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玩家剛接觸Canon系統時,普遍都會被一堆專有名詞搞得一頭霧水,以下我們就從感光元件片幅到鏡頭相關規格開始談起,希望透過詳盡的解說與圖示範例,讓各位用戶在進階操作時能有更清晰的基礎概念。

何謂APS-C片幅?

早期數位相機剛起步時,由於感光元件物料高昂,再加上製程良率低,所以即便當時已有全片幅(尺寸與傳統底片相同;36×24mm)研發能力,但是礙於成本較高,實在難以付諸量產。有鑑於此,Canon開始研發小片幅的感光元件(即是現在普遍所見的APS-C片幅)來降低成本,雖然其畫質及感光能力都不及全片幅來得好,但因符合經濟效益且製程良率較高,所以截自目前為止仍為市場主流產品。

APS-C由於片幅較小,所以在拍攝時需乘以1.6×的焦距轉換率,才能達到和全片幅相同的拍攝視角,以50mm標準鏡頭為例,裝載至EOS 550D機身上(APS-C)的視角為30.5°,但30.5°在傳統135相機上卻為80mm焦段鏡頭的拍攝視角,彼此間有著1.6×的焦段落差,這也是為何50mm標準鏡裝在APS-C機身上會變成80mm中長焦段鏡頭的主要原因。

透過圖示說明,相信大家能快速分辨出「全片幅」與「APS-C片幅」間的視角差異。
▲透過圖示說明,相信大家能快速分辨出「全片幅」與「APS-C片幅」間的視角差異。


何謂EF及EF-S?

Canon鏡頭群主要分為EF與EF-S兩種類型。EF是Canon電子化後最早發行的自動對焦鏡頭款式,不僅可適用於傳統相機,還能搭載各式片幅的DSLR使用,是Canon目前應用率與普及率最高的鏡頭類別。至於EF-S(其中S意味Small Image Circle)則是Canon針對APS-C小片幅DSLR所研發的特殊鏡頭,由於其成像圈(鏡頭成像大小)比一般鏡頭來得小,因此能達到縮小鏡頭體積的目的,但缺點是該系列鏡頭無法搭載至全幅機種(如EOS 5D MarkⅡ)使用,而這也是唯一美中不足之處。

全片幅與APS-C片幅成像示意圖。
▲全片幅與APS-C片幅成像示意圖。

Canon在鏡頭及機身上皆採不同符號識別(EF鏡頭採紅點標示、EF-S鏡頭則採白點標示),且設有防呆裝置,所以使用者不易有裝錯情形發生。
▲Canon在鏡頭及機身上皆採不同符號識別(EF鏡頭採紅點標示、EF-S鏡頭則採白點標示),且設有防呆裝置,所以使用者不易有裝錯情形發生。


由於各家對同樣原件及結構的命名方式不同,大多數欲添購DSLR的用戶,在剛踏入單眼時總有同樣的疑慮與困惑,其實撥開纏繞在外圍的“自定專有名詞”,欲深入瞭解相機的構造則是件輕鬆簡單的事。在各位瞭解Canon系統的片幅及鏡頭規格後,是否對器材多了一份瞭解,也更懂得如何運用手邊的器材了嗎?

 


本文同步刊載於Canon EOS 550D活用超入門
作者》DIGIPHOTO編輯部