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經驗豐富的攝影師都會在自己的拍攝過程中對攝影有一定的認識,而這些經驗也會在日後的拍攝中成為他們的肌肉記憶,在遇到想要拍攝的畫面的時候,條件反射的做出反應,只是為了拍出那張讓自己滿意的作品。

 

可能很多對於經驗豐富的攝影師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剛入門的拍攝者來說卻要花上一段時間去摸索,因為沒人會去告訴他們。

1、攝影可能會很貴(但卻沒那麼嚴重)

「貴」永遠只是一個相對術語,有些人可能五千元的器材就已經是自己的預算極限了,而有的人十萬元才剛剛起步。

Photo by Clay Banks on Unsplash

▲Photo by Clay Banks on Unsplash

拍照這件事要是真想燒起錢來也是無止境的,不然也不會有「單反窮三代,攝影毀一生」這樣戲謔的說法了。買了機身不算,畢竟那隻是入坑的第一步,剛剛踏進山門,往上還有幾千級台階等著你。買了機身就要買鏡頭,買完變焦買定焦,用完小三元想換大三元,三腳架相機包存儲卡閃光燈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拍照配件也在無時無刻向你招手。

只不過,起步價幾十萬的後背能拍照,兩千元的手機同樣能拍照,沒有三腳架就盡量不要拍長曝光的場景,沒有閃光燈就主動尋找能夠利用的自然光,能把手中的鏡頭利用到極致比擁有無數鏡頭卻拍不出照片要強上萬輩。買最適合的器材不意味著最好的就是最適合的,用好手中的器材才是最關鍵的。

2、社交網絡可能幫不到你

社交網絡的時代,我們習慣性的拍完照以後都要上傳到微博或是其他媒體,我們當然也會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看到別人給自己瘋狂點贊讓每一張照片都成為自己的高光時刻。

Photo by Chermiti Mohamed on Unsplash

▲Photo by Chermiti Mohamed on Unsplash

只不過,拍照的人那麼多,能紅的又有幾個?現在的社交網絡充斥著太多同質化的內容,好內容的不到欣賞和推薦,而那些看起來沒有新意的重複的作品卻因為迎合算法得到了大量的推薦。

還是看你想要的是什麼,如果真的想拍照,就應該踏踏實實的拍自己想拍的內容,不要因為發到網絡上無人問津而灰心,當然也不能抱著別人都不懂的心態獨自狂妄。如果只是想要得到即時滿足,那麼研究平台的推薦算法就足夠了,拍好看的小姐姐遠比認真拍照收穫的關注要多得多。

3、三分法被高估了

入門必學三分法,是因為三分法作為最基本的構圖規則,只是一種最簡單的主體放置模式,就算不會太出彩,但至少不會出錯。

Photo by Road Trip with Raj on Unsplash

▲Photo by Road Trip with Raj on Unsplash

構圖只是一種引導模式,透過構建畫面的規則,來引導觀看者觀看畫面的順序。針對不同類型的畫面,要善於使用不同類型的引導引導方式。掌握構圖永遠是一個好的攝影師的標誌,學會如何透過畫面來抓住觀看者的內心才是拍攝者最應該要掌握的方向。

4、攝影是有價值的

在拍攝器材已經大眾化的今天,幾乎所有人都曾經拍過照,好壞暫且不提,但至少給人一種「能拍照就能做攝影師」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從另一層面剝奪了攝影的真實價值。

Photo by Theodor Vasile on Unsplash

▲Photo by Theodor Vasile on Unsplash

攝影是一種記錄方式,同樣還是一種表達方式,和音樂、繪畫、詩歌一樣,創作者利用自己手中的創作工具,來表達自我,記錄歷史。

即使對大多數拍攝者來說,拍照本身更多是為了個人價值,是為了記錄自己的生活,但是同樣也要相信任何個人價值的實現放到大環境下就是社會價值的體現,薇薇安邁爾當年也只是為了自己的興趣而拍照呢。

5、你也可以擁有創造力

很多人認為創造力是一種天賦,而自己可能生來就沒有天賦異禀,就好像有些人就是天生的創作者,擁有無限的創造力,而自己只是在重複別人已經走過的人生。

Photo by Bruno van der Kraan on Unsplash

▲Photo by Bruno van der Kraan on Unsplash

儘管如此,創造力並不是一名優秀攝影師的先決條件。當然,我們每個人在剛剛開始拍照的時候,都是從模仿開始的,看到喜歡的照片就想要拍出同樣風格的內容,雖然這樣看起來是缺乏想像力的表現,卻並不是停止拍照的理由。

模仿是每個人學習的第一步,模仿是為了打下堅實的基礎,打基礎的過程可能會很寂寞,但只要耐得住寂寞,肯定會在未來的拍攝過程中,不自覺的加入自己的想法,融入自己的風格,而這些,就是自己創造力的開始。

只要有個突然而過的想法,就可能會讓你拍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轉載自 膠片的味道 作者:Kido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