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抱怨「你的照片中空無一人」,我會都回「所有的照片一定有兩個人,一個是攝影師,另一個是觀賞者。」這是取自美國風景攝影師安瑟.亞當斯的名言。我們的創作永遠有二個人,不管是男人、女人還是好人、壞人。攝影是減法的藝術,較多人習慣處理單一主體,但若畫面中的主體數量是複數呢?會不會顧此失彼還是手足無措,甚至不知該如何做抉擇?這篇要為大家剖析電影中的「雙人鏡頭」,讓大家以後面對「複數」問題都能應刃而解喔!

一個人自在二個人精彩

之前,有為大家說明過所謂的《單人鏡頭》,下面要進階到《雙人鏡頭》(Two-Shot),顧明思義,是兩個主體各自占據畫面的一角, 描述二人位置與及相對關係,這種電影鏡頭的特色是浪漫喜劇或好哥們、姊妹淘類型電影的主流,電影常讓戲中談戀愛的男女主角框取在同一畫面裡,讓觀眾有這兩人是天生一對的錯覺。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觀察一些較冷調或孤癖類型的主角,為了表達出不擅與人交際,使用雙人鏡頭的機率甚少,若有的話,時間也會很短暫,甚至連主角的眼神也有所迴避。

各位可以發現,電影畫面的空間其實就是表達人物的關係,人是社會型的動物,無法離群索居,每個人的身邊都圍繞著五種人:親人、友人、愛人、路人,還有敵人。在這世上,不熟識你的叫路人,不害你的叫好人,不放過你的叫敵人,不時關心你的叫友人,不離不棄的叫親人,想要互相廝守一生的叫愛人。但誰料得準哪一天,背後暗捅你一刀的,是你永遠最意想不到的人。

雙人鏡頭在30年代的美國片開始相當常見,初進入有聲片時期的攝影機相當笨重,在對話場面上使用雙人鏡頭大大減少移動攝影機的需要,但現今已變為構圖上的一種需要,畫面取自電影《愛到底》。▲雙人鏡頭在30年代的美國片開始相當常見,初進入有聲片時期的攝影機相當笨重,在對話場面上使用雙人鏡頭大大減少移動攝影機的需要,但現今已變為構圖上的一種需要,畫面取自電影《愛到底》。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莎士比亞說:人生如舞台,戲劇或多或少反映真實人生。所以雙人鏡頭到底該如何使用才好呢?其實不用想的太複雜,用個簡單的二分法就能明白, 雙人鏡其實主要區分為《平衡》與《不平衡》二種。

所謂平衡的雙人鏡頭,大家可以想像成像跳交際舞一樣,舞步有來有往,雙方彼此充滿默契,才能夠和諧共舞,它的畫面是穩定,平和或溫暖的。不平衡的雙人鏡頭則像場激烈的拳擊賽,雙方劍拔弩張,非戰到有一方倒下,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它的畫面是令人緊張,不安的,不平衡的雙人鏡頭會形成冷酷尖銳的對比,但正也是這種對比,才能展現人物之間立場的差異性。

但如果一部影片,全是平衛鏡頭,一定會讓觀眾感覺單調貧乏到審美疲勞,雖然溫馨,但似乎缺少了些張力,所以切記要安排些衝突或轉戾點;但整部片若全是不平衡鏡頭,觀眾可能又會氣得半死,感覺正義無法伸張,所以也需要緩和調劑一下。雖然邊看邊罵,但至少還有些動力支撐到結局,如何拿捏分寸,往往要靠經驗和實作的累積。

平衡的雙人鏡頭:表現出完美的默契,融合出音樂和人與人之間幸福的雙手聯彈,巧妙利用三角鋼琴的造型當做框架,營造出小小的二人世界,取自電影《不能說的祕密》。▲平衡的雙人鏡頭:表現出完美的默契,融合出音樂和人與人之間幸福的雙手聯彈,巧妙利用三角鋼琴的造型當做框架,營造出小小的二人世界,取自電影《不能說的祕密》。

不平衡的雙人鏡頭:再美好的世界也有崩壞的一天,閉上眼逃避與拒絕所看到的一切,雖然兩個人的距離是如此的近,卻看不到也無法感受到你的喜怒哀樂與想法,取自電影《不能說的祕密》。▲不平衡的雙人鏡頭:再美好的世界也有崩壞的一天,閉上眼逃避與拒絕所看到的一切,雖然兩個人的距離是如此的近,卻看不到也無法感受到你的喜怒哀樂與想法,取自電影《不能說的祕密》。

