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畫質設定

回想當初敗家的原因,除了富士獨到的人像發色,再來就是相對較高的可用ISO。與黑色版本及X-E2相同,工作ISO約可設定至3200,堪用值則為6400,整體來說幾乎沒有彩色雜訊的干擾,就影像純淨度論可謂非常出色。上述這段結論你知我知大家知,之所以再提一遍主要是想和大家討論細節還有設定方式,或許是因為全幅單眼用久了,對於micro contrast比較要求,所以第一時間回到APS-C系統有點適應不良,有鑑於片幅大小和細節量呈正比,為了榨出X-T1的極限,我傾向於讓系統少抹一點進而留下最多的細節(大家可以觀察布偶毛的紋理),故設定上我習慣把減少雜訊功能減到最少的-2,後製時再透過濾鏡或色板儘量把micro contrast做出來。

至於雜訊的部份我並不擔心,各位可以參考下列對照圖,我認為在-2的設定下噪訊控制依然高水準(或者說還是有抹...),倘有不滿意的地方後期再手動處理即可,如此一來畫質會最接近我希望的標準,雜訊和細節兩端達到最理想的平衡。


各級感光度測試原圖

▲ 各級感光度測試原圖

ISO 2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ISO 2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 ISO 2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ISO 4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ISO 4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 ISO 4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ISO 8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ISO 8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 ISO 8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ISO 16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ISO 16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 ISO 16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ISO 32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ISO 32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 ISO 32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ISO 64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ISO 64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 ISO 6400,(左)NR減少雜訊:-2(看原圖)(右)NR減少雜訊:0(看原圖)

 

 

富士RAW檔挑戰心得

其實大部份相機RAW檔丟進後製軟體都有落差,只不過富士的X-Trans系統號稱當中最不好伺候的品牌之一,直出JPEG或機身RAW轉JPEG畫質近乎完美,唯獨RAW檔拉進後製軟體就像變了心的女朋友,尤其當套用重口味的Velvia時,很難回復至相機螢幕看到的樣子。為了解決萬惡的RAW檔難題,以下針對轉檔、銳化與寬容度三分面分享一點實驗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放RAW檔,需要動態範圍時不再望著高壓縮比JPEG興嘆。

 

4款軟體轉檔效果

談到後製轉檔,相信多數人會把隨機的SILKYPIX解RAW軟體放在冷凍庫裡,改用效果好一些些,但調整功能相對強大的Lightroom處理。事實上轉檔不只有冷凍庫和LR二選一,以下我另外找了兩套國內外口碑極佳的試用版做比較,分別是Phase One出的Capture One Pro系列以及Iridient,過程中僅讀入PROVIA RAW檔隨即轉出,沒有做任何的參數變動,結果從兩次實驗中發現Iridient的JPEG檔都是最大的,進一步檢視細節、對比與銳利度也是三套軟體中最好的,同時預設的雜訊處理也毫不遜色,各方面可以說和直出JPEG平起平坐,其次則依序為Capture One Pro和Lightroom,當中又以Lightroom需要加工的程度最大。

接著我們來看色彩表現,令人意外地Capture One Pro在第一組範例中幾乎走鐘,豬玩偶的顏色完全跑掉;而Iridient雖也稱不上精準還原,但整體看來顏色討喜,紅色的比重會比較多一些,可以想像人像題材效果應該不錯。至於Lightroom依然中規中矩,還原能力不錯只是平淡了點,稍微調整就能接近原本的樣子。所以綜上所述,若玩家想在LR之外找一套解RAW檔的指定打擊,個人首推Iridient,它的轉檔效果可以讓我們省下很多LR的後製功夫,即便需要進Photoshop加強,它也支援PSD檔轉存,操作上除了習慣英文版之外幾乎沒有任何障礙,因此建議各位下載試用版或購買正式版玩玩看,Iridient說不定會是你的最佳解套方案!

註:本次使用軟體除Lightroom以外皆為試用版,其中Iridient會壓上浮水印字樣,若要避免其干擾可另外購買正式版。

範例一:

 (左)JPEG直出(看原圖);(右)Capture One Pro轉JPEG(看原圖)  (左)JPEG直出(看原圖);(右)Capture One Pro轉JPEG(看原圖)

▲ (左)JPEG直出(看原圖);(右)Capture One Pro轉JPEG(看原圖)

 (左)Iridient轉JPEG(看原圖);(右)Lightroom轉JPEG(看原圖)  (左)Iridient轉JPEG(看原圖);(右)Lightroom轉JPEG(看原圖)

▲ (左)Iridient轉JPEG(看原圖);(右)Lightroom轉JPEG(看原圖)

範例二:

 (左)JPEG直出(看原圖);(右)Capture One Pro轉JPEG(看原圖)  (左)JPEG直出(看原圖);(右)Capture One Pro轉JPEG(看原圖)

▲ (左)JPEG直出(看原圖);(右)Capture One Pro轉JPEG(看原圖)

 (左)Iridient轉JPEG(看原圖);(右)Lightroom轉JPEG(看原圖)  (左)Iridient轉JPEG(看原圖);(右)Lightroom轉JPEG(看原圖)

▲ (左)Iridient轉JPEG(看原圖);(右)Lightroom轉JPEG(看原圖)

 

FUJIFILM X-T1碳晶灰版開箱實測:新景點、新韌體、轉檔後製一次看透

小叮嚀


Lightroom讀入RAW檔後可先從下方"相機校正"處選擇相對應的描述檔,像左圖拍攝時使用PROVIA軟片模擬,進軟體即套用PROVIA描述檔,如此一來對比和色彩可較接近相機螢幕看到的樣子。

