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7 II 是旗下全幅無反光鏡相機系列的第四位成員,除了在操控、對焦等方面的提升外,最令人驚喜的自然就是其機身內建的五軸防手震了,也因此這次編輯部決定從這方面切入,再加上微電影盛行和取得錄影器材的門檻越來越低,我們也試著跟拍片做結合,跟大家分享錄影上的相關設定和基本運鏡方式,請繼續看下去吧!

 

寫在開拍之前

Sony A7 II 五軸防手震實測:拍片、玩老鏡樣樣行

 

對拍片來說,畫面的穩定性非常重要,因此相關的器材例如油壓雲台、穩定架、軌道等等,因應不同的拍攝需求,它們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這次A7 II 主打五軸防手震,據資料顯示最高可以補償4.5級的快門速度,在錄影上也有相當的助益,因此我們異想天開,想要挑戰全程手持拍攝,不依靠任何輔助器材,來看看A7 II 防手震的能耐到哪裡。其實一開始只是想透過幾個動態鏡頭來測試就好,但想想既然都要做了,就乾脆做整套吧,利用這次拍攝的素材,後續也會有個簡單的剪輯教學;而Sony的S-Log2 Gamma曲線大家都知道是專業影像工作者常會套用的風格檔,但後續該怎麼處理呢?為此我們也會針對後期的調光、調色做分享。

 

這次拍攝皆是搭配原廠OSS鏡頭,發揮A7 II 五軸防手震的最大效能。

▲這次拍攝皆是搭配原廠OSS鏡頭,發揮A7 II 五軸防手震的最大效能。

 

因此在開拍之前有很多東西要準備,我們參照電影《狗狗心事》寫了一個簡單的腳本,再來就是敲演員(謝謝同事們的大力相挺)、勘景想分鏡、準備道具,然後確認每個人可以的拍攝時間。準備的過程中,也預想到一些技術上的問題要克服,進而準備相關的器材,例如戶外拍攝的時候可能需要減光鏡,這是一開始沒有注意到的,就想辦法趕緊借了一片可調式減光鏡和轉接環以備不時之需。鏡頭的部分,跟Sony商借了FE小三元,皆具備OSS防手震功能,搭配A7 II 預期可以達到最理想的防手震效果。最後收音方面,則是外接指向性麥克風以及耳機作為監聽之用,當然,備用電池和記憶卡也是不可或缺的。


錄影時我習慣將轉盤撥至錄影模式,相關功能設定會更為明瞭。

▲錄影時我習慣將轉盤撥至錄影模式,相關功能設定會更為明瞭。

 

準備就緒之後,再來就是開拍前的相機設定,A7 II 提供了許多錄影相關功能,包括從A7S開始加入的XAVC S檔案格式、支援全手動曝光,還有前面提過的S-Log2 Gamma曲線等等,依拍攝需求確保相關功能皆設定到位,才能讓畫面擁有最理想的視覺效果。

 

檔案格式&錄製設定

Sony A7 II 五軸防手震實測:拍片、玩老鏡樣樣行  Sony A7 II 五軸防手震實測:拍片、玩老鏡樣樣行

 

XAVC S格式可以拍攝50Mbps的高流量影片,當然是我們設定上的首選,不過它必須搭配SDXC記憶卡才能順利作業。而錄製設定方面,影格率(幀率)有24p、30p和60p可以選擇,影格率越高畫面則越流暢,而且也有助於慢動作影片的處理,不過我們這次選擇的是24p,希望做出「電影感」的效果。另外,影格率越高代表對光線的需求也越高,因此在低光源環境下作業如果沒有燈具輔助,或許24p是比60p更好的選擇。如果手邊有器材支援的話不妨實際操作看看吧,例如iPhone 6 的錄影是60p,它另外還提供了可以拍攝240p的慢動作影片功能,在低光源環境下切換這兩者,就可以明顯看出畫面的亮度差異。

 

曝光&相片風格

Sony A7 II 五軸防手震實測:拍片、玩老鏡樣樣行  Sony A7 II 五軸防手震實測:拍片、玩老鏡樣樣行

 

A7 II 支援全手動曝光,不管錄影還是拍照,光圈、快門和感光度皆為控制曝光的基本要素,不過運用在錄影上,有時候光圈、快門、感光度它們還有比控制曝光更優先的意義。例如光圈決定了景深,而快門影響的則是攝影機運動和畫面中主體動作時的視覺流暢度,有時候還要應對日光燈閃爍頻率做適當的調整;至於感光度當然就和影像品質息息相關,或是為了擴大動態範圍會有既定的ISO值。

