磨練自己的技能,理解並加以運用攝影看似深奧的攝影理論,而他們可能比起那些受到正規教育的攝影學生更加專業,哪怕他們說不出那麼高深的專業名詞,不會用那些一輩子都用不上幾次的高級技巧。

Photo by liborio di buono on Unsplash

▲Photo by liborio di buono on Unsplash

有的人總是會高估自己的能力,把專業想的過於簡單,認為以自己的能力,品味,美感和內涵,只要有了那台高級的相機,自己也能拍出那麼好的照片。對他們來說,是否專業就在於是否擁有一台專業的相機。

從來沒有經過練習,就說自己拿起相機就能拍出好照片的人,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白痴。

Photo by Lara Jonker on Unsplash

▲Photo by Lara Jonker on Unsplash

其實最重要的就在於對待攝影的思考的深度,我們是要如何組織畫面,還是僅僅複製畫面,拿起相機,我們是一位創作者?還是一個按快門的人。

一張照片的好壞包括形式和內容,形式很簡單,以技巧性為主,像是正確的曝光,工整的構圖,畫面色彩的選擇,畫面元素的擺放等等。拍的多了看的多了,你的內在審美邏輯自然會教你要如何安排畫面才能讓照片更好看。

照片的內容則包括了幾個重點方向的思考,而這些思考,並不是在看到畫面想要拍照之後才去想的,而是時時刻刻關於我們想要出去什麼樣的畫面的思考。

作為一個創作者,我們不能總是複制別人拍過的類型的畫面,這樣永遠只會活在別人的影子之下不能得到自己的發展。

很多全職攝影師都是認真專心的在拍照,全身心的投入,透過不斷的學習、反省、領悟、內化、再透過實驗,將自己的審美,自己對待畫面的態度和觀點系統化。

Photo by WATARI on Unsplash

▲Photo by WATARI on Unsplash

專業攝影師並不僅僅指可以拿起相機拍照的人,也不能僅僅指那些從事商業攝影行業的人。專業是一種態度,專業是一種行為,專業是一個標準。作為一名專業人士,你必須要像一名運動員那樣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知道要如何提高自己,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努力透過學習提高,熟練掌握你的裝備。這種自我激勵自我成長的學習技能,不應該只出現在你的職業生涯的開始,而是要貫穿於你的整個職業生涯。

你需要不停的練習以鞏固和改進你的拍攝技巧,在拍攝之前,你需要對你的拍攝主題進行系統的研究分析。無論是拍攝前,拍攝時還是在拍攝後都需要保證同樣的質量標準。

更需要讓自己的作品中包含一種精神,一種可以讓觀看者透過作品的內容去理解你的思想的精神。

Photo by Isabela Kronemberger on Unsplash

▲Photo by Isabela Kronemberger on Unsplash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不會拍照,而是不會「思考」。

 

轉載自 膠片的味道 作者:Kido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