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莊粵盛,或許大家對他的印象是對於捕捉有故事的街拍畫面很在行,又或是時常拍攝一幅幅清新唯美的日系人像作品;但其實他曾經懷有馬格南夢,對報導攝影尤其熱衷,也擅長用攝影留下已經不存在的美好。說起他和攝影之間的故事,說不盡也道不完,但我們還是濃縮了最精華的部份,要與各位細細分享。

莊粵盛

莊粵盛,資深攝影教師,曾任學校教師兼圖書館主任。主要專長為街頭攝影、日系人像攝影、手機攝影。目前於幾所大學推廣部及攝影教學機構擔任攝影講師。

FB | www.facebook.com/ys.chuang.7

採訪∕整理:August Huang
作品提供:莊粵盛

Q:從接觸攝影到現在,喜歡拍攝的題材與心態有什麼變化?

我高中時期便開始接觸攝影,多年以來,攝影一直都和我的生活緊密連結。年輕時的我最喜愛人物攝影,因為覺得畫面中有人的影像,更能渲染感情。當時我最常拍攝以人物為主題的廣義人像,其中在街頭、鄉野日常所見的「庶民生活」,是我當時最常拍攝的題材。1980年代台灣攝影圈興起了「報導攝影」風潮,許多同儕都熱衷這種攝影形式和風格,當然我也不例外,大家都懷抱著崇高的使命感,每回談到攝影,總是離不開人文關懷、發掘真相、報導不公,希望用相機拯救世界。也因此我喜愛尤金.史密斯(W. Eugene Smith)、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這些攝影名家,夢想自己有朝一日能進入紀實攝影的殿堂–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成為報導攝影家、攝影記者。然而在師大畢業後,順理成章地擔任高中教師,根本沒有從事攝影相關工作,僅在課餘之暇外出創作,並於幾所大學、高中的攝影社兼任指導老師。

這些年來,嘗盡現實生活的滄桑,體驗生命的無常,於是更加珍視會隨著時光而改變或消失的題材,凡是跟自己的童年記憶能夠連結的題材,例如城市記憶、對舊時光的緬懷等畫面都經常拍攝入鏡,藉以療癒自己。臨老回望青春年少,我沒有成為攝影大師,更沒有進入心儀的馬格南攝影通訊社,而昔日「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的壯志雄圖,如今想起也只有啞然失笑。空閒的時候檢視舊作,訝異自己當年能夠拍出許多有張力的照片,如今數位相機的功能更勝以往,卻再也拍不出年少時那種作品,除了技術生疏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已經尋不回過去那種青澀、單純的心境了。

【人物特寫】擅長用攝影留下稍縱即逝:莊粵盛 專訪

Q:街拍和人像一直是你的兩大拍攝主力,各自的創作心得為何?

我喜歡拍攝稍縱即逝的美麗畫面,像是花樣少女和街頭偶遇的決定性瞬間,正因為短暫而美麗,讓人格外珍惜。街拍可以說是年少時報導攝影夢想的延伸,從事報導攝影必須具備許多專業素養,師大畢業後我順理成章成為高中教師,無緣接觸新聞攝影,但是始終無法忘懷年輕時,在街頭快門出擊的美好時光。於是,我仍然在街頭、在田野拍攝人事物,只是將紀實報導中必須專業、必須嚴謹的部分拿掉,這樣就成為一般業餘攝影人也能輕鬆優雅上手的「街拍」了。街頭攝影充滿不確定性,經常會空手而回,然而這也是它迷人的地方。觀察、預測和等待,是街拍時最常做的事;我喜歡在街頭一隅觀察眾生百態,等待偶然出現令人驚豔的畫面,拍下決定性的瞬間。

當我拍攝人像時,除了滿足個人創作需求之外,另一目的是想為照片中的Model留下人生中最美麗的時光,好讓她老去之時,仍能藉著照片回憶青春芳華。上天很公平的只給每位女孩一次青春,短暫而美麗,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屬於她自己的花季,花開時佔盡人間春色,無限芳菲;花季一過,又將所有的燦爛歸還給歲月,獨自擁抱寂寞。因此,每回拍攝人像,看見填滿觀景窗的盡是青春容顏,於是想要為合作拍攝的女孩在最美的年紀,拍下最美的照片,留住青春吐芳華,即便多年之後繁花落盡,仍有照片足堪悼念青春。從學校退休之後,我便專注於攝影教學。基於市場考量,必須拍攝、講授大眾喜愛的題材;然而在內心深處,我對攝影風格和拍攝題材仍然有所堅持。因此,無論人像還是街拍,即便我的風格搭不上業餘攝影圈的主流趨勢,但只要能輕鬆做自己,這樣又何妨?隨著年紀漸長,深感人生苦短,實在不必浪費生命為滿足別人喜好而拍照。

【人物特寫】擅長用攝影留下稍縱即逝:莊粵盛 專訪【人物特寫】擅長用攝影留下稍縱即逝:莊粵盛 專訪

Q:不少攝影玩家對街拍有興趣但卻不知從何下手,你有什麼建議可以給他們?

