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不了解的東西,越容易給它莫名其妙的稱號;其實莫名其妙也不是不好,至少就字面上而言,可以解釋成「無法形容它的巧妙」。在雨天的夜裡高亢地鳴叫,卻屢屢遍尋不著出聲的到底是什麼,於是人們就給了牠們個「雨怪」的鄉野俗名;邏輯上很正常。
一般說來,最多人認為「雨怪」一詞所指的蛙類,就是中國樹蟾。原因在於牠們分佈廣泛,郊區的田邊或竹林果園中常可見,鳴叫的頻率高且響亮及遠,且聲音常來自四面八方;草叢樹上蕉葉的位置或高或低,「急急急急」地猛唱著。中國樹蟾是台灣唯一樹蟾科的成員,約有三公分大,鳴囊吹脹時是透明的,鼓起瞬間甚至可以透過鳴囊看見牠們的喉嚨。如此情深殷切,讓我好喜歡。南部的個體色比較暗淡,中部和北部所見樹蟾通常相對搶眼鮮豔。
▲諸羅樹蛙是珍稀保育類台灣特有種,熱季由南部每年五月起至八月止。在下雨的日子,可以走一趟永康的三崁店糖廠廢墟,或是麻豆總爺藝文中心。在台灣三十二種青蛙中,我個人認為諸羅樹蛙的叫聲最動聽。(Canon EOS 450D + SIGMA APO 180mm F3.5 MACRO + Canon Speedlite 430EX & Panasonic PE-28S。ISO 100, F7.1, 1/160 sec)
▲拉都希對人類的接近不太在意,可以和牠們一起參加集會;南部山區的冬末和初春,是牠們繁殖的另一熱季,水域附近往往聚集很多雄蛙。(Canon EOS 450D + SIGMA APO 180mm F3.5 MACRO + Canon Speedlite 430EX & Panasonic PE-28S。ISO 100, F9, 1/100 sec)
▲香蕉園常常是中國樹蟾喜歡的居住環境,只要有牠們的族群在,下雨天的香蕉園便是一片熱鬧滾滾。(Canon EOS 450D + SIGMA APO 180mm F3.5 MACRO + Canon Speedlite 430EX & Panasonic PE-28S。ISO 100, F8, 1/200 sec)
當然以前的夜照設備欠佳,找不到牠們是正常的;現在的手電筒和LED燈威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仔細聽一會兒,循聲定位,燈就朝那方向照去,發現牠們不再困難,雨怪也可以不那麼怪了 — 雖然我很喜歡這名稱。「雨怪」一詞聽起來和說起來,感覺都有些神秘和傳奇的味道;我比較喜歡人類這樣看待野生動物,有些距離、有些尊敬與畏懼、有些搞不懂。而其實我們說的雨怪,也並不只是單指一種蛙;牠們很多在雨夜都給人一種有聲無影的印象。
▲台北赤蛙也是保育類的青蛙,南部六甲、官田鄉的菱角田不難見到,但是牠們聲音太小又不愛叫,很難聽聲辨位,得靠目視來找尋。(Canon EOS 450D + SIGMA APO 180mm F3.5 MACRO + Canon Speedlite 430EX & Panasonic PE-28S。ISO 100, F11, 1/80 sec)
▲海蛙在茄苳與林邊地區族群穩定,晚上聽到牠們的聲音會很詫異和有趣;竟和羊的聲音很像,咩咩咩…(Canon EOS 450D + SIGMA APO 180mm F3.5 MACRO + SIGMA EF-500 DG Super & Panasonic PE-28S。ISO 100, F8, 1/125 sec)
▲花狹口蛙是外來種,原本在屏東發現,目前已經往北拓展,入侵台南縣。(Canon EOS 450D + SIGMA APO 180mm F3.5 MACRO + Canon Speedlite 430EX & Panasonic PE-28S。ISO 100, F9, 1/160 sec)
我拍青蛙,開始的地方是關廟森林公園;初接觸當下,有太多的意想不到。我沒想到一隻兩公分多的小青蛙,能發出超過九十分貝的聲音(約為一般警報器的聲音響度);而僅約兩坪大小的棲地上竟有超過百隻聚集鳴叫,可以讓我馬上耳鳴;即使離開了回到家,也持續整晚嗡嗡地在腦中不停響著,徹底體會到牠們渴望愛情的歌聲,威力是如此強大…
本文同步刊載於鏡頭下的森之言葉
作者》大型阿生
1
那是一種享受的感覺啊
2
沒想到青蛙也這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