其中要特別提到的就是快門速度的設定,請教了幾位錄影工作者,才知道要讓影片的呈現符合我們一般的視覺經驗,通常會建議快門速度是影格率的兩倍,例如24P的話就是1/50秒、30P就設為1/60秒,以此類推。試著將手舉起在眼前甩動看看,除非你是漫畫中那些威能全開的主角擁有超群的動態視力,不然應該是會看到手在移動的過程中有些許殘影,進而連貫成一個揮手的動作;若是拉高快門速度,捕捉到的動作就越清晰,在影片中反而會覺得不夠流暢。

這也是為什麼前面提到需要準備減光鏡的原因,在戶外拍攝時光線充足,想要營造淺景深而快門速度又要維持在1/50秒,加上套用S-Log2 Gamma曲線,感光度基本就是ISO 1600起跳,在無法更動「曝光鐵三角」設定的情況下,就必須藉由減光鏡避免影像過曝,反之如果光線不足,就是想辦法打燈補光。

當然,上述所提並非無法打破的常規,就看你要呈現怎樣的效果再選擇最合適的設定,甚至單純只是拍一個沒有東西會動的空景,拉高快門速度當然也沒什麼太大影響。實際上我也比較過1/50秒、1/500秒、甚至1/1000秒錄出來的畫面有什麼不同,覺得差別沒有想像中明顯,但或許專業影像工作者能輕易看出其中的端倪。因此也有人建議,「快門速度是影格率的兩倍」這件事盡量遵守就好,如果預算非常非常有限,租器材的時候比起減光鏡,外接指向性麥克風還更為實用(收音效果差很多啊),要把錢花在刀口上!

 

對焦&收音

Sony A7 II 五軸防手震實測:拍片、玩老鏡樣樣行  Sony A7 II 五軸防手震實測:拍片、玩老鏡樣樣行

 

這次拍攝我們皆以手動對焦作業,以確保能精準掌控畫面中的焦點,不過在沒有多餘人手幫忙的情況下,zoom的時候還是會仰賴AF-C完成拍攝。雖然每顆鏡頭的畫面都是設計好的,演員會站在定點讓我對好焦,但過程仍沒有想像中輕鬆,因為套用S-Log2 Gamma曲線的關係,畫面的對比非常低,即便是放大影像對焦仍是非常吃力,還需要再開啟「峰值功能」輔助才行。另外,一些跟拍的畫面,攝影師必須與被攝者維持固定的距離,或是適時跟焦,這都需要練習和經驗累積。

收音方面,A7 II 可以調整錄音的靈敏度,但數值沒有一定,須視現場環境與被攝者的距離做調整,最好就是參照畫面上的VU表(就是畫面上標示CH1、CH2的那兩條),一般來說讓VU表跑到2/3的位置就差不多了,稍微小聲一點點還沒關係,後製還可以拉一下,但就是不要讓它爆掉。而在監聽上,收音確認除了演員的台詞,還有就是要注意環境有沒有不合理的雜音,甚至是你操作相機的細微聲響,尤其是有對話的場景,一不注意都收錄進去的話會滿困擾的。在這方面A7 II 還挺友善的,轉盤和滾輪的操作幾乎輕巧無聲。

 

其他設定細項

Sony A7 II 五軸防手震實測:拍片、玩老鏡樣樣行  Sony A7 II 五軸防手震實測:拍片、玩老鏡樣樣行 

 

其他錄影相關的功能大概就看個人習慣要不要用,像是斑馬紋、Time Code和畫面的標誌設定等等。其中斑馬紋圖案是還滿建議開啟的,是調整曝光的重要參考。在斑馬紋圖案的選單畫面有許多數值可以選擇,一般攝影機可以選的大概就是70和100兩種,不過A7 II分得更細,以間隔5為單位。在設定上,一般偏向開啟100,這樣只要畫面沒有出現斑馬紋圖案,就沒有過曝的問題,也有人分享經驗,選擇70來判斷人臉是否達正確曝光,當然這個部分沒有絕對,也是會受到現場光線或膚色影響。

 

