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個月初Sony FE新鏡發表的外電消息,當中除了24-240mm於當月發售外,其他的都還要再等等,殊不知沒隔多久就收到新聞稿,3月20號就正式上市啦,只剩90mm Marco還無緣跟大家見面。究竟是外電消息有誤還是我會錯意呢?好吧,反正也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A7系列的用戶可以早點把中意的鏡頭帶回家!這次先到小編手上的是FE 35mm F1.4 ZA,不管是從價位或經蔡司加持的定位來看,無疑都是這波新鏡發表中的重點鏡頭。
實拍範例
▲光圈F2.8, 快門1/1000秒, ISO 100, JPEG(看原圖)
▲光圈F4, 快門1/500秒, ISO 800, JPEG(看原圖)
▲光圈F2.8, 快門1/1600秒, ISO 100, JPEG(看原圖)
▲光圈F2.8, 快門1/640秒, ISO 100, JPEG(看原圖)
▲光圈F2.8, 快門1/60秒, ISO 400, JPEG(看原圖)
▲光圈F2.8, 快門1/640秒,ISO 100, JPEG(看原圖)
▲光圈2.8, 快門1/1250秒, ISO 100, JPEG(看原圖)
▲光圈F3.5, 快門1/60秒, ISO 320, JPEG(看原圖)
▲光圈F4, 快門1/500秒, ISO 2000, JPEG(看原圖)
▲光圈F2, 快門1/60秒, ISO 800, JPEG(看原圖)
搭配A7R的畫質考驗
該顆新鏡最大的亮點,在於它是第一顆搭載F1.4大光圈的FE接環鏡頭,而且採用圓形光圈設計,原廠相當強調其柔順的散景過渡表現,不曉得大家看完上面的實拍範例後感覺如何呢?另外,相信所有人都對它的解像力有很高的期待,這次測試也搭配了A7R,來看看FE 35mm F1.4 ZA能不能經得起高畫素的考驗。拍攝設定上,相片風格皆為標準,並關閉DRO動態範圍最佳化,也因應鏡頭的數位化修正,鏡頭補償選項(陰影、色像差、失真)都設為自動,以JPEG格式直出實拍照片。
解像力的部分,F1.4全開光圈就有不錯的成像表現,在低光源環境中可以讓該顆鏡頭的價值充分發揮!不過經比較後會發現,縮個一級光圈就可以讓畫面有更好的對比度和銳利度,而且F2之後以中央畫質來看其實差別不大,直到F16才會稍微衰退一點點,整體表現相當不錯。至於邊角畫質,個人覺得大概要到F8才比較理想,換個角度思考大光圈鏡頭會拍攝的題材,影像的邊角細節應該都常常處在焦外散景的範圍,若是要拍景,往往也會縮光圈至F8到F11左右爭取景深,所以影響應該是不大才對?而原廠在簡報時也有秀出MTF圖,與其他競品的35mm F1.4鏡頭相比,其邊角畫質已經相當具水準,這點就提供給大家參考囉。各級光圈的畫質測試可以至Flickr看測試照,以下提供幾張實拍範例做中央裁切,看看有沒有符合你的期待?
▲光圈F1.4, 快門1/125秒, ISO 1000, JPEG(看原圖)
▲100%裁切
▲光圈F2, 快門1/60秒, ISO 640, JPEG(看原圖)
▲100%裁切
▲光圈F2.8, 快門1/1000秒, ISO 100, JPEG(看原圖)
▲100%裁切
▲光圈F4, 快門1/320秒, ISO 100, JPEG(看原圖)
▲100%裁切
▲光圈F5.6, 快門1/160秒, ISO 100, JPEG(看原圖)
▲100%裁切
DD SSM 與全新光圈環設計
FE 35mm F1.4 ZA採用8群12枚的鏡組結構,當中包括3枚非球面鏡片,以抑制像散及像差。它採內對焦設計,值得一提的是具備「直接驅動超音波馬達(DD SSM)」,可以快速推動3枚對焦鏡片群,使對焦更安靜快速。根據原廠的簡報資料指出,DD SSM的設計是根據A接環的影像穩定系統,能使較重的鏡頭快速移動,對焦也更準確。實際體驗下來對焦確實寧靜無聲,但速度上可能是因為搭配A7R的關係,整體感覺則是中規中矩,若是遇到低光源環境就更不用說了,手動對焦比較快。
光圈環則是它的另一個特色,崇尚老鏡操作手感的玩家可以藉此控制光圈值,能以1/3的檔位進行調整。它還有一個卡榫開關,切換到OFF則成為無段光圈,在操作上能配合影片拍攝不出現雜音。若是習慣機身控制光圈的話,就只要將光圈環調整至最左端的「A」即可。我個人還是比較習慣從機身進行拍攝設定,所以有時候會突然納悶為什麼機身調整光圈都沒有反應,才發現原來是光圈環從「A」跑掉了。這樣誤觸的經驗不多,可能是將相機收進包包時或不知道怎樣碰到的,但不是什麼操作上的大問題。
▲很清楚可以看到9片光圈葉片。
▲新設計的光圈環和切換卡準。
圓形光圈帶來的散景表現我自己是還滿喜歡的,相信大家看了前面的實拍範例應該有些心得(後面還有更多實拍),而35mm身為人帶景的常用焦段,進可攻退可守,F1.4能營造出怎樣的空間感也是觀戰重點之一,因此也特別請同事幫忙,讓大家參考人帶景能做出怎樣的效果。
▲光圈F1.4, 快門1/100, ISO 2000, JPEG(看原圖)
▲光圈F1.4, 快門1/100秒, ISO 3200, JPEG(看原圖)
▲光圈F1.4,快門1/100秒, ISO 3200, JPEG(看原圖)
而圓形光圈帶來的小小缺憾,應該就是星芒的表現了。帶FE 35mm F1.4 ZA去了一趟民權大橋曝車軌,星芒大概要縮到F5.6才開始有點樣子,考慮到畫質和星芒的形狀,拍夜景大概F11左右是比較理想的設定,當然如果沒有腳架或是需要更長的曝光時間就另當別論啦。
▲光圈F13, 快門15秒, ISO 50, JPEG(看原圖)
▲F5.6(左)、F8(右)
▲F11(左)、F16(右)
下圖是上個禮拜經過信義區時拍的,連日陰雨我只能等太陽下山後的藍幕天空搭配建築的燈光讓畫面多點色彩,在F1.4全開光圈下可以發現有些輕微紫邊,即便是縮圖也多少可以察覺,如果真的很在意,光圈縮個一到二級左右就能有顯著改善。從以下的100%裁切可以看到,只要不是太嚴苛的環境,F2.8開始就幾乎看不太到紫邊了,各級光圈測試原圖請參考這裡。
▲光圈F1.4,快門1/125秒, ISO 400, JPEG(看原圖)
▲F1.4(左)、F2.0(右)
▲F2.8(左)、F4(右)
(下一頁看體驗心得及更多實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