 

你有你的個性與習性, 我有我的主張與規劃

當大家明白雙人鏡頭畫面需要平衡與不平衡二種後,接下來各位拍攝時要特別注意另一個重點,就是人與人因個性與對象以及文化與性別差異,在拍攝畫面上距離有不同的分寸要拿捏。隱私感、私人空間、個人領域,每個人在下意識會因對象的改變,而出現一定的距離或領域,這被稱為「距離學」(Proxemics)。例如,坐公車時,若空位很多,決大多數人寧可坐在旁邊無人的位置,除非有熟人在,排隊時也不可能緊貼在別人身上,搭電梯時就算被迫擠在一起,眾人的眼神視線也不會做交流。

如果有陌生人死盯著你看,你一會覺渾身不自在,也許你並不覺得拍攝須要去認識這些,但電影自六七零年代,精神分析理論滲入電影領域後,才讓電影又走入另一個新階段,攝影可以遠比想像中來得更加寬闊和細膩。

以下為各位概略性介紹:

  • 雙人全景鏡頭

全景鏡頭,它是電影發展最初期類型的鏡頭,就像觀眾在戲院看舞台劇一樣,可以看到人物整體和周圍環境的全貌,但看舞台劇時觀眾的視線是固定的,或下意識只注意自己想聚焦的重點或演員,甚至有時忍不住拿出望遠鏡去觀賞,而電影最大的不同,為了讓觀眾快速掌握畫面的重點,會去拍攝不同遠近的場面。

所以才慢慢有了全景,近景,到特寫畫面的產生,它就像個引領者,觀眾明明全程都坐在椅子上,卻像親自走過去碰觸、凝視它,進而為它流淚,如果創作者的主題思想不夠明確,只懂得先拍再說,事後再去剪接,往往畫面的品質與效果會大打折扣。

全景的距離較遠,正好是公眾距離,如同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上保持2~3公尺以外的距離,或一般人在公共場合上行走,人與人會互相保持距離行走,有足夠的空間感,若在公眾場合突然多人都貼的很近,會讓人感到緊張。它常用來當人物和環境的確認鏡頭,當故事發展愈長我們對這人物愈熟悉時,鏡頭愈加拉近到中近景,但當到下個場景和人物時,又會從另一個全景開始 。

有時觀眾看不到任何表情,反而更增添不安感,另外全景構圖不一定要兩人並排,那樣的構圖稍嫌單調些,多嘗試不同角度,取自電影《九降風》。▲有時觀眾看不到任何表情,反而更增添不安感,另外全景構圖不一定要兩人並排,那樣的構圖稍嫌單調些,多嘗試不同角度,取自電影《九降風》。

 

全景它除了讓觀眾看到人物的體型、衣著打扮、用於身份交代外,還有肢體動作也是重點,尤其在舞蹈片或武俠片中所使用雙人全景鏡頭,可看到人物對峙與雙方的位置,像是尬舞或武打,觀眾可以看到人物將身體四肢,發揮到達極致。另外在環境上因拍攝距離較遠,畫面較廣闊,適合利用環境來營造出另一層氣氛,舉例來說平衝的雙人鏡頭,也許看到二位主角在陽光沙灘下悠閒散步;若是不平衝的雙人鏡頭,也許暴風雨突然來襲,二位主角開始逃命,畫面拉得愈遠,愈能感到被大自然所吞噬,以及主角的渺小與無力,通過特定環境與場景,對人物有著說明以及烘托之用。

出場人物眾多,但一字排開幾乎都被當背景給虛化掉,真正的主體只有前面過招的二位,乃當二人鏡頭來處理,雖然功夫片不乏全景的武打動作,但在電影葉問的全景鏡頭反而相當少,因為詠春拳是南派短打的功夫,以近戰技法為主,為了清晰展現這類拳派的武術特點,反而中近景運用較多,所以瞭解各種動作的特色,才能拍攝到適合的鏡頭,圖片取自電影《葉問2》。▲出場人物眾多,但一字排開幾乎都被當背景給虛化掉,真正的主體只有前面過招的二位,乃當二人鏡頭來處理,雖然功夫片不乏全景的武打動作,但在電影葉問的全景鏡頭反而相當少,因為詠春拳是南派短打的功夫,以近戰技法為主,為了清晰展現這類拳派的武術特點,反而中近景運用較多,所以瞭解各種動作的特色,才能拍攝到適合的鏡頭,圖片取自電影《葉問2》。

 

    (後面告訴你不同距離的雙人鏡頭,有什麼差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