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光圈色差

憑藉著三枚ED鏡片加持,理論上色散程度應該要可以忽視才對,但對幹太陽後我們發現廣角端F2.8紫邊、綠邊一次滿足,讀入RAW檔更是嚴重(這裡就先不放了...),光圈起碼要縮到F5.6才能明顯改善;反觀望遠端一如預期地好,檢視高反差邊緣幾乎看不到色散存在。

相較之下鬼影與耀光抑制則維持富士一貫的優良傳統(詳見原圖),採用奈米鍍膜有效提升透光、減少反射,全開光圈就能得到非常乾淨的畫面,因此喜歡拍攝逆光人像的玩家可以放心F2.8催下去,既能營造夢幻氛圍又不必擔心鬼影亂入。

 

註:以下測試為JPEG直出。

16mm端(看原圖)--F2.8--55mm端(看原圖) 16mm端(看原圖)--F2.8--55mm端(看原圖)

▲ 16mm端(看原圖)--F2.8--55mm端(看原圖)

16mm端(看原圖)--F4--55mm端(看原圖) 16mm端(看原圖)--F4--55mm端(看原圖)

▲ 16mm端(看原圖)--F4--55mm端(看原圖)

16mm端(看原圖)--F5.6--55mm端(看原圖) 16mm端(看原圖)--F5.6--55mm端(看原圖)

▲ 16mm端(看原圖)--F5.6--55mm端(看原圖)

16mm端(看原圖)--F8--55mm端(看原圖) 16mm端(看原圖)--F8--55mm端(看原圖)

▲ 16mm端(看原圖)--F8--55mm端(看原圖)

16mm端(看原圖)--F11--55mm端(看原圖) 16mm端(看原圖)--F11--55mm端(看原圖)

▲ 16mm端(看原圖)--F11--55mm端(看原圖)

16mm端(看原圖)--F16--55mm端(看原圖) 16mm端(看原圖)--F16--55mm端(看原圖)

▲ 16mm端(看原圖)--F16--55mm端(看原圖)

16mm端(看原圖)--F22--55mm端(看原圖) 16mm端(看原圖)--F22--55mm端(看原圖)

▲ 16mm端(看原圖)--F22--55mm端(看原圖)

 

 

散景特性與星芒表現

散景的喜好見仁見智,但一般來說大家都偏愛過渡柔順的奶油虛化,16-55mm在這方面尚能滿足各位的需求,唯獨背景點光源帶有些微的二線性,全開光圈下畫面邊緣又有明顯的口徑蝕,如果你是挑剔散景的玩家,只能縮一點光圈換取比較「圓滿」的光斑。

 

室內F3.2食物油光散景(看原圖)--二線性--戶外F2.8夜間點光源散景(看原圖) 室內F3.2食物油光散景(看原圖)--二線性--戶外F2.8夜間點光源散景(看原圖)

▲ 室內F3.2食物油光散景(看原圖)--二線性--戶外F2.8夜間點光源散景(看原圖)

室內F3.2食物油光散景(看原圖)--口徑蝕--戶外F2.8夜間點光源散景(看原圖) 室內F3.2食物油光散景(看原圖)--口徑蝕--戶外F2.8夜間點光源散景(看原圖)

▲ 室內F3.2食物油光散景(看原圖)--口徑蝕--戶外F2.8夜間點光源散景(看原圖)

 

最後是很多玩家在意的星芒形狀,9片光圈葉片為16-55mm帶來漂亮的18道芒,大約從F11開始整齊收斂,縮至F16可以得到完美的尖刺尾巴,若不是特別的星芒控,這樣的表現應該能滿足多數人的需要(起碼比18-55mm或18-135mm好些)。

 

(左)F2.8(看原圖);(右)F4(看原圖) (左)F2.8(看原圖);(右)F4(看原圖)

▲ (左)F2.8(看原圖);(右)F4(看原圖)

(左)F5.6(看原圖);(右)F8(看原圖) (左)F5.6(看原圖);(右)F8(看原圖)

▲ (左)F5.6(看原圖);(右)F8(看原圖)

(左)F11(看原圖);(右)F16(看原圖) (左)F11(看原圖);(右)F16(看原圖)

▲ (左)F11(看原圖);(右)F16(看原圖)

F22(看原圖)

▲ F22(看原圖)

 

 

(下一頁看結論和更多實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