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sung GALAXY Note 4自IFA展發表後,相信不少大螢幕愛好者已經等不及見到它的廬山真面目!Note系列一直是三星下半年度的重點旗艦機,GALAXY Note 4不僅在外型上有所突破,S Pen的四度進化提供更人性化的操作體驗,相機則強化了自拍應用及光學防手震,兼具娛樂與實用性。首波將推出「酷碳黑」及「冰霜白」兩個色款,9/20開放早鳥預購,實際上市時程預計為10月初,後續還會有「古銅金」和「櫻花粉」可以選擇,目前價格尚未公告。

 

自9/20~27止,三星開放全台三星智慧館及雅虎三星旗艦館搶先預購「酷碳黑」和「冰霜白」兩色機款,提供3,050組早鳥預購禮給消費者,包含原廠無線充電組(市價NT$3,180)及手機螢幕半年意外險(市價NT$1,800)。
▲自9/20~27止,三星開放全台三星智慧館及雅虎三星旗艦館搶先預購「酷碳黑」和「冰霜白」兩色機款,提供3,050組早鳥預購禮給消費者,包含原廠無線充電組(市價NT$3,180)及手機螢幕半年意外險(市價NT$1,800)。

 

跟隨潮流,導入金屬材質 

還記得GALAXY Note 3自筆記本汲取靈感,創造出仿皮革背蓋加上書頁線條的擬真感,即使沒有敵手強打的金屬機身,質感講究絲毫不遜色;但金屬材質勢不可檔,三星終究選擇了金屬邊框來點綴GALAXY Note 4,邊框造型類似GALAXY Alpha,除去筆直的線條反而多了點弧度的躍動感,搭配類皮革觸感的背蓋手感相當不錯。

螢幕維持GALAXY Note 3的5.7吋大小,解析度則直奔2560 x 1440解析度,擠身2K螢幕行列。
▲螢幕維持GALAXY Note 3的5.7吋大小,解析度則直奔2560 x 1440解析度,擠身2K螢幕行列。

鑽石金屬切割的側邊框與機身同色系呈現,機右側有電源鍵、左側為音量鍵。
▲鑽石金屬切割的側邊框與機身同色系呈現,機右側有電源鍵、左側為音量鍵。

主鏡頭與感測器的位置與GALAXY S5一樣,背蓋材質則是與前代相同的仿皮革觸感,但少了筆記本意象的車縫線。
▲主鏡頭與感測器的位置與GALAXY S5一樣,背蓋材質則是與前代相同的仿皮革觸感,但少了筆記本意象的車縫線。

實體Home鍵具備指紋辨識技術,一樣可設定指紋解鎖增加安全性。
▲實體Home鍵具備指紋辨識技術,一樣可設定指紋解鎖增加安全性。

在機身右側底可抽取出S Pen,即使S Pen較為纖細,筆桿採刻紋設計也能增添手拿實感。
▲在機身右側底可抽取出S Pen,即使S Pen較為纖細,筆桿採刻紋設計也能增添手拿實感。

筆桿感壓由1024階升級至2048階,無論是書寫時的速度、壓力都有明顯的變化。
▲筆桿感壓由1024階升級至2048階,無論是書寫時的速度、壓力都有明顯的變化。

 

體驗飆速高效能 

在現今講求速度的時代,GALAXY Note 4支援Cat.6與載波聚合的LTE-A技術,搭配獨創的Download Booster下載加速器,可提供更快速的下載速度,也是繼GALAXY Alpha三星在台推出的第二款支援Cat.6的手機。其餘硬體規格方面,GALAXY Note 4搭載EXYNOS 64-bit 八核心處理器、3GB RAM、32GB ROM、3,220mAh......等規格,並且支援快速充電技術,號稱充電半小時電量極可達50%,堪稱不負業界高規領頭羊。

4G LTE Cat.6最高達每秒300Mb下載、50MB上傳的高速傳輸速度,是目前Cat.4的兩倍,現場實測下載速度有158.87的成績。
▲4G LTE Cat.6最高達每秒300Mb下載、50MB上傳的高速傳輸速度,是目前Cat.4的兩倍,現場實測下載速度有158.87的成績。

 

智慧應用再進化,S Pen全面升級

三星每回端出產品不免讓人期待,這次GALAXY Note 4亮相一樣是噱頭十足,除了在GALAXY S5見識過的指紋辨識及心跳感測,還具備了紫外線偵測及壓力測試;同時,進化的S Pen結合S Note功能更強大,感應快捷環功能替代為智慧選取及全能剪,應用層面更廣,而且操作更直覺,另外對於商務人士在會議時相當實用的快拍筆記、錄音模式功能……等功能,GALAXY Note 4讓你在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

優化的S Health 3.5新增了血氧飽和度、壓力及紫外線感測的功能,對於控管健康很實用。
▲優化的S Health 3.5新增了血氧飽和度、壓力及紫外線感測的功能,對於控管健康很實用。

S Note的快拍筆記可以記錄下白板上的會議紀錄,並且自動導正水平方向,想要再次編輯也沒問題。
▲S Note的快拍筆記可以記錄下白板上的會議紀錄,並且自動導正水平方向,想要再次編輯也沒問題。