基本運鏡介紹

一部影片由許多畫面所構成,透過攝影機的運動可以增加視覺的豐富性,或是帶出創作者的意念和敘事意圖,再配合移動速度的快慢、高低角度的不同,以及遠景、特寫等不同構圖,畫面就會有多種變化。有一些基本的運鏡手法其實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平常拿手機起來錄影大概也就是那樣,不過知道怎麼稱呼那些運鏡方式後,有機會要拍些東西對於工作人員間的溝通是很有幫助的。

另外,透過這些運鏡方式,也是要讓大家參考A7 II的防手震效果,或許你會問人的手會酸啊這樣客觀嗎,的確,所謂的防手震功能跟每個人手持的穩定度也有關係,所以我們有兩名編輯輪流,累了就換人,基本上應該都是在最佳狀態下進行拍攝。還要特別說明的是,每個片段的頭尾都還留著,像是導演喊「3、2、1」還有卡之後演員鬆懈的表情(笑),其實我想要把那些剪掉,但又不希望轉檔輸出後壓縮到畫質,為了讓大家有個客觀的參考,所以就直接將未處理的毛片放上來囉,請多多包涵。

 

Dolly/Zoom

Zoom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就是利用鏡頭變焦,而Dolly則可以想像為我們用定焦鏡拍攝時「用腳變焦」的過程。Dolly本身也是一個器材的名稱,大概就像是裝了輪子的三腳架,攝影機架設上去後可以穩定的移動拍攝,因此衍伸出來Dolly in/out就是只攝影機前後移動的運鏡方式。講到這大家可能會覺得Dolly和Zoom很像,要說它們兩者的區別的話,Dolly in就是攝影機主動去靠近被攝體,而Zoom in比較像是被攝體被拉靠近攝影機,在視覺上還滿好分辨的。另外,Dolly和Zoom也可以同時運用,做出比較迷幻或懸疑的感覺,稱作Dolly zoom,必須要它們兩者動作相反,例如Dolly out的同時邊Zoom in,就能做出主體大小維持不變,而背景空間在移動的效果。

Pan/Tilt

這分別是指攝影機的左右移動和上下移動,Pan的動作就很像你左右擺頭環顧四周,Tilt當然就是指上下觀看,因此更具體一點會以Pan right/left和Tilt up/down來說明攝影機運動的方向。Pan和Tilt大多用來介紹或是描述環境,在運鏡時要保持速度和節奏一致,不可斷斷續續。另外,要特別注意在開始Pan或Tilt之前,開頭要先留一個大概3~5秒左右的穩定畫面,Pan到定點收尾的時候也是一樣,多拍個幾秒,在剪接時會比較好掌握節奏。

 

▲Tilt(約24mm)

▲Pan(約24mm)

 

Track/Arc

Track指的是攝影機與被攝體的平行運動,打個比方,就像是你在火車上看見窗外的風景呼嘯而過那樣。而它的原意是指軌道,意味著攝影機在軌道上滑行運動的拍攝方式,前陣子去看滅火器的演唱會,現場記錄除了空拍之外,還有看到舞台前的工作人員架了一個小型滑軌,用GoPro拍下觀眾熱血沸騰的模樣。Arc則是攝影機的曲線弧形運動,可以想像成被攝體是圓心,攝影機繞著圓心畫一個圓的過程,是運鏡幅度相當大的手法,通常也會需要軌道或穩定器支援。

 

▲Track(約50mm)

▲Arc(約35mm)

 

Follow

Follow就是跟拍你的被攝者,演員走位和場景安排都設計好的話,直接一鏡到底完成拍攝也是滿常見的,讓觀眾和角色一起移動,過程中可以交代環境或是為其他人物的出場預留伏筆。而在運鏡方面,算是綜合型的運用,可能會Pan也會Dolly,界定沒那麼明顯,比較要注意的就是對焦,在Follow的時候攝影機和被攝者保持固定距離或是適時跟焦,如果可以的話光圈稍微縮一點,較能減少脫焦的失誤。

 

▲Follow(約50mm)

Follow(約50mm)

Follow(約50mm)

 

Cut

有會動的鏡頭當然也有不會動的鏡頭,攝影機固定位置拍攝的畫面就是Cut,下面我們也放了3段Cut的影片,讓大家看看手持A7 II 拍攝的穩定性。

 

▲Cut(約135mm)

Cut(約85mm,風大晃動就還滿明顯的)

Cut(約100mm,蹲下以俯角拍攝,有稍微用膝蓋撐一下)


 

(下一頁看A7 II照片實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