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我給一本書最大的讚美,大概就是看完後會有一種「好想出一本這樣的書」的感覺。2012那段時間,我還在念博士班,婚禮拍攝的接案還沒有很上軌道第一次拍攝海外婚紗,用的器材還是canon那一年,在沒有案子的空餘,常常往實驗室後面的山上跑去在大雨的夜裡,穿著gore tex 的外套與登山鞋聽著山裡的聲音......

1

同樣是在那一年,我在 dcview 跟 digiphoto 的專欄認識了大型阿生從那個時候開始,幾乎看過他的每一篇文章,而我最早開始拍攝昆蟲的技巧,也都是從 dcview 上的文章而來一個人蹲在草叢中,左手拿著閃燈,右手拿著相機就這樣度過了那一年。


大型阿生的文章好讀而且清晰,我想從 dcview 時期就有在跟隨著的朋友想必也不會太陌生當編輯莊莊很神秘地告訴我接著會出大型阿生的書時,我腦中就大概已經浮出這本書的輪廓。今天稍早,看到一個包裹丟在門前,我迫不及待的打開因為前一天已經看到莊莊寫的介紹文,馬上想到應該是這本書還來不及走回書桌前就已經將包裝拆得一團亂點開mostly strings電台的音樂,然後從第一頁開始翻著。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我會說,台灣是該有一些這樣的書不再只是單純的攝影技巧教學,不是過於重複的題材不再是賣弄文字或是空洞的影像堆疊是扎扎實實,經過多年累積的故事與影像的結合。也許多數的讀者不會明白,每一張照片背後的故事可能蹲了無數個夜晚,可能忍受夏日的酷熱也許不像拍攝網路美女會有那麼高的注目度也許很多人看到昆蟲的照片只想趕緊關掉。


感謝大型阿生為這座島嶼生態留下了這樣的記錄。

它不是一本昆蟲圖鑒,它並沒有告訴你每個物種的分類、學名,沒有告訴你牠們的生活習性,分類依據、食性;它是一本昆蟲圖鑒豔,它記載了拍攝的位置,相機的參數它告訴了你拍攝這些影像時發生的時空背景。

它不是一本攝影集,它是一本故事書,
它不是一本工具書,它是這個島嶼的記憶。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如果你從不曾留心身邊的昆蟲,這本書可以讓你驚歎台灣的物種多樣性如果你曾經浸淫在生態的拍攝上,這本書會把你帶回拍攝當下的記憶。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我很喜歡大型阿生的文章不止單單是因為照片本身,他對於這些生物無意間透露的情感也是讓他的文字之所以吸引人。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人的六年,蟲的數十世代,大地的一眨眼」

剛好在莊莊的文章裡也提到了第四章 「耳鳴未止」的一點內容這個章節主要是在講「蟬」,他提到了為了拍攝蟬的羽化足足花了三年的時間大自然的時序是難以琢磨的,即使做足了功課,往往也是會撲個空無論是花、蟲、鳥,任何會有季節性的物種都會隨著地球整體氣候變遷的影響,而改變生理狀況與作息,可以說攝影師對於氣候變遷的敏銳度,絕對不亞於科學家。

「耳鳴未止」這章節的文字不多,但後勁十足,由於我不想破壞大家看書的樂趣只好寫點自己的故事充數一下。


同樣回到 2012 年拍生態微距的那段日子,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拍攝棘蟻理由很簡單,因為Edward o wilson是我的偶像,加上棘蟻比起一般螞蟻來的大型透過倒接拍攝可以把細節拍的很清楚,那段時間因為認識了林永杰(cypherone)對於超微距攝影充滿了興趣,搭配離機閃,就這樣開始過著蹲在路邊拍棘蟻的日子。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螞蟻的社會系統非常複雜,教科書上寫的跟真實情況無法相提並論不同的品種間更是有絕大的差異,而這些都是非得你花上很長的時間跟這些小傢伙相處後,才能夠略窺一二當我大概弄清楚牠們動線沒多久,隔天山坡地整建一個怪手一挖就什麼都沒有了。

在拍攝牠們的那段時間,我理解了 wilson 為什麼會瘋狂地迷上這樣的物種同時期 science 上有篇文章,提到了發現一種螞蟻會模仿蜘蛛透過植物纖維製作網子來捕捉其他昆蟲。

這個世界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需要你停下來才能發現。

 

在書本的第七章 「沒有回應」這個章節裡提到了幾個很有趣的故事,對於昆蟲的擬態或是保護色一直都是科學家醉心的主題,對我也不例外加上我自己也曾被這些擬態騙得團團轉。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要不是因為拍下來,在山裡遇到還真分辨不出來,心情不好的時候,光看蜘蛛結網煩惱就消了,讓我偷渡一組我自己很喜歡的作品 – 蜘蛛芭蕾。