街拍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而我的建議也很簡單,就是掌握住地點、題材和主題,循序漸進練習就能有所進步。剛接觸街拍時不妨先從熟悉的地方開始(例如住家、學校附近),再慢慢向外延伸,這樣比較能掌握拍攝情況。再者,也可以從簡單、具象、靜態的題材開始,拍攝難度較低;基本技巧熟練之後,再挑戰更高難度的題材。最後則是主題的規劃,與其在街上亂槍打鳥,不如有計畫地進行「主題式街拍」,想好主題再去拍攝。新手可就自己的興趣,選定以地點為主題(例如大稻埕、淡水老街等),也可以活動為主題(像是選舉、廟會),甚至以其他抽象概念為主題(例如青春、生活、夏天),這樣拍攝起來會更有效率,作品也會更具深度。

【人物特寫】擅長用攝影留下稍縱即逝:莊粵盛 專訪

Q:你的人像作品給人一種乾淨、舒服的氛圍感受,是否有相關的拍攝心得可以與我們分享?

我的人像拍攝主要著重在Model氣質、採光習慣、肢體動作和服裝場景這四點。人像創作跟Model確實有一定程度的關係,而當中我認為氣質最重要。因為Model的膚色、外型若不完美,還可以藉後製補強,但是氣質卻難以後製,因此我在物色Model時也都以清新、青澀、像鄰家女孩的為主;假如Model的氣質與創作風格不相符,我寧願選擇不拍。再來,拍攝人像時我絕大部分都採用自然光。通常我偏愛以逆光拍攝,容易勾勒輪廓,呈現髮絲光,營造出夢幻柔美的畫面,Model的皮膚也會更好看。另外,拍攝時在亮部不過曝的原則下,我會盡量將照片拍亮一些,使整個影像明亮、清澈,帶給人舒服的感受。

肢體動作,也是營造清新感的重要因素。我拍攝人像的肢體動作很簡單且低調,幾乎沒有甚麼擺拍姿勢,經常讓Model安安靜靜的拍攝,而我就從她細膩的眼神、嘴巴及手勢的細微變化,詮釋自己想要表達的照片情緒氛圍。至於服裝場景的選擇,我都會以盡量貼近生活為主。Model的服裝,我會請她穿著最常穿的衣服,但避免太過性感裸露,以呈現清新自然的生活感;拍攝場景則會選擇日常街頭、咖啡廳、車站這些平凡場景,以便貼近生活。我知道這樣的拍法被很多年輕攝影人認為過於平淡,像是長輩風格,但沒關係,我自己喜歡就好。

【人物特寫】擅長用攝影留下稍縱即逝:莊粵盛 專訪【人物特寫】擅長用攝影留下稍縱即逝:莊粵盛 專訪

Q:無論街拍或人像,你特別擅長利用光影來為畫面達到加分效果,而掌握這方面的訣竅是?

說到用光,我拍照時大多是使用自然光,幾乎不打人工光源。幾位古典西畫的用光大師例如維梅爾(Jan Vermeer)、林布蘭特(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都帶給我許用光觀念的多啟發。例如在街拍處理光影斑爛的場景時,就會想到卡拉瓦喬的明暗對照法,並學習他的暗色調處理方式。每次到了拍攝現場,我首先會觀察光線,在明亮的場景中,就找尋有光影變化的地方;在黑暗場景,就找區域光,將主題安排於此,藉以簡化背景、凸顯主題。此外,拍攝人像我比較偏好曝光稍微過曝,讓照片顯得清新、明亮、通透。而街拍時,我卻時常刻意降低曝光量,讓照片呈現沉穩、厚實,並帶有一點神祕感。

【人物特寫】擅長用攝影留下稍縱即逝:莊粵盛 專訪【人物特寫】擅長用攝影留下稍縱即逝:莊粵盛 專訪【人物特寫】擅長用攝影留下稍縱即逝:莊粵盛 專訪

 

Q:你如何看待手機與無反相機的崛起,而這種趨勢對於你的拍攝帶來什麼樣的改變與感受?

數位科技為使用者解決了以往必須長久練習,才能熟悉的相機操作技術,也因為如此現今攝影幾乎沒有技術門檻,同時也成了全民運動,此時若要在攝影圈出人頭地,就必須在構圖美學、創意方面多花心思,展現自己作品的獨特性。我常提醒自己,創意已不如年輕人,對新資訊的獲取和應用,也不如他們快速,面對競爭,必須靠著札實的構圖美感、用光技巧,和積攢多年的人文底蘊來發揮所長,展現個人特色才行。除此之外還要不斷吸收新資訊,向年輕人學習,才能夠在攝影圈子擁有一片天!不過根據我的觀察,數位影像處理軟體的功能強大,拍照時大量套用濾鏡,拍完又大幅修圖,這已經是普遍現象,以至於產出的照片和真實原貌相差甚遠。在此提醒大家,不要過度修圖,要在美感跟真實性之間找到平衡點,共勉之。

Q:你的攝影生涯至今,是否有特別難忘的拍攝經驗、或有趣的事情可以我們分享?