由於在機身前後內建錄音麥克風,可收音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錄音模式中新增的訪談模式即可分辨雙人聲音,事後聆聽時還可以指定其中一個音源,而會議模式最多可支援8位的聲音。
▲由於在機身前後內建錄音麥克風,可收音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錄音模式中新增的訪談模式即可分辨雙人聲音,事後聆聽時還可以指定其中一個音源,而會議模式最多可支援8位的聲音。

感應快捷環功能雖然簡化為四項,但新增的智慧選取及全能剪功能更強大,一樣是抽出S Pen或是按壓筆桿上的按鍵,就能喚出感應快捷環。
▲感應快捷環功能雖然簡化為四項,但新增的智慧選取及全能剪功能更強大,一樣是抽出S Pen或是按壓筆桿上的按鍵,就能喚出感應快捷環。

全能剪可任意圈選欲剪下的範圍,還提供任意、圓形、矩形及磁性套索等剪裁選項。
▲全能剪可任意圈選欲剪下的範圍,還提供任意、圓形、矩形及磁性套索等剪裁選項。

智慧選取可記錄你隨手圈選的文字或圖片,點選+號還可不斷新增多組資料。
▲智慧選取可記錄你隨手圈選的文字或圖片,點選+號還可不斷新增多組資料。

 

1,600萬畫素OIS光學防手震相機 

儘管S Pen是GALAXY Note 4的靈魂所在,但也別忽略了它在拍攝上的進步,GALAXY Note 4主相機畫素升級至1,600萬畫素,並加入了OIS光學防手震技術,F1.9大光圈比起GALAXY Note 3的F2.4進光量提升60%,並可在低光源設定中自動延長曝光時間,以獲得更為清晰的相片,現場實際示範的確比GALAXY Note 3表現優異許多。在前置鏡頭擁有370萬畫素,雖然不及對手已將前鏡頭推升至500萬畫素或800萬畫素,但擁有90度廣角也算不錯的表現,甚至廣角自拍模式可達120度,克服多人自拍易被裁切的問題。

主鏡頭擁有1,600萬畫素、f1.9及光學防手震技術,而心跳感測器亦可做為快門鍵使用。
▲主鏡頭擁有1,600萬畫素、f1.9及光學防手震技術,而心跳感測器亦可做為快門鍵使用。

前置鏡頭具備370萬畫素及90度廣角。
▲前置鏡頭具備370萬畫素及90度廣角。

 ▲主相機內建7種拍攝模式,錄影最高可錄製4K影片。
▲主相機內建7種拍攝模式,錄影最高可錄製4K影片。

前置相機提供一拍自拍及廣角自拍兩種模式,在設定中還可以調整美肌等級。
▲前置相機提供一拍自拍及廣角自拍兩種模式,在設定中還可以調整美肌等級。

如果你喜歡高畫質的自拍照,也可以啟用後置相機自拍模式,相機會偵測臉孔至方框範圍內時,自動按下快門拍照。
▲如果你喜歡高畫質的自拍照,也可以啟用後置相機自拍模式,相機會偵測臉孔至方框範圍內時,自動按下快門拍照。

 

Samsung GALAXY Note 4實拍圖

Samsung GALAXY Note 4自拍照。點擊此處看原尺寸。
▲Samsung GALAXY Note 4自拍照。點擊此處看原尺寸

F2.2, 1/24, ISO125, 點擊此處看原尺寸。
▲F2.2, 1/24, ISO125, 點擊此處看原尺寸

F2.2, 1/60, ISO50, 點擊此處看原尺寸。
▲F2.2, 1/60, ISO50, 點擊此處看原尺寸

F2.2, 1/60, ISO50, 點擊此處看原尺寸。
▲F2.2, 1/60, ISO50, 點擊此處看原尺寸

F2.2, 1/60, ISO50, 點擊此處看原尺寸。
▲F2.2, 1/60, ISO50, 點擊此處看原尺寸

F2.2, 1/30, ISO64, 點擊此處看原尺寸。
▲F2.2, 1/30, ISO64, 點擊此處看原尺寸

 

Note 4 v.s. Note 3規格比較

 

GALAXY Note 4

GALAXY Note 3

顯示螢幕

5.7吋AMOLED

5.7吋AMOLED

解析度

2560 x 1440

1920 x 1080

處理器

EXYNOS 64-bit 八核心

(1.9GHz四核+1.3GHz四核)

2.3GHz四核心

作業系統

Android 4.4.4

Android 4.4

記憶體

3GB RAM

3GB RAM

容量空間

32GB ROM + microSD至64GB

16/32/64GB ROM+ microSD至64GB

相機

主:1,600萬畫素

前:370萬畫素

主:1,300萬畫素

前:200萬畫素

尺寸

153.5 x 78.6 x 8.5mm

151.1 x 79.1 x 8.25mm

重量

176g

168g

電池

3,220mAh

3,200mAh

 

延伸閱讀

Panasonic DMC-CM1 硬體規格、範例照片分析,照相手機規格小評比

蘋果 iPhone 6 / iPhone 6 Plus 登場:Focus Pixels 感光元件、光學防手震,新款 iSight 相機規格解析

Sony Xperia Z3 G鏡攝像技術再升級

Sony 手機 相機 QX1、QX30 近距離接觸, 廠商 小談 產品 設計 定位


你可能也喜歡這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