拍攝這些小東西是有趣的,也許不像貓狗那樣與人親近,在「沒有回應」這個章節的最末一篇「來日不多」裡大型阿生提到了親眼見到吃了太多發酵果實的虎頭風醉到飛不太動。想必是相當有趣的畫面,但我還是別碰上的好(笑)

「蟲鳴未止,那是最嘹亮的寂靜」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副標題,那是每個曾經站在山林裡的人都體會過的感動。很誠心的(是說哪次寫推薦文不是誠心的),推薦這本書如果你還信的過我的品味,那就快去一趟書店吧!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後續雜談(牢騷系攝影師專用時間)

拍生態微距真的是一件很瘋狂的事情,當年主要使用的器材是 5d2 搭配各家老鏡轉接我還記得一開始最常使用的是一代的百微,然後我的 AF 壞掉,只能 MF拍稍微會移動的物體跟本是不可能的是,只能手動追焦。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出去拍「一隻」蜜蜂可能就要拍七八十張才會有一張滿意的尤其又很任性想要拍飛行中的蜜蜂,幾乎都要抓他看到花朵遲疑的那瞬間按下快門。

另外在山上拍昆蟲常常像在玩神奇寶貝,你知道這附近可能有某種蛙或是蝶但只有極低的「遇怪率」,而且丟出寶貝球也不一定會抓到。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或是好不容易有東西出現了,「啊,又是個鯉魚王」。雖然半輩子念的書都跟生物有關,但我的研究領域是微生物啊對於昆蟲或植物雖然比起一般人了解,但跟專業的比還是大外行別說習性了,看到了都不一定認得出來,每次拍完後回家都要花很長的時間去一一比對圖鑒,才終於可以找出正確的名稱是說做研究有沒有這麼認真都值得商榷。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天啊,這傢伙怎麼長這樣」大概是心理最常出現的 os大自然總是比你想得更誇張,這是我拍攝以來最大的結論。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一大早天剛亮,還沒吃早餐,就看著他們喀吇喀吇啃著葉子寧靜的樹林中就只聽得到牠吃葉子的聲音,像是啃生菜沙拉那樣清脆聽他啃著自己肚子都餓了。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最早開始拍蛙的經驗也是來自大型阿生,拍攝前也看了不少的文章但實際最大的困難還是「找不到」。對於沒有經驗的人來說,蛙可能都跳到你眼前了也看不到也第一次認知道「保護色」這三個字的意義。


還記得有一次拍攝臺北樹蛙,牠就趴在我眼前的葉子上睡得正熟。

我都沒看見直到早起爬山的阿姨看著我說「阿你到底是要拍什麼?」

「我來拍樹蛙」

「啊就在你前面啊」

頓時覺得自己也太蠢了,但經過幾次的經驗後,就變得很敏銳。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這張照片被我命名為across the universe (披頭四的歌)照片中的是葉蟎,這大概是我扣掉細菌病毒外拍攝過最小的物種葉蟎會用很細的絲組成龐大的網狀構造,然後吸取植物的汁液在巨大的網狀構造中繁衍、生殖,擴張領地整個網就像是個宇宙般,其實這張照片後面無數的散景是來自於其他葉蟎的屍體、退下來的皮、糞便。真是好不浪漫。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曾幾何時,已經沒有時間跟力氣上山看螢火蟲不時還是有些懷念,只能看著臉書上朋友的分享過過癮。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在暫別生態拍攝前,我拍下最後一張很喜歡的照片。


如果看完《一平方公尺的宇宙》,可以讓更多的人留意身邊的環境,雖然這樣好像講的太遠,但那肯定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文章轉載自Taotzu Chang’s blogphotography

 

前往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購買


 

蟲鳴未止,那是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張道慈

破渡的本名是張道慈,目前為全職婚禮攝影師,致力於培養自己的獨特視野及個人影像風格,非常熱愛這份工作。2012年,獲得歐洲最大型攝影比賽-法國px3大獎的婚禮類金獎;隔年,在美國的攝影比賽IPA國際婚禮攝影大賽的婚禮類獲得首獎。自2013年起,破渡獲得WPJA與AGWPJA兩個國際婚禮協會認證,同時也在協會內部的比賽獲獎。除了婚禮相關的主題外,閒暇時人文、風景也是破渡經常拍攝的主題。期盼在未來,破渡能繼續走向世界,探索各地的風情與傳統。
www.pooldod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