民國68年,我在苗栗南庄的山區偶遇一位清麗可愛的原住民小女孩,當時她在校園玩耍,眼睛烏黑清亮,於是替她拍攝了許多照片。相隔36年後,透過網路的力量竟然找到了她,小女孩如今已是事業有成的熟女,經營很具規模的餐廳。我特地開車到山區的餐廳拜訪她,雖然她已不記得當時有人替她拍照,但幼時貧困沒有留下太多照片,因此對我拍攝的這些照片格外珍貴。因為照片結緣,讓陌生的兩個人在36年後又能再續前緣,讓人很高興。

另一件是三十多年前,我擔任師範大學的攝影社老師,有一次人像外拍,在學生中找了一位大二的漂亮女生擔任Model;幾年前的偶然機會,我又找了當年那位女生的大二女兒擔任人像Model。相隔30年,我先後找上這對母女,在她們20歲青春年華時擔任我的人像外拍Model,真是難得的緣分。

【人物特寫】擅長用攝影留下稍縱即逝:莊粵盛 專訪

Q:你是否有欣賞的攝影師?原因為何?

國外攝影家,我最欣賞街拍大師Alex Webb。他對光線和色彩的感覺敏銳,照片的光影強烈,色彩飽滿,畫面沉穩厚實,充滿了視覺張力。他也習慣以多重空間呈現層層疊疊的複雜畫面,景外有景、框外有框,很難用簡單的構圖規則來解構。我時常學習Alex Webb的構圖和用光技巧,或許在他的眼裡,顏色不僅只是顏色,空間不僅只是空間;或許攝影原本就不是一件單純的事,而人生更不是單純的事吧!?

而國內攝影家我最欣賞阮義忠老師,我也覺得他拍攝的人物特別有溫度。在我大學時期就特別喜愛他構圖精準,畫面情緒飽滿尤其帶有抒情詩意的照片,當時常追蹤他的作品,例如家庭月刊、印象之旅,甚至於去造訪他拍攝過的地方。此外,在那個沒有網路、資訊傳播緩慢的年代,我也從他出版的書籍裡,認識了許多國外攝影大師,例如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科特茲(André Kertész),讓我受益良多。

【人物特寫】擅長用攝影留下稍縱即逝:莊粵盛 專訪【人物特寫】擅長用攝影留下稍縱即逝:莊粵盛 專訪

Q:你從事攝影教學工作多年,對於推廣攝影不遺餘力,如何看待台灣攝影人的道德素質?以及有什麼建議可以給他們?

由於數位科技進步,以及資訊快速流通,使得台灣一般業餘攝影人的拍攝技巧,已經遠高於20年前,但是在美感、創意方面,則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例如,一般業餘攝影人很喜歡模仿他人,每當有創新穎的拍攝技巧在網路出現,便有許多人爭相模仿,每當有特殊的拍攝景點曝光之後,大家便會一窩蜂前往拍攝。又例如很多人對於後製習慣將飽和度調得過高,讓照片變得像是濃妝豔抹的村婦,既不自然又缺乏美感,色彩和光線,也常調得不合常理,我認為是需要省思之處。另外,我也時常看到一個現象,那就是自私與缺乏尊重。很多攝影玩家過度強求拍到好照片,往往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例如以腳架鎖在公共場所卡位、闖入管制區、任意踐踏公共花圃、私人稻田……等這類的社會新聞經常出現,以至於越來越多的景點因而關閉,或者嚴格限制攝影人進出。

我的建議是,以街拍為例,低調、尊重,是攝影人最基本的素養。在街上拍照時,無需大張旗鼓昭告天下,個人穿著打扮都盡量簡單、平常,以不吸引人注意、不打擾路人為原則,器材也盡量輕便就好。手機就是街拍最好的工具,閃光燈、三腳架、登機箱都盡量不要攜帶,更不要招搖的在街頭用腳架、長焦大砲對著陌生人狂掃。我即使上課帶團外拍,也儘量選擇不顯眼的角落,避免堵在交通要衝,並且分散學員,也請他們保持輕聲細語,以旁觀的角度,觀察眾生百態就好。在公共場所除了遵守公共秩序,不妨害交通、不破壞公物、大聲喧嘩而惹人反感之外,拍攝陌生人時,應該注意肖像權、個人隱私權,也不要妨害秘密。近距離拍攝攤販、店家、街頭藝人時,請先徵求對方同意。拍攝商店、民宅時,不可侵門踏戶,闖入私人空間,或隨意碰觸他人物品。另外,街拍時鏡頭常會拍到弱勢族群,例如遊民、殘疾、攤販、以及其他社會底層人物,個人認為拍攝這些人物,尤其要考慮拍攝目的與心態,以及自身有無足夠的專業能力對這些題材做客觀、公正、真實、又不失尊重的報導,不要為了獵取自己想要的照片,而消費弱勢族群、不尊重其個人隱私及肖像權。我一直都認為攝影應該是件輕鬆優雅的事情,拍不到的就不要勉強,假如拍攝心境不美,照片又怎麼會美麗呢?

【人物特寫】擅長用攝影留下稍縱即逝:莊粵盛 專訪【人物特寫】擅長用攝影留下稍縱即逝:莊粵盛 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