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是怎麼被你拍下的?對一些人來說,拍照這件事可以理解成take a picture,而對另一些人來說,拍照則是make a photograph,一聽好像沒什麼區別,不過是咬文嚼字。

但是這也正是隨手拍記錄畫面和精心設計製作畫面之間最大的區別。

當我們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光線通過我們眼前世界的形象反射進入鏡頭中,作用在傳感器上,形成我們看到的世界的形象,在快門打開的這個瞬間,我們都製作了一個以前並不存在的內容,不管它是膠片還是數位檔案。

它也許存在過,但也僅限於空間,重疊上時間的空間是不會重複的,在我們現有的科學認知下,這一個瞬間,只會存在這一次,我們所記錄的不過是連續時間裡的空間中的一個瞬間切片而已,如果我們不記錄下來,它將永遠消失。

可能會存在於某些人的記憶當中,但是你知道,記憶這東西,總是不牢靠的,時間過得越久,記憶就越會失去本來的面目,甚至在記憶中可能會創造出全新的並不存在的瞬間。新的記憶老的記憶混雜在一起,讓人難辨是非。如果沒有明確的畫面記錄,記憶很容易在經過一段時間後被空白吞噬,添加上一些並不存在的內容或者乾脆變成空白。

你喜歡「拍」照片,還是喜歡「產出」照片?

也許我們可以燒掉底片或者刪除數位檔案,但是這並沒有消除我們製作了一個以前不存在的圖像的現實。我們用自身長久以來積累的對於世界認知的經驗將鏡頭對準畫面,用按下快門的動作製作了一個可見的歷史證據,證明在這個精確的時間點,我們所看的世界的樣子。

從此,記憶變得牢靠,被固定的畫面就算過去很多年也不會被分解,故事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但畫面卻是真實的。也不怪乎有人說過,自從攝影術面世之後,建立歷史的可能性喪失殆盡,單純由文字記錄的歷史由此終結。

科技的發展讓拍照這個動作變得日常化,拍照設備也不再變得高不可攀,哪怕用手機也能拍出非常不錯的照片。隨手拍照片成了每個人經常都會做的事情,它更像是一種生活的記錄,就像寫日記一樣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你喜歡「拍」照片,還是喜歡「產出」照片?

而「製作」照片卻更像是一種有意識的創作行為,就像繪畫雕塑,創作照片就和創作藝術品一樣,是一件需要精心構思和準備的工作,同樣也包括拍攝完成後後期的精修。

攝影師 Ernst Haas 曾經說過:「相機只能夠幫助我們拍攝,而攝影師則必須為改造作品以及超越普通的現實而努力。」

在很多時候,很多偉大的作品都需要一個堅實的計劃過程,排除那些可能出現的偶然情況,讓畫面中的一切元素都在攝影師的掌握之中,從而拍攝出攝影師心目中的理想畫面。

而這些照片在被拍攝出來之前,就已經在攝影師心中被定型,攝影師知道自己想要拍出什麼樣的照片,對他們來說,唯一要做的就是去計劃如何將自己的構思轉化為現實。

同其他的藝術形式一樣,攝影也是一種不分國界不分種族的通用語言,它能夠通過圖像中的故事和情緒來與不同的觀眾創立一種連接。作為拍攝者,你清楚的在你的作品中表達你想要傳達的故事,讓觀眾通過這個畫面,通過你所創建的這個故事,走進你的內心。

 

轉載自 膠片的味道 作者:Kido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