 

 

 

 

 

 

影像銳化方式

搞定了一開始的RAW檔讀入,接下來要還原的就是銳利度,當然銳化的方法百百種,這裡我回歸最常用的LR和PS,以我個人習慣的兩種銳化步驟為例,看大家偏好哪一種成果。

Lightroom銳化步驟(以5.7版為例)

細節處的四項參數可控制銳化量與範圍(半徑我比較少用),先過度增加總量以便於觀察銳化區塊。 細節處的四項參數可控制銳化量與範圍(半徑我比較少用),先過度增加總量以便於觀察銳化區塊。

細節處的四項參數可控制銳化量與範圍(半徑我比較少用),先過度增加總量以便於觀察銳化區塊。

遮色片主要用來控制銳化區域,使用時可按住"Alt"鍵,將反白區塊(銳化範圍)控制到畫面中的線條與邊緣部份;最後再把總量扣回適當參數,視情況增加一點細節量即可。 遮色片主要用來控制銳化區域,使用時可按住"Alt"鍵,將反白區塊(銳化範圍)控制到畫面中的線條與邊緣部份;最後再把總量扣回適當參數,視情況增加一點細節量即可。

遮色片主要用來控制銳化區域,使用時可按住"Alt"鍵,將反白區塊(銳化範圍)控制到畫面中的線條與邊緣部份;最後再把總量扣回適當參數,視情況增加一點細節量即可。

 

Photoshop銳化步驟(以CS4版為例)

第一步先開啟LR轉存好的PSD檔,複製圖層後從"濾鏡"、"其他"處選擇"顏色快調"。 第一步先開啟LR轉存好的PSD檔,複製圖層後從"濾鏡"、"其他"處選擇"顏色快調"。

第一步先開啟LR轉存好的PSD檔,複製圖層後從"濾鏡"、"其他"處選擇"顏色快調"。

扣除飽和度以確定選取區塊為邊緣及線條紋理,再將混色模式改為"覆蓋"即大功告成(銳化量可透過圖層透明度控制)。 扣除飽和度以確定選取區塊為邊緣及線條紋理,再將混色模式改為"覆蓋"即大功告成(銳化量可透過圖層透明度控制)。

扣除飽和度以確定選取區塊為邊緣及線條紋理,再將混色模式改為"覆蓋"即大功告成(銳化量可透過圖層透明度控制)。

 

銳化成果比較

透過局部裁切放大檢視,PS的銳化效果是我最滿意的,能夠很明顯地刻劃出細節紋理;反觀LR在調整總量與細節時很容易發生過猶不及的狀況,比起PS的成果較不自然也較不顯著。

原圖情境,以下為裁切示意

原圖情境,以下為裁切示意

(左)直出JPEG;(右)Lightroom轉JPEG無銳化 (左)直出JPEG;(右)Lightroom轉JPEG無銳化

(左)直出JPEG;(右)Lightroom轉JPEG無銳化

 (左)Photoshop銳化;(右)Lightroom銳化  (左)Photoshop銳化;(右)Lightroom銳化

▲ (左)Photoshop銳化;(右)Lightroom銳化

 

富士寬容度習性

棘手的問題一一解決,最後來聊聊富士的寬容度習性,根據同事用X-E2和我自己的實拍經驗,富士的動態範圍其實並不算小(尤其是PROVIA軟片模擬),只是整體傾向於亮部拉回,高光的容錯範圍明顯較大,從下圖社科院的比較範例即可得知,與我另一台單眼暗部修正的調性截然不同,因此玩家在使用時最好能了解以上特性,寧可稍微過曝也不要欠曝拉亮,否則惱人的雜訊將伴隨後製一併湧現。

▲ 入夜後社科院燈光全開,如何控制天空的夕陽餘溫、室內高光與昏暗前景變成一大難題,這次為了配合X-T1的寬容度習性,曝光時以前景為主,先利用黑卡讓暗部的細節出來,亮部的天空與建物則稍微過曝,後製時再透過LR救回高光細節,從右圖可以明顯看到圖書館內的書架和樑柱線條再度出現(為了突顯效果,實際參數請自行拿捏),由此足以證明富士系統的高光容錯能力,只要預留後製空間拍攝時就能輕鬆不少! ▲ 入夜後社科院燈光全開,如何控制天空的夕陽餘溫、室內高光與昏暗前景變成一大難題,這次為了配合X-T1的寬容度習性,曝光時以前景為主,先利用黑卡讓暗部的細節出來,亮部的天空與建物則稍微過曝,後製時再透過LR救回高光細節,從右圖可以明顯看到圖書館內的書架和樑柱線條再度出現(為了突顯效果,實際參數請自行拿捏),由此足以證明富士系統的高光容錯能力,只要預留後製空間拍攝時就能輕鬆不少!

 入夜後社科院燈光全開,如何控制天空的夕陽餘溫、室內高光與昏暗前景變成一大難題,這次為了配合X-T1的寬容度習性,曝光時以前景為主,先利用黑卡讓暗部的細節出來,亮部的天空與建物則稍微過曝,後製時再透過LR救回高光細節,從右圖可以明顯看到圖書館內的書架和樑柱線條再度出現(為了突顯效果,實際參數請自行拿捏),由此足以證明富士系統的高光容錯能力,只要預留後製空間拍攝時就能輕鬆不少!

 


(下一頁看結論與更多實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