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我一直在中南部的大專院校開設攝影課程,相較於二十年前,開設相關課程的系所大幅增加。但由於大部分的課程,都是寄宿於設計或是視覺類等應用美術的科系之下。課程內容比較重在技術的層次,並沒有辦法完整的建立學生影像創作以及閱讀的能力,間接的限制了創作者的可能性。

回溯攝影

雖說創作都是先由臨摩開始,但是如果養分的來源過於單一,所養成的視野以及觀點就不免貧乏。網路攝影論壇上一直有著一些詭異的狀態,曾經有人把成名的攝影家所拍攝的地景作品,匿名貼在討論區請網友討論,得到的結果卻是令人哭笑不得。當然,作為閱聽者不一定要完全的轉譯創作者的意圖,但是如果評語是「沒有照構圖公式來」或是「天空不夠藍」、「顏色不夠飽和」、「畫面張力不夠」等等,這樣的評語卻也顯露出,大家對於影像閱讀的觀點可能過於偏狹。

讓我們先回到攝影史裡面的一段小故事講起:攝影早期的發展,是依附在繪畫的裙擺下。十九世紀交通不發達的狀況下,人們對於異國的想像充滿了窺探的欲望。攝影師們漂洋過海帶回了獅身人面像、泰姬瑪哈陵以及紫禁城的玻璃版影像。一方面賣給畫家當作畫的參考,另一方面賣給出版商製作異國采風的畫冊以及明信片。滿足了當時歐陸大量興起的中產階級對於異國風情的幻想,間接帶動了品味的轉向,從今爾後他們對於遙遠東方的想像從香料、茶葉、橡膠、絲綢等刻板印象實體化成為可以理解的客觀現實。

 

開始創作

時至今日,國際交通頻繁,大家對於國際旅遊的想像也輕易的化為可達成的現實。但我們還是重覆著一百多年前的攝影師們異國采風的動作,而且還要自己付錢出旅費!當然,這樣的影像作為生活紀錄以及旅遊紀念當然是無可厚非,但是作為創作的主題,未免顯得老梗了。

那要怎樣尋找新的題材,進入創作的狀態呢?在數位影像科技不斷精進的當下,進入攝影的門檻已經降的非常的低了。在不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去精進攝影的工藝部分的前提下,目前大多數的攝影愛好者,提前進入創作的撞牆期。很可惜的,大部分的人都選擇了比較簡易的方式,追求器材的變異與多樣性,讓器材本身的特殊效果來達成突破的目的,並非從影像本身的內容及語彙下手。然而,這樣的成果只是短暫的假象,並非長久之計。

舉一位攝影師郭明哲先生的作品「Everyday Practice of Art」為例,(註:本作品榮獲桃園創作獎優選,郭以本作品通過紐約視覺藝術學院攝影研究所的作品審查,目前負笈紐約攻讀攝影。)作品的內容沒有異國風情、大山大水;寶藍色的天空或是飽和的色彩,僅僅是不起眼的路邊景像。讓我們先來看一下他的創作自述:

Everyday Practice of Art 藝術的每日實踐

我從小居住在台北市市中心區,住家卻距離著名的師大夜市僅百公尺,長久以來享受著輕易取得便宜美食的便利。漸漸地,我開始注意到夜間人聲鼎沸的夜市,在白天時卻有另一番秩序,像是桌椅與餐車會無聲、節制的躲在角落;又如營業時活力十足的水果攤,會讓誘人的水果盡情地在街道上開展,但營業結束後,箱子們又會優雅的被堆置到牆邊。

走在各大小巷弄中,不藏私的居民們更是會在意外的地方,將家中(或店中)的物品向大眾展示,裝置的方式常像是巷弄中的公共藝術。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些裝置還會隨著時間自行長大或消失,彷彿有機體似的產生自我變化。這往往會帶給我不同程度的驚喜,也讓我開始想紀錄這些有機變化。

經過幾次勘查後,我會選光線合宜的時機,在小巷弄中架起大型相機。有時會遇到附近住戶關心起我在測量什麼(腳架上的大型相機看起來像測量儀器),在我向他們解釋要把鏡頭前好似公共藝術的擺設拍攝下來時,他們不解地勸我不如去拍正妹,就是無法帶著靦腆和我一起欣賞自己(或鄰居)不經意創作的作品。無法以言語說服他們的我,只好繼續我的拍攝工作。我默默期許眼前的影像在相紙呈現後,能讓這些「生活藝術家」對自己的作品有不同角度的看法。

郭明哲(2010)

攝影創作解密(上篇)

攝影創作解密(上篇)

攝影創作解密(上篇)

攝影創作解密(上篇)

攝影創作解密(上篇)

攝影創作解密(上篇)

 

透過這些影像,大家可以試著對自己提出幾個影像思考以及創作上的問題:

  • 攝影是對於異國風景的想像,還是對於生活週遭客觀現實的剖析
  • 創作本身是自我概念的傳達,還是取得外部認同的捷徑
  • 創作者所框取的現實片段,是主觀還是客觀的結果
  • 對於現實片段的凝視,觀者如何進入、閱讀
  • 理性的霸凌以及作為觀者的焦慮

 

當然,以上所講的都是以有志於影像創作的朋友們給的一些想法。休閒娛樂為主的朋友們,好好的玩就好。沒有人會期待網球選手閒暇之時下下棋,還可以獲得本因坊的頭銜;也沒有人應該要求美食評論家要有米其林三星主廚的資格囉。

各位有興趣的,思考一下這些問題。下次我們再針對這些議題慢慢的順著郭明哲的影像,逐步解密。

 

延伸閱讀

《數位攝影 基礎概念》Round 1 • 什麼是 像素 ?

【異端思維】從 Marvel 漫畫 電影 理解鏡頭語言

攝影人要不得的迷思:流行與不流行

舞台攝影 : 音樂現場 Live 直擊!

 

攝影創作解密(上篇)李旭彬
目前在台南獨立經營海馬迴光畫館,從事攝影藝術的推廣及教育,並持續從事攝影創作。曾負笈佛羅倫斯、紐約及舊金山等城市學習攝影。作品主要在探討土地的議題,影像風格深沈優雅。文字風格剽悍,理性感性兼備。

看更多文章
海馬迴 